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代~1930年代,當(dāng)兵配發(fā)的都是又笨又重的老式步槍,14歲的祖父背起來還是蠻吃力的。
在新兵連,祖父訓(xùn)練認(rèn)真學(xué)習(xí)能力強(qiáng),不怕苦不怕累也不怕死,長官很賞識他。
祖父真正頭疼的是吃不飽飯。國民黨軍隊(duì)貪污成風(fēng),糧餉一級級克扣下來,士兵們常常連飯都吃不飽。
半大小子,吃窮老子。祖父正好處在竄個兒的時期,特別餓!餓了幾天之后,祖父找到了吃個半飽的辦法。
第一碗飯,他只打小半碗,邊吹邊吃,干完了趕緊沖上去打一碗滿滿的,壓得緊緊實(shí)實(shí),堆得不能再堆。然后端起碗躲到人少的地方去吃,菜,他只打一點(diǎn)或者干脆不吃。
祖父死里逃生回到家鄉(xiāng)之后,難免為當(dāng)年的事對大哥有所不滿。但祖父實(shí)在也是個大度的人,當(dāng)伯祖父遇到困難的時候,還是會顧念同胞之情傾力相助。
祖父真正最恨伯祖父的地方,是他不孝敬父母,言語輕慢,行動失禮,在家族里做出個壞樣子來。
曾祖父老年時年邁體衰,只能半擔(dān)半擔(dān)的挑水回家吃和用。雖然如此,他也不愿意拖累子女。什么事情能自己動手的盡量自己動手,自己實(shí)在奈何不了的事才叫兒子孫子們出力。
曾祖父比曾祖母大幾歲,也比她先走十多年,他一去世,問題就來了。曾祖母生性要強(qiáng),她老人家不愿意跟著子女吃現(xiàn)成飯,也不愿意按月或按季度在兒子們的家之間搬來遷去,堅(jiān)持一個人住在老屋子里。
曾祖母原是大戶人家的小姐,自幼纏足,曾祖父去世后,年近八旬的她已經(jīng)連半擔(dān)水都挑不動了。
四個兒子,二兒子到來回120里外的地方上門招郎去了,四兒子在柳州工作。給她老人家挑水的任務(wù),就落在了伯祖父和三叔祖父肩上。
村子里有幾口井,大家都是從離自己家最近的井里把水挑到水缸里,吃和用得差不多了,先挑一擔(dān)水把水缸洗干凈,再把水缸挑滿。
曾祖母心疼兒子們養(yǎng)家糊口不容易,淘米洗菜刷鍋,洗臉洗腳用過的水都拿去淋菜,衣服總是用桶裝著,提到村旁的巖洞口或者河邊去洗。
有一回,祖父去親戚家喝喜酒,同桌的族人無意中說漏了嘴,談?wù)摬娓覆恍㈨槪祽兴G桑o火滿(土話,“堂滿”指父親,“火滿”指母親)挑水吃,連水缸都不洗,還常常只挑大半缸,虧他做得出來!
平時他火滿叫他做什么事也是能推則推,能拖則拖,要么不了了之,要么就是老三兩口子看不下去了,主動把活兒干了。
其實(shí),挑水也是兩兄弟輪流挑的,你挑一缸,下一缸他挑。老三每次都把水缸洗得干干凈凈,挑得滿滿當(dāng)當(dāng),還要再挑一擔(dān)放在火屋(土話,指廚房)里,方便母親取用。
祖父裝作沒聽見,一個勁兒的喝酒。散了席,回頭就去找他哥算賬去了。他揪住伯祖父罵了一頓飽的——你做哥哥的對我不好,我可以忍;你對火滿(母親)不好,我不能忍!火滿纏的是三寸金蓮,從小到大,讓你喝過沒洗水缸的水沒有?你說!你說!你對得起她嗎?你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嗎……今后,再讓我聽見一回有人說,你不洗水缸就給火滿挑水吃,我打得你爬不起來,你信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