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告密:美國司法黑洞
  • (美)亞歷山德拉·納塔波夫
  • 8603字
  • 2021-02-07 11:21:47

引言
——三個告密者的故事

92歲的老太太凱瑟琳·約翰斯頓死了,這意味著史密斯警官和朱尼爾警官惹了個大麻煩。三小時前,一切都還進展順利。亞特蘭大警方逮捕了費邊·希茨,這已經是他在四個月內第三次被捕了,而這一次是因為當地一名從毒販反正的線人向警方透露他們在尼爾街933號的窩點藏有一千克可卡因。然而希茨并非他們的在籍線人,所以警方不能利用他獲得逮捕令,但史密斯和朱尼爾通過一位虛構的線人申請到了逮捕令。兩名警官欺騙治安法官這個“可靠的秘密線人”在尼爾街933號購買了強效可卡因。當然,他們認為憑著騙來的搜查證破門而入以后就能獲得重大戰果,到時候這些捏造的事實顯然就都不重要了。然而事情卻并沒有按照他們預想的那樣發展。警方一進屋子就開槍射擊,約翰斯頓老太太隨即身中數彈而亡,然而希茨的情報并不準確,這里根本沒有搜到可卡因。于是,史密斯和朱尼爾只得求助他們的一名普通線人亞歷克斯·懷特。他們向懷特支付了130美元,買通他說自己曾在約翰斯頓老太太的家中購買過毒品,還佐證了他們偽造的搜查令申請來由。這當然不會使約翰斯頓老太太起死回生,但至少沒有人會知道,他們居然會把所有賭注都押在一個壞線人的薄弱線索上,而且搜查令中的線人根本不存在。

雖然線人很少被曝光,但美國的刑事制度中到處都有它的身影。從申請逮捕令、監控到展開逮捕,警方經常依賴犯罪嫌疑人來獲取線報并展開調查。從公訴直至審判,檢察官與被告人用辯訴交易來換取撤銷或減少指控的從輕處罰。尤其在打擊毒品犯罪的廣闊戰場上,暗中以寬大處理換取犯罪線報的做法無形地塑造了美國刑事訴訟程序的大體輪廓,將犯罪嫌疑人招募為所謂的線人已成為美國管控犯罪的一個核心特征。

1

這一秘密的執法工具已經滲透到了美國民眾的意識中,隨之而來的公開辯論也顯露出高犯罪率的社區生活中一些最深刻的政治和文化的緊張狀態。2006年,也就是亞特蘭大警方殺害約翰斯頓老太太的同一年,一個名為特茨克魯的著名街頭藝術家在東哈萊姆區的一棟建筑上畫了一幅涂鴉作品,描繪了一只脖子上套著絞索的卡通老鼠,上面寫著“停止告密”。兩年后,社區領導人一起將這幅涂鴉中支持“街道沉默守則”的反警信息抹掉了。阿爾·夏普頓牧師還告誡居民不要聽信所謂“停止告密”的意見,要公開反對犯罪;而一位市政專員則稱這幅壁畫是“仇恨的象征”。當地的青少年對這幅壁畫的意思抱有不同的看法?!斑@并不是因為告密不酷”,一個十四歲的女孩解釋道,“而是人們擔心自己會因此被殺”。于是,曾被史密森學會展出過作品的特茨克魯起訴該市,稱這幅壁畫的立意是為了就警察與社區的關系問題“引發討論”,抹除這一作品侵犯了他們為憲法第一修正案所保障的言論自由權。

“告密”現象雖然具有政治、文化甚至個人層面的諸多特征,但它始于犯罪系統。犯罪線人是一種必要的不時之需,因為他們可以滲透進幫派、毒品寡頭組織、集團公司、恐怖主義陰謀和其他逍遙法外的組織里,成為打擊犯罪的有力武器。對低級別罪犯的寬大處理有時是獲得高級別罪犯信息的唯一途徑。從國際恐怖主義的挑戰到黑幫控制的城市街道,線人可謂是政府唯一有效的幫手。

