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系統(tǒng)寫作百課練
- 毛積孝
- 2626字
- 2021-02-26 15:04:47
移目換景
★★第3課時
1.學習“移目換景”的技巧。“移目換景”是“移步換景”的一種變通。“移目換景”的技巧是同一立足點上,在視野范圍內有序觀景。此技巧需要“方位詞”的正確運用。
2.習作例文:《小書房》。
小書房
老師家有一個書房,深受我的喜愛。
整個書房約10平方米,雪白的墻壁,木質的地板,一共有四張書桌,其中最中間的書桌便是我學習的地方。我的這張書桌,黃色油漆,橫紋面料,光滑細膩。它的結構很有特色,右邊帶著低柜,所以是張兩屜兩柜書桌。
往左邊看,也是一張書桌,和我坐的這張差不多大小,一樣的顏色,一樣的面料,一樣的光滑。不過它有一個滑屜,是放鍵盤之用。那書桌是老師用來辦公的。上面擺放的是電腦、音響、打印機之類的辦公用品,還有一些文件,把桌子擺得滿滿的。
在我的上方墻上,有一幅畫,畫上描繪的是鄉(xiāng)村的美麗景象,畫得是那么惟妙惟肖,似乎不是一幅畫,而是一張照片。在畫的旁邊,有一盞燈,整盞燈都是純白的,有一圈圈黑色的線條,仔細看會發(fā)現,燈上有一些乳白色的雜亂無章的線條,像是作者不小心涂上去似的。這盞燈黑白相間像個冰激凌,讓我有種忍不住想吃一口的沖動。
我右邊的書桌,可以說是書柜。它的整個底座是書桌,書桌上面則是一個書柜。書柜上面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東西,有很多書,很多水彩筆,還有地球儀和臺燈,以及一大堆小玩意兒。在書柜的最頂上還住著一只可愛的毛絨玩具。它瞪著大眼睛笑瞇瞇的,仿佛正在和我打招呼:“嗨,你好啊!”
在我的身后,有3個巨大的書柜,每個書柜都塞滿了各種各樣的書,科普類的、文學類的,現代小說、兒童漫畫,應有盡有。可以讓人整天都陶醉于書香中。在書柜的正下方有一臺沾滿了灰塵的電子琴,估計很久沒人用了。在電子琴的前面是一張小桌子,構造獨特。它的柜子不是從正面的下方打開的,而是從桌面掀起,很有新意。
我喜歡這個書房,喜歡這間“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書房。
王晨琿
3.例文評析
(1)依舊從“整體”到“局部”的觀察順序。第2自然段是“整體”,第3自然段至第6自然段是“局部”。“局部大點”里有“小點”——書桌、一幅畫、一盞燈、書(桌)柜、巨大的書柜、電子琴。
(2)正確使用“方位詞”:最中間、左邊、上面、上方、旁邊、右邊、最頂上、身后、正下方、前面。
(3)一定單位內格式三的運用:……一樣的顏色,一樣的面料,一樣的光滑。
4.練習:題材自選,題目自擬。
5.習作例文:《我們的教室》《商店》。
我們的教室
教室是我們學習的地方。
我們班的教室長約9米,寬約6米,高約3米,不大也不小,充滿了文化氣息。
進入教室,第一眼看見的是教室后面五彩繽紛的柜子,每個柜子都是邊長約為25厘米的正方體,5排15列,每個柜子都有各自的主人。柜子里擺放的都是一些暫時不用的書,如課外書、《道德與法治》《心理與健康》等。
書柜的上方是黑板報,上面展出我們自己畫的素描、油畫、中國畫等。這些畫都是用4k紙畫的,每一幅都栩栩如生,感覺不輸專業(yè)畫師呢。
教室中間是37張課桌。課桌長60厘米,寬40厘米,高大約80厘米。桌面是用淺黃色的木頭做的,邊是凸起的藍色橡膠,放作業(yè)的抽屜是用灰色的鐵做的。一色嶄新的桌椅,干凈整齊。
教室前是銀白色的鐵質講臺,長約1.5米,寬0.5米,高1米,上面放著一盒盒粉筆和幾塊黑板擦。
講臺的后面是已經微微變綠的黑板。它由四塊組成,左右兩塊是固定的,中間兩塊可移動。移板后面就是電腦白板,電腦長約1米,厚約1.5厘米,高約0.8米,是可觸屏的,就像放大版的手機。
教室窗外有一棵樹,恰好和我們的教室一樣高。它枝繁葉茂,一年四季都不開花、結果。如果開過,那就一定是在寒暑假的時候。我想,它應該是一棵常青樹。早晨,有幾只鳥停在樹枝上唱歌,它們大部分的羽毛是黑色的,有幾只是棕色的,一旦我們開始早讀,就根本聽不到它們美妙的歌聲啦!
