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人拍案叫絕的中國史(套裝共2冊)
- 渤海小吏
- 2634字
- 2021-03-17 15:35:25
自序
這是一套長長的系列書,我要講一個橫跨二千三百年的故事。
很早以前,我的心中就有個想法,想把中國歷史完整地串聯起來。
為什么要串聯起來?
因為中國的歷史實在是過癮,成體系,因果循環地極具對稱之美。不串起來,不足以體會出它的美感。只要是中國的歷史,就會很好看。
中國的歷史哪一個時間段,我們都不能夠忽略。每段歷史都有它的邏輯,都有它的傳承。
但當我真的開始著手寫作后,問題來了。
怎么寫?怎么把這幾千年的歷史串起來?
用人物串聯起來?
人物太單薄,無法對整體的史觀產生框架效果。
用大事件串聯起來?
事件太多了!跟人物一樣,太散亂,也太缺乏核心性。
最后,我想到了一個載體,只有這個載體能夠勝此重任,那就是戰爭。
自“三家分晉”到“鴉片戰爭”,這兩千多年的中國古代史從來沒有出現過斷檔,每個歷史時段都并非單獨存在的。
有前因,有后果,因果循環,極具對稱之美。
最開始把串聯歷史的這個重任放在了戰爭身上,是因為在我們的記憶里,往往所有對歷史的記憶,歸根結底,都是戰爭。
長平之戰,秦搬開了統一天下的最后一塊石頭;
巨鹿之戰,楚霸王一仗安排明白了秦王朝;
漠北之戰,衛青、霍去病大漠封神,漢民族到達巔峰時刻;
赤壁之戰,三國鼎立的局面出現;
淝水之戰,前秦崩塌,后三國漸漸開啟;
參合陂之戰,北魏開始清盤北方;
秦王下洛陽,大唐雄起,玄武門禍根埋下;
澶淵之盟,宋遼共存開啟了神奇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靖康之變,女真首入中原;
死守襄陽,南宋成為世界的最后燈塔;
鄱陽湖大火,朱洪武殺了出來;
公元1644年,吳三桂關前易幟,清朝得到了唯一的機會。
……
這一場場戰爭將我們對于歷史的所有看法、印象、調侃、想象,全部濃縮。
在所有的興衰,偶然,動機,謀略,經濟,天災,萬事俱備下,導演出了這一場場改變歷史的戰爭。
所謂戰爭,僅僅有戰役嗎?
戰爭的維度很廣。
比如說禪讓。王莽的全民投票,最終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可怕的權力交接。
比如改革。王安石的改革,最終導演出了讓北宋亡國的黨爭之亂。
比如政變。諸呂之變、巫蠱之禍、仲達賺曹爽,這些陰謀布局對于歷史的影響絕不亞于任何一場腥風血雨。
這些,都將成為我們的講述對象。
這一切的一切,最終也都會歸向一個永恒的命題:歷史的因果。
縱觀幾千年的中國歷史,你就會發現。如是因,如是果。
商鞅打造的殺戮機器幫助秦并天下,秦也最終因為基因問題二世而亡!