2

告密行為背后的動機很簡單——犯罪嫌疑人提供其他人的牽連信息作為交易,從而換取出罪的機會、較輕的指控或判決。然而在實踐中,線人交易與他們所涉嫌的罪行一樣復雜。有的交易可能就是快速簡易的例行公事而已,而在所謂的“買、打、翻”技術中,警方則可能會釋放吸毒者或販毒者以換取他們的信息。其他一些線人的交易則復雜高效,且有可能持續數年之久。2006年,腐敗的說客杰克·阿布拉莫夫同意告發他賄賂過的政客,從而躲過了幾十年的牢獄之災。再往前15年,殺手“公牛薩米”格拉瓦諾作證指控黑手黨老板約翰·戈蒂,以換取大幅減少處罰和證人保護。線人交易的權力和靈活性使其成為執法武器庫中無處不在的武器。

與此同時,利用犯罪線人的做法不僅是秘密的和不受管制的,而且會引發錯案、犯罪,有時還會產生腐敗,這使美國司法系統中最為糟糕的痛點雪上加霜。此外,對于諸如少數族群、濫用藥物者和缺乏有效法律代表的貧困人口等弱勢群體而言,這種行為還會造成特別的傷害?;谄涿孛苄院妥杂刹昧繖嗟男再|,即使線人制度能夠決定數百萬件刑事調查及司法案件的結果,它依舊避開了傳統的司法制衡與公眾監督。最終,它就像刑事司法制度本身一樣迅速地蔓延開來。

最危險的告密行為往往發生在執法部門安排線人以蓄意制造刑事案件之時。例如,在經濟困難的得克薩斯州赫恩鎮,線人德里克·梅吉雷斯就曾制造過驚天冤案。時年27歲的梅吉雷斯是當地一名有自殺傾向的毒販,他被檢察官指控犯有入室盜竊罪,但檢察官說只要梅吉雷斯能協助逮捕至少20個人,就可以撤銷對他的指控,而且他還能獲得每人100美金的報酬。在他與檢察官達成了這項犯罪線人協議之后,一個由聯邦政府資助的緝毒工作隊在2000年11月橫掃該鎮,逮捕了28人,其中大部分是哥倫布村公共住房項目的非洲裔美國居民。然而這一行動馬上就發現了無辜者——一位被捕者人里賈娜·凱利是四個孩子的母親,她在監獄里被關押數周后仍然拒絕認罪,最后接受了緩刑協議。另一位被捕者德特拉·坦德爾被梅吉雷斯舉報其販毒時,其實正在醫院分娩。最終,測謊儀證實梅吉雷斯撒了謊,他將面粉、小蘇打和少量可卡因混在一起偽造了毒品交易的證據。于是,盡管已經有人認罪,但控方仍然撤銷了對赫恩鎮所有犯罪嫌疑人的指控。

3

赫恩鎮一案之所以非同尋常,是因為它引起了全國的關注且引發了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的訴訟,這是得克薩斯州特勤部門對線人嚴重依賴的必然后果。受聯邦資助的毒品特勤部門是告密者的“大客戶”。馬薩諸塞州一個類似的毒品特勤部門也曾報告他們在2005和2006財政年度使用過2000多名線人,這些人反過來又占該部門偵破案件總量的45%。因此,美國仍有可能再次發生赫恩鎮式的災難。

與平民證人不同,犯罪線人的存在其實代表著司法制度中“預防犯罪”與“懲罰犯罪”這兩個核心目標之間的緊張妥協。畢竟,線人以向政府提供犯罪線索為要價來逃避罪責,他們甚至能以此重獲繼續犯罪的能力。這些告密的線人可能還是雙面間諜,他們一方面與警方保持良好的關系,一方面又在自身犯罪過程中舉報其他犯罪者。從這個意義上說,利用犯罪線人則理應容忍犯罪,但事實上,逍遙法外的毒販線人能力之大,已讓從亞特蘭大到東哈萊姆的各個社區都將“告密”視作公認的生活事實和激辯主題。

