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 四代招郎
- 書佚情
- 1030字
- 2021-07-13 09:50:33
逢年過節打火鍋,魔芋豆腐切成薄片燙在肉湯里,令人口舌生香百吃不厭,仿佛肉類成了配角,魔芋豆腐才是主角。
我們家鄉的魔芋豆腐做好后,是深灰色或灰黑色,加水加多了或者魔芋漿汁不飽滿就成了淺灰色,通常是炒來吃或燙來吃。賣涼拌的攤子上有一種魔芋豆腐,卻是近于純白色,也很好吃,大概品種不同吧。
因為修水庫,我們村一千多人從山里面整村搬遷出來。有人在附近村子閑逛,發現大把的魔芋苗,心癢難搔,好不容易等到立了秋倒了苗,興高采烈地挖回去,卻磨不出魔芋豆腐來。
初時,她們以為是自己手氣不好或者久了沒有磨這種豆腐,手藝生疏了。兩次,三次,四次……均以失敗告終。
有人故意拿著這種魔芋來找我母親,說按老規矩磨出來的豆腐一人一半。
我母親第一鍋也失敗了,第二鍋就發現了問題——在平原地區生長的野生魔芋,由于很少能有亂石堆供它們生長,日照和山里相比太過強烈,又缺少涔邊水濱特有的一些微生物加持,漿汁少得可憐。
品種雖然一樣,但是“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淮北則為枳”。原因找到了,卻成了一個無解的難題。
辦法總比困難多!什么困難也打不倒人們一顆追求美食的心。新修的公路經常塌方,想回山里頭挖魔芋不大現實。
饞魔芋豆腐的人們,在互聯網上找到了現成的魔芋粉,買回來大火煮開,加上賣家配送的成型劑,比自己削皮磨漿煮豆腐節省一半的時間,只是味道差了一截而已。
有次品吃,總好過什么也沒有啊!再說,饞蟲不治,滿心癢癢,有些次一等的魔芋豆腐哄哄嘴巴也是好的,只是委屈了舌頭了。
于是,村子里隔三岔五煮一鍋魔芋豆腐,頃刻之間搶購一空,比水豆腐還受歡迎。這都是后話了。
我的存錢計劃,在2003年10月份無奈終止。
先是“SARS”封廠,近三個月無法自由行動,托人寄了些錢給我妹做伙食費。
封廠結束后,我竟然變成了一只小饞貓,吃,吃,吃……吃個不停!吃的嗨到忘記了自己的存錢計劃。米湯也不提醒我,任由我吃。
本來,我的自制力雖然在三姐弟中最差,但是也還說得過去。大專三年,離校門不到100m就有兩家面館賣蘭州拉面,為了招攬顧客,拉面師傅都把白案擺在大門口。每次從那里路過,都能看見師傅在拉伸拉面,嫻熟優美的姿勢,加上飄散出來的香氣,真的好誘人!
為了省錢,三元一小碗五元一大碗的拉面,我眼睜睜看了三年,也沒舍得吃上一碗。直到我在工廠上班,領到第一個月工資后,才去吃了一小碗拉面。
那段時間,我曉不得為什么,每次都點大碗的!其他方面手腳也變大了,一直都沒再去存錢。
2003年10月底,我領到上月工資六百多元(那時候大多數廠都會壓一個月的工資),突然想起了我的存錢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