有大樹作背景,有小鳥作陪伴,有現代化信息技術作支持,我們的教室真是一個快樂學習的地方。
陳實在
商店
我家是開店的。店很大,一共有3間。
站在爸媽坐的“老板位”上,看著琳瑯滿目的商品,我心中不免閃過一絲驕傲之情。
我的正前方,是爸媽的工作桌。工作桌為長方形,長約2米,寬約0.8米,高1米,夠我們3人一起辦公。它的顏色為棕色,微微有點兒紅色,花紋的顏色比其他地方深,很漂亮。工作桌上有一塊黑色的加熱毯。加熱毯右側是一臺電腦,電腦旁邊有一個放資料的木質盒子和一個黑色的長方形鐵絲筆筒。
轉過身,抬頭向上看,便看見那巨大的香煙柜。香煙柜底層為灰色,上層是由玻璃做的,這樣更方便顧客買煙。香煙柜里的煙很多,顏色各異,每包煙都插在一個透明的塑料盒里。塑料盒子沒有頂層,每個盒子的壁都與香煙有一定的距離,這樣好方便拿取。每個塑料盒子上都貼一個白、黃、綠相間的價格標簽。
將目光往右移,可看見幾個棕色的巨型大酒柜,每個酒柜都有4層,將每層隔開的是一層厚厚的玻璃,每一層都擺放著不同的酒,有葡萄酒、白酒、黃酒等。酒擺放得很整齊,每一層都像一支隊伍。
將頭向上仰起,便可看見一個監(jiān)控,這是為方便看顧客而裝上的。每一個重要的角落都被裝上了監(jiān)控,一共裝有6個監(jiān)控。
將目光向右移,便看見堆滿商品的貨架。貨架為灰色,共有5層,從上往下數,第一層是紙巾等日常用品,第二層是放零食的,第三層全放著飲料,第四層放醬油等調味品,第五層放著不同品牌的大米和面粉。
這就是我家的商店。
任添玙
★★第4課時
1.“移目換景”是場景描寫的基本方法。《開國大典》(原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第2~3自然段,就是典型的場景描寫。
會場在天安門廣場。廣場呈丁字形。丁字形一橫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著五座白石橋;再北面是城墻,城墻中央高高聳起天安門的城樓。丁字形的一豎向南直伸到中華門。在一橫一豎的交點的南面,場中挺立著一根電動旗桿。
主席臺設在天安門城樓上。城樓檐下,八盞大紅宮燈分掛兩邊。靠著城樓左右兩邊的石欄,八面紅旗迎風招展。
2.這一課時,可以介入“場景描寫”的練習。如運動會場景、活動場面、婚禮現場等,然后再進行片段練習。
3.場景描寫的習作片段《噴泉》。
噴泉
噴泉的不遠處有一座小山,小山上露出文昌閣的上半部分,從下往上看如一座塔。噴泉的后面是柏油馬路,左右兩邊各是個小公園。
黑色的大理石鋪成的階梯,從凸起的臺階到平地的臺階,再延伸到底下,猶如一條長長的黑帶在飄舞。大理石的中間有許多小圓花紋,小圓花紋的中間有許多小孔。它們排得如迷陣一般。有的緊緊挨在一起,有的分得格外開。沿著階梯,一個個霓虹燈均勻地排列著。整個場地大概有三四個籃球場的大小。
袁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