此外,與其他偵查策略所不同的是,將犯罪嫌疑人變成告密者的影響其實已經超出了刑事訴訟的界線。這種做法受到政治、文化、甚至親密關系等多方面的羈絆,尤其是當政府利用線人交易來操縱私人關系之時。例如,在某樁案件中,警方威脅初犯艾米·蓋普費特說,她因涉嫌販賣毒品罪被求刑40年監禁,但如果艾米能與另一名犯罪嫌疑人以口交來賣淫,讓警方指控對方涉嫌性交易罪的話,警方就撤銷對她的所有指控。艾米真的照做了,警方也依約把她的案子一筆勾銷。

有時,舉報人的出現會使整個社區不得安寧。例如,洛杉磯就曾有一名著名的貝絲·雅各布會眾為了使其涉嫌的詐騙罪得到從寬處理而向控方提供了針對哈西德拉比的不利證據,使洛杉磯的正統猶太人社區引發了一場“地震”,因為傳統的猶太律法禁止一名猶太人告發另一名猶太人。

4

相較于其他人,線人活動更會擾亂本已脆弱的社區。由于警察在黑人社區中查處的涉毒人數過多,緝毒人員把犯罪嫌疑人招募為線人的“翻轉”做法,自然會導致這些社區產生更多的犯罪線人。這意味著此類社區必須定期承擔包括線人犯罪和不安全因素在內的各項告密成本。例如,一項研究發現,圣地亞哥的無辜非裔與拉美裔家庭比例過高地成為不良搜查令的目標,而其中有80%的搜查令依賴于機密線人。這些社區還必須與積極搜集情報的大量罪犯作斗爭,以便“擺脫”對他們自己的指控。

由于刑事司法制度在美國社會結構中占據著如此核心的地位,所以像告密這樣的執法策略已經不僅僅是刑事政策了,它還是我們社會治理方式中具有影響力的組成部分。刑事司法不僅塑造了我們的社會關系,而且使我們透過刑罰制度來辨別是非、懲罰犯罪及保護受害者。刑事司法制度教導公眾了解法律狀況和時事熱點。它可以向公眾灌輸對政府的信心,也可以使恐懼在社區中蔓延。

此外,刑罰系統是一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產業,它控制著數百萬的犯罪分子,雇用了數百萬的執法人員,還影響到成千上萬個社區的經濟。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它改變了美國政府的自身形態,也賦予其愈發強大的調查權和懲罰權。現在,運用犯罪線人已經與政府治理、教育、道德教化及公平因素等多個維度共同構成了刑事制度的龐大矩陣。

美國刑罰制度中的缺陷也是出了名的,它堪稱世界上最具懲罰性的制度,在押犯比其他任何國家都多。這一代價是昂貴的,因為其意味著每年要對監獄砸進數十億美元,而不是將這些錢投入社會服務或者學校之中。除此之外,美國的刑罰制度還是秘密和草率的,而且常常是不負責任也不準確的。它還在種族層面具有傾向性,相較于白種人而言,它常常更為嚴厲地懲罰非裔和拉美裔人群,進而扭曲了有色人種的社群生活軌跡。告密行為或許也與這些失敗因素密切相關。

5

要全面了解如此復雜的美國刑事司法制度可謂當代法學及社會學研究的重大挑戰之一,而理解犯罪線人的利用方式則是其核心所在。這是因為,操控線人的行為既獨一無二,又與刑事司法制度渾然一體。