秦昭王詐騙搞死楚懷王的時候絕對想不到,將來會成為楚人的天字號仇敵,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項羽坑二十萬降卒的時候不會想到,他和白起這兩位頂級大咖會為后世樹立一個典型,殺降不祥。
曹操盜墓摸金,司馬得國奸險,太宗殺兄滅弟,宋祖淫亡國之妃,等等。他們最終都得到了他們的報應。
他們做出了選擇,最終劇本也狠狠地抽了他們的臉。
出來混,肯定是要還的。路怎么走,都是自己挑的。
明白歷史,為了啥?不是啥以史為鑒。
當年明月老師的《明朝那些事兒》最后寫了段感慨:“所有的錯誤,不管你讀了多少史,你該犯的錯,一樣都不會少。”
因為人性使然。
讀史讀到最后,我們會明白,歷史中有太多的不得已。
亡國之君不一定都混蛋,奸佞當道不見得就那么可恨,忠臣孝子也都得扒開來看。
總之,當初他們在做選擇時,做那些決定家國興衰黎民生死的事情時,有很多的不得已。
沒有一個重大選擇是輕松的。之所以會不得已,是因為大量的利益與危險交雜在一起。
讀史到最后,是想讓我們設身處地地體會到,如果未來你面對這種情況時,你會怎么選,以及選完后能看到結局走向。
我會把這兩千多年來的風風雨雨的全部關鍵細節全部展現在您的面前,然后再告訴您,它對現下乃至百年后的整體影響。
路怎么走,還是需要您自己選。
在您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已經寫完三國時代了。
這些文章最初是在公眾號上連載的,這其實是一種非常作死的發布方式。
因為一部分公眾號的讀者是看不習慣連載內容的,很多平臺講究的是流量、時政、八卦,短平快的內容生產方式,很多人一看,你這是連載的內容,甚至一個字都不看就跑了。但是咱們的這個系列作品卻創造了個小小的奇跡。
我沒花過一分錢用來打廣告,從來沒有用過黃色擦邊球、流量八卦、裸露性感圖,以及野史類的眼球段子,但這個專欄到我寫這篇自序為止,已經有三十萬讀者了,知乎上像“長城這么矮究竟能攔住什么?”“韓信的軍事才能是真的還是吹出來的?”“漢武帝為什么會聽小人言而逼死自己的兒子劉據?”等回答已經全都突破了百萬級的閱讀量。
是因為我的寫作水平真的那么高嗎?我不否認我寫得很努力,很認真。但為何“歷史上昆陽之戰有何評價?”的點贊量僅僅是五百人次,而以同樣內容為藍本的“劉秀近乎完美,為何在歷史中存在感不高?”的點贊量卻已經突破兩萬人次了呢?
很多時候我們不愿承認,運氣對于我們的人生作用遠遠比我們想象得要大。
在您閱讀本系列作品之前,我要說一些“受累不討好”的話。
這世間對于你的一切厚愛,跟你的努力都沒有太大關系。
為了寫這個作品,我除了本職工作外每天幾乎上了發條般地無縫對接各種工作:構思素材,優化大綱,查證史料去完成每周的兩萬字,四十張動圖。從事文字工作的朋友會理解這個工作量是什么概念,中間的所有辛苦我也不提了,在這里我想說的是:
努力是我們應該做到的,這是我們中國人的優良品質之一。
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基因,就是讓我們不浪費生命認真地活。
也正因為如此,中國這個文明國度才會屹立在世界上永遠生生不息,永遠能在經歷苦難后站起來。
這片土地上從來都不缺乏努力的人。
而真正讓每個人的努力價值產生區別的,是很多其他的維度。很多你通過努力卻控制不了的維度,是那些天賦,健康,金錢,贊美,支持,鼓勵,流量……那些上蒼的恩賜。
你只是很幸運而已。
就像內容相同的兩篇文章,一個只有幾百的閱讀量,另一個卻有上百萬的閱讀量一樣。
你的努力僅僅是上場參賽的資格,卻不是你一定能成功的承諾。
明白了這些,我們就會接受很多命運無常,看淡很多無妄之災。
說這些,是想表達一件事。
您購書、打賞、分享、宣傳,我萬分感謝您的恩情。因為我知道自己并沒有那么好,您只是將偏愛送給了我,咱們之間冥冥之中有善緣。
非常感恩太多的朋友們留言說“要將這套書送給孩子”。
我認為這是對我最大的褒獎。
希望我能在不久的未來,交出一套讓朋友們放心在孩子高考第二天后送給“他(她)”的“成人禮”。
也希望每一個朋友可以微笑自信地對孩子們說:
“中國的歷史很美;
中國的歷史很有邏輯;
它可以讓你在未來的人生抉擇中微笑從容;
因為我們此時此刻面對的人和事;
老祖宗曾經用他們的智慧與血淚做過深度詮釋。”
祝我的每位讀者諸事順遂,喜樂安康。
小吏百拜于渤海之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