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兒腦性癱瘓作業治療
- 李林主編
- 444字
- 2021-04-16 12:01:33
第五節 腦性癱瘓的病理與病理生理改變
一、腦性癱瘓的病理改變
腦性癱瘓為一個綜合征,可以由多種病因引起,病理改變與病因有關。各種先天原因所致的腦發育障礙常可見腦彌漫性病變,有不同程度的腦萎縮,腦室擴大,神經細胞減少,膠質細胞增生。由于病程長短不同,病理改變也不一樣。
早產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時可引起室管膜下出血,腦室白質軟化,進而液化形成多個小軟化灶,吸收后呈小孔狀,軟化區擴大可形成空洞,稱為腦穿通畸形(或孔腦癥)。足月兒缺氧缺血性腦病可引起栓塞樣改變,腦壞死多見于皮質深層或白質內,逐漸形成瘢痕性腦回,也可軟化形成囊性變。
腦性癱瘓的病理改變還可見到髓鞘發育不良,內囊部位的神經纖維組織常受累,病變部位不同臨床表現也不一樣,基底節病變是不隨意運動型腦性癱瘓的病理基礎。
二、腦性癱瘓的病理生理改變
無論何種原因所致的CP,均是由于腦損傷所致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異常,病灶部位大致分為:錐體系、錐體外系、小腦。損傷部位與特點,見表1-6~表1-8。
表1-6 錐體系各部位損傷特點

表1-7 錐體外系各部位損傷特點

表1-8 小腦損傷特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