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步換景
★★第2課時
1.學習“移步換景”的技巧。“移步換景”其實就是“觀察有點,觀察有序”。因為“移步”就是“有序”, “換景”就是“有點”。《野象谷》就是典型的“移步換景”。
2.“有詳有略”及“選取”的作文技法體現。
3.習作例文:《野象谷》。
野象谷
暑假,我們一家去了云南的野象谷。
走進大門,一塊大石頭上用紅筆寫著“野象谷”三個字。順著他們給我們的路線走,仿佛置身在一片綠的海洋中。兩旁都是高大而筆直的樹,宛如一位位戰士。路邊的野花數不勝數,數不清的藤蔓從樹上垂下,頭頂的嫩綠,讓人覺得是漫步在原始森林之中。
穿過樹林,眼前豁然開朗。一個大罩子出現在我們眼前。罩子里是大蟒蛇,里邊有許多條。它們很大很長,每條蛇都交錯著,在不停地、慢慢地蠕動,還時不時地吐著芯子。那犀利的眼神,不禁讓人頭皮發麻。一想到蛇那軟軟的身子,涼涼的身體,惡心的蛇皮,我就毛骨悚然,趕緊離開。
繞過這個罩子來到猴子園。有的猴子正在爬假山,有的猴子用尾巴勾著桿,來個倒掛金鉤,還有的猴子正在樂呵呵地玩耍,猴子園里充滿了樂趣。
再往下去是蝴蝶谷。里面的蝴蝶,各式各樣,五彩斑斕,大小不一。一些蝴蝶撲騰著翅膀,好似小精靈在翩翩起舞。幾只蝴蝶,左飛飛,右飛飛,再來個完美的轉身,好似在給我們表演。還有幾只停在罩子邊一動不動,好似在小憩。蝴蝶一起飛舞的樣子,十分壯觀,讓人驚嘆不已。
再走下去,一個百鳥園展現在我們面前。里邊的鳥小巧、可愛。它們一邊展翅飛翔,一邊啼叫著,婉轉、動聽、悅耳、清脆的聲音傳入我們的耳朵,好像一支韻律優美的樂曲。
踏過一條小徑,穿過竹林,我們來到了最終目的地——野象谷。里面坐著許多人,是來看表演的。大象用鼻子卷住球,用力一拋,球飛上半空,然后用鼻子一頂,再一卷,球穩穩當當地放在象鼻上。大象把球在鼻子上滾來滾去,十分靈活。它用鼻尖頂著球,球突然滑了下去,此時的大象一動不動,我們以為它失誤了,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沮喪。等球快接觸到地面的一剎那,大象用鼻子一頂一撞,揚起一陣塵土,球又落回了象鼻上,現場頓時響起雷鳴般的掌聲,真是個完美的收尾。接著大象把一只腳搭在另一只腳前,膝蓋微微彎曲,向觀眾深深地鞠了一躬,真是一頭紳士象。
我們走過吊橋,出了野象谷。野象谷,我喜歡。
袁陳好
3.例文評析
(1)這篇《野象谷》體現了典型的“移步換景”法,有一系列“移步”詞語見證:走進大門;順著他們給我們的路線走;穿過樹林;繞過這個罩子(來到猴子園);再往下去(是蝴蝶谷);再走下去;踏過一條小徑,穿過竹林。
“景”有:一塊大石頭,綠的海洋,一個大罩子,猴子園,蝴蝶谷,百鳥園,野象谷。
(2)野象谷內自然資源豐富,匯集了熱帶雨林、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及眾多珍稀動物。對于植物,本文只概述了“綠色海洋”,對于動物,只寫到5種。這就是采用“選取”的技巧。
(3)遵循“觀察有點有序,大點里有小點”的寫作基本功。如“野象谷”中,選了“大象表演球技”, “球技”中選了三小“點”——鼻子卷球,鼻子滾球,鼻子頂球。
(4)一定單位內格式三的運用:短語三——一想到蛇那軟軟的身子,涼涼的皮膚,惡心的蛇皮,我就毛骨悚然,趕緊離開。詞語三——里面的蝴蝶,各式各樣,五彩斑斕,大小不一。
4.練習:題材自選,題目自擬。
5.習作例文:《故宮》。
故宮
“五一”勞動節,爸爸帶我去游覽北京故宮。
走過天安門,一道高大的城墻映入眼簾。城墻是清一色的紅,下面有三個城門,城門約有4米高,是黃色的。城門上面有一塊牌匾,端莊有力地寫著“午門”。
穿過午門,便是一座大宮殿。宮殿是紅墻、黃瓦,遠看,雄偉;近看,精美。每一個細節都精心打磨過,可謂是雕梁畫棟。宮殿里面空間很大,四根大柱子挺立,約有五六米高。宮殿里最顯眼的便是金黃的寶座啦!這是古代皇帝的位置,那金光閃閃的寶座簡直要亮瞎了眼。寶座正上方有一塊牌匾,寫著“正大光明”,許多游客都紛紛拍照留念。
繞過宮殿,穿過大鼎,再參觀完日晷,便來到九龍壁面前。好大一塊壁,足足有20米長,上面畫著9條龍,每條龍長得都不同。瞧,這條正翹著尾巴,這條正在玩耍,這條正開懷大笑……不過,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每條龍都在盯著你看,真神奇。
再往前走就是后宮啦!后宮分為西六宮和東六宮,都是差不多的式樣。其中最有意思的是水晶宮。水晶宮雖未完工,但已有一個輪廓了。水晶宮面積不大,卻是故宮中唯一的中西合璧風格的建筑,它是一個玻璃觀魚下沉式小樓,由白色的石塊砌成,顯得小巧晶瑩。
穿過高高的紅墻,來到后花園。走進后花園,首先看到的是一個精致的小池子,池子上有一座假山,幾座亭臺樓閣顯得古色古香,其中一座高五六米,柱子上的雕刻栩栩如生,如同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這座閣樓是秀女閣,是清代選秀女的地方。
走過后花園就走完了故宮。這真是一次有意義的旅游!
吳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