這樣看來似乎自相矛盾,因為一方面許多對非毒品犯罪的調查及起訴均不涉及信息與罪刑的交易,故而告密案件構成了一個大型卻又特殊的亞類,其有著自己的亞文化及規則。從這個意義上看,操控線人的行為在刑事司法制度中開辟了一個獨特的領域,具有其自身的規則、動態及意義。而另一方面,這一領域又對刑事司法制度的其他部分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而且揭示了刑事司法制度的許多核心功能。告密行為是美國刑事訴訟程序的典型代表,因為它同時體現了刑事司法程序中保密性、酌處性和辯訴交易主導性的三個顯著特征。線人交易大多數是保密的,可以由警方和檢方全權決定,他們與犯罪嫌疑人之間通過私下談判抹掉刑事責任,基本上不受法律規則或審判程序的限制,也沒有司法機關以及媒體公眾對其監督。越來越多的線人交易已經將對抗制訴訟程序中的辯護律師角色、信息披露,辯訴交易以及審判程序都改變了。不僅如此,它還進一步地將整個刑事司法制度推向隱蔽的地下交易。因此,揭露操縱犯罪線人的潘多拉盒子是具有啟發意義的,只有這樣才能看清那些隱藏在法律程序中的重要特征。通過了解美國的告密行為,我們可以揭開美國刑罰制度如何真正運行的真相。

在過去的五年里,為了應對利用犯罪線人的成本及收益,地方、州和聯邦層級的政府官員都努力開展了一系列的改革。比如伊利諾伊州為監獄中的告密者設置了“可靠性聽證”程序,而得克薩斯州則對臥底行動增加了佐證要求,未來五年美國將會有更多這樣的立法。

6

上述對線人制度加以改革的日益關注是由以下幾方面的發展成果共同推動的。一是“無辜者運動”(“innocence movement”):過去十年里,部分組織、律師、學生、教授、無罪者以及許多家庭一起參與發現了數百起冤假錯案,尤其是結合新近發展的DNA科技之后,他們的呼吁赤裸裸地揭露了那些被許諾寬大處理的污點證人的不可靠性。根據西北大學法學院錯判中心的數據,在所有歸檔的死刑錯案中,有45.9%的案件中可以追溯到虛假的線人證詞。這也使得“告密者成為美國死刑案件中誤判的主要原因”。由于這些丑聞的曝光,包括加利福尼亞和紐約在內的幾個州已經考慮制定新的法律以限制線人證詞的使用,并對那些希望獎勵污點證人的檢察官課以更多責任。

線人制度之所以引起人們注意,也來源于持續不斷的新聞報道,這些新聞報道經常宣傳利用犯罪線人的行為往往會伴隨著暴力、腐敗和不公。在一次廣為人知的新聞曝光中,《達拉斯晨報》(Dallas Morning News)披露了一起“假毒品丑聞”:收到報酬的線人冒用假藥(石膏)來構陷無辜的墨西哥移民,警方則為了夸大他們的緝毒數據而故意偽造了毒品測試。這種警匪勾結的證據已經促使許多的呼吁者和官員重新考慮那些根本不受任何監管的利用線人行為。

大眾文化同樣將注意力集中在告密行為上。2004年,一張名為“停止告密”(“stop snitching”)的自制DVD在巴爾的摩街頭流傳,它告誡犯罪分子應該停止為了換取從寬處罰而與警方合作的行為。由于NBA籃球明星卡梅洛·安東尼在視頻中短暫出現,它引起了全國媒體對“停止告密”這一主題中蘊含的反警察寓意的關注。一系列“停止告密”的T恤迅速蔓延到了其他城市,這些T恤在城市年輕人和嘻哈歌迷中很受歡迎,它被廣泛視作宣傳街頭“沉默的準則”,還引發了公眾對告密的強烈反對。多年后,“停止告密”的主題仍然是一個極具爭議的話題。它在東哈萊姆、波士頓和匹茲堡等城市引起了共鳴,業已成為關于警察與高犯罪率少數族裔社區之間不信任的歷史性對話的組成部分。

7

公眾對利用犯罪線人的行為反響強烈但又有所區別:從新的證據規則、涂鴉再到社區集會,這些令人震驚的大規模反應表明了這種秘密執法行為是多么根深蒂固,又是多么影響深遠。它不僅對刑事訴訟程序的完整性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與美國所選擇的基層管控等基本問題緊密相關。隨著這場公開辯論的深入,它迫切需要更多更漂亮的數據來增加說服力。

然而,俗話說“知易行難”,對犯罪線人的使用進行歸檔同樣如此。要知道,在司法實踐中利用犯罪線人都是秘密的和非正式性的,犯罪線人與執法部門之間的聯系溝通通常都不會被記錄下來。因為美國絕大多數刑事案件最終不會開庭審理,所以公開記錄少之又少。即使確實存在記錄,涉及告密者的司法文檔也會被密封起來。此外,告知也同樣存在著不規范性。不僅不同的司法轄區做法各異,甚至官員之間的做法也不盡相同。重要的是,盡管利用線人的益處人人皆知,但其弊端和風險卻往往被視而不見。其結果就是,社會公眾對這一重要的公共政策知之甚少,曲解甚多。

本書描述了我們所確信的官方線人利用行為及其運行方式,希望可以為彌補公眾對秘密線人制度的信息匱乏和理解偏差貢獻一點綿薄之力。雖然線人制度作為一種打擊犯罪的工具已經為公眾所司空見慣,但本書的大部分內容側重于描寫那些陰暗面,進而揭示使用線人時那些不為人知的事實和令人不安的含義。這樣做的目的并非是為了抒發偏見,而是為了平息那場幾乎一邊倒的辯論。本書揭示了這種秘密執法方式所蘊含的無所不在且常常令人不安的意義:線人已經不單是一種執法工具了,它還是影響公眾和管控社會的引擎。

8

重要的是,雖然說向警方提供信息的群體,諸如平民證人、告密者、臥底警察,甚至非犯罪的有償告密者,都可能會受到刑事告密者政策的重要影響,但這并非本書的關注對象。而且,這本書也不涉及那些在學校、單位或家庭等社會領域內的所謂“告密”或者忠誠。相反,它包含了那些不勝枚舉地獎勵違法告密者的政府行為。

這本書主要關注街頭犯罪和禁毒執法,因為正是在這些領域內,告密的人力成本與社會影響才最為深刻。但這本書也考察了其他已經將線人作為核心的執法領域,例如白領犯罪。第一章概述了線人告密行為的做法及其對個人、社區以及整個刑事司法制度最為重要的影響。

第二章描述了“告密法”(“informant law”)的輪廓,包括偵查過程、從寬處罰獎勵、披露規則及民事權利等管轄刑事告密者的所有法律規則。雖然本章是為那些對我們的法律體系如何實際監管告密過程感到好奇的人而寫的,但本章對專業從事這一法律業務的律師、法官和立法者也有所裨益。由于犯罪線人的利用包含著許多方面,故而本章涵蓋了一系列通?;ゲ幌嚓P的法律:比如警察和檢察部門吸收和獎勵線人的法律,第四修正案的搜查和扣押條款,被告在面對不利線人時的權利,以及線人對抗政府的民事權利??傊?,這些規則和實踐的集合構成了一個渾然一體的法律體系,涵蓋了不受約束的執法自由裁量權以及對違法行為秘而不宣的大量容忍——這些都是美國法律程序有別于其他許多民主國家的特征。

第三章指出了使用犯罪線人最著名的危險之一:不可靠性。本章不僅分析了關于線人錯誤證詞的數據,還分析了警察和檢察部門如何暗中削弱刑事司法制度檢驗線人錯誤信息的能力。

9

第四章探討的是利用線人行為中極少被注意的后果,那就是它傾向于使整個刑事訴訟程序變得更加隱秘,以便更少地承擔公眾責任。因為告密行為往往是沒有歸檔的,涉及線人的偵查和相關案件便也從公眾視野中消失了。而基于保護偵查和證人的保密必要性理論,法院和立法機構則往往愿意容忍高度的保密行動。其結果就是,為了契合線人機密,大量涉及發現及公開記錄的解密規則已經倒退了,對政府的透明度和問責制度也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第五章剖析了普遍利用線人對高犯罪率、低收入社區,尤其是對非