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九節 急性壞死性腸炎

急性壞死性腸炎,別名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 acute hemorrhage necrotizing enteritis,AHNE)、急性出血性腸炎、急性節段性出血壞死性腸炎。急性壞死性腸炎起病急驟,病情嚴重,病死率高,是一種危及生命的急劇壞死性的出血性消化道疾病。

【流行病學】

本病國外報道較少,國內在部分地區多見,近年來明顯減少。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德國及20世紀60年代的巴布亞新幾內亞曾發生過2次大規模流行,均由于吃了未煮熟或變質的肉類引起。泰國、印度、烏干達和新加坡等國亦有散發性報道。我國以遼寧和廣東兩省報道的病例數最多,農村發病率顯著高于城市。全年皆可發病,以夏秋季多見。兒童和青少年比成人多發,男性較女性多發。

【病因】

本病病因尚未完全闡明,比較一致的看法是本病與感染和變態反應有關。有人認為本病是由產生β毒素的魏氏( Welchii)桿菌所引起,但從多數糞便培養結果來看,均未找到足夠的依據。另外一些學者根據本病的病理改變,認為類似變態反應,近來有人采用免疫球蛋白免疫組織化學檢查方法,發現免疫球蛋白100%呈陽性反應,因而認為本病與免疫功能異常有關。

【病理】

本病主要累及小腸,空腸與回腸受累機會無明顯差別,有時亦可同時累及盲腸或其他部位的結腸,偶爾可累及十二指腸甚至胃。受累腸管呈節段性腸壁充血、水腫及增厚,漿膜表面有纖維性滲出,嚴重者腸壁可見散在性點片狀黃白色壞死灶,甚至全層腸壁壞死穿孔,腸腔內充滿暗紅色惡臭的血性液體,腸黏膜充血、水腫、肥厚,腸系膜淋巴結腫大。鏡下所見:病變早期黏膜絨毛消失,有炎癥改變;晚期呈凝固性壞死,黏膜下血管擴張,充血,組織內出血、水腫、肥厚,有大量炎癥細胞(包括嗜酸細胞)浸潤及紅細胞滲出,尤以血管周圍表現突出,嚴重時肌層亦可受累,漿膜下層亦肥厚、水腫,有大量嚴重細胞浸潤。

【臨床表現】

約1/3患者有不潔飲食史,大多起病急,高熱,腹痛伴有血便或腹瀉。腹痛多在臍周或全腹,陣發性絞痛或持續性疼痛陣發性加劇,伴有頻繁嘔吐。糞便多為果醬樣,有特殊的腥臭味。無里急后重,一日約3~4次,多者達20余次。查體時常可發現患者全身中毒癥狀嚴重,約有22%的患者伴有中毒性休克,臍周或全腹有肌緊張、壓痛和反跳痛,少數病例有腹脹,腸型或腫塊,腸鳴音亢進或減弱。

【輔助檢查】

1.實驗室檢查

血白細胞計數增高。糞便隱血多為陽性,鏡檢有大量紅細胞,培養絕大多數無魏氏桿菌或其他致病菌生長。

2. X線檢查

腹部除有腸管脹氣或氣液平面外,無其他特異性陽性改變。

3.超聲與CT檢查

對了解腹腔積液情況,以及與其他急腹癥鑒別有一定價值。

【診斷及鑒別診斷】

本病臨床表現復雜,極易與其他腹部急癥混淆,誤診率高達39%~64. 4%。應與以下幾種病癥相鑒別:急性腸梗阻、急性闌尾炎或闌尾炎穿孔、急性細菌性痢疾、胃十二指腸穿孔、腹膜炎、腸套疊、急性胃腸炎、消化道出血、膽道出血、急性胃擴張、腸系膜血管栓塞等。為便于掌握臨床表現的特點,提高診斷率,一般將本病分為四種臨床類型。

1.腹瀉便血型

以腹瀉便血為主,中毒癥狀及腹膜炎體征較輕,且出現較晚。此型極易與細菌性痢疾相混淆,二者鑒別的要點:本病患者的大便為果醬樣,黏液較少,有特殊的腥臭味,很少有里急后重,糞便鏡檢紅細胞多而白細胞較少;細菌性痢疾的糞便為膿血樣,量較少,有里急后重,糞便鏡檢以大量白細胞為主。

2.腸梗阻型

患者表現為陣發性腹痛或持續性痛陣發性加劇;腹脹,無排便、排氣,伴嘔吐,嘔吐物常有蛔蟲;腹部膨隆,有腸型或包塊;腸鳴音亢進,有時有氣過水聲。腹部X線檢查可見腸管內有氣液平面。此型病變與急性腸梗阻雖區分較難,但憑病史及臨床表現,如高熱、感染和中毒癥狀以及發病早期特殊的血便,鑒別并不十分困難。腸梗阻型病變的腸管由于炎癥、水腫和肥厚,腸腔狹窄,或者由于腸壁的炎癥和滲出,形成腸管粘連或腸管扭轉等梗阻改變。

3.腹膜炎型

患者一般癥狀較重,約38%的病例伴有中毒性休克。腹部有明顯肌緊張、壓痛與反跳痛,腸鳴音減弱或消失,腹部有移動性濁音。此型患者與闌尾炎穿孔腹膜炎或腸穿孔腹膜炎亦難以分辨,鑒別的要點在于本病患者中毒癥狀重,并有特殊的血便。出現此型癥狀,則表明腸管多半已有壞死改變。

4.毒血癥型

此型患者的臨床特點是腸管病變較輕,體征亦輕,但全身中毒癥狀卻非常嚴重,大部分患者入院后即處于重度休克狀態,血壓脈搏測不到,末梢發涼、發紺,煩躁不安,有的甚至出現DIC。
此外,本病還應與克羅恩病的急性期——末端回腸炎相鑒別。后者常發病緩慢,腹痛不嚴重,并往往限于右下腹,全身中毒癥狀不明顯,很少有血便,多為腹瀉。此外,病理上急性壞死性腸炎為急性出血性壞死性改變,而克羅恩病為增殖性肉芽腫樣改變。

【治療】

原則上應當采取綜合性治療方法。

1.非手術治療

對于多數患者均可采用非手術治療。治療方法包括禁食,胃腸減壓,輸液,輸新鮮血,補充營養等全身支持療法及靜脈應用廣譜抗生素等抗感染治療;應用氫化可的松、甲潑尼龍可收到一定療效,尤其對毒血癥型效果明顯,應早期予以大劑量沖擊治療。此外,可并用中醫中藥治療。非手術治療對輕癥患者往往可以治愈。

2.手術治療

( 1)手術適應證

1)伴有腹膜炎、懷疑有腸壞死或腸穿孔者。
2)伴有腸梗阻癥狀及體征,經非手術治療不見好轉而懷疑有絞窄者。
3)反復大量出血經非手術治療無效者。
4)診斷不清,不能排除需手術治療的其他急腹癥者。

( 2)手術方式的選擇:

經術中探查證實腸管沒有壞死僅有腸管充血、水腫的患者,作腹腔沖洗后,腸系膜根部以0. 25%普魯卡因或1%利多卡因封閉,然后腹腔置管引流。對于已有腸管壞死的患者,應行腸切除術,但要注意確定腸管病變范圍,由于黏膜壞死的范圍常大于由腸管漿肌層觀察到的病變范圍,因而有時難以確定切除范圍,此時如患者情況允許,可借助術中纖維內鏡,經腸腔內觀察,以明確病變邊界,否則除非憂慮短腸綜合征,切除范圍寧可稍大一些,以保證切除的范圍達到正常腸黏膜的部位。如果吻合部位的黏膜仍殘留病變,術后極易發生吻合口瘺。為此,亦有人主張在吻合口近端作腸造瘺,以策安全。對病變范圍不清、腹腔感染及術中伴有休克的患者,不宜做一期切除吻合,而行腸外置造瘺,然后二期做吻合。但不宜輕易地單純行腸造瘺術或穿孔縫合術,以防愈合不良,出現腸瘺。

(戴朝六 徐鋒)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乡县| 临猗县| 肥城市| 桦川县| 黔东| 亚东县| 莱西市| 鹤庆县| 民县| 闽侯县| 弋阳县| 永州市| 申扎县| 临沂市| 隆德县| 济源市| 元氏县| 正蓝旗| 攀枝花市| 珲春市| 佛山市| 江永县| 吉水县| 南投县| 论坛| 肃北| 平安县| 建水县| 北海市| 正安县| 确山县| 迁安市| 衡阳市| 孝昌县| 隆林| 当涂县| 久治县| 正安县| 永平县| 临邑县| 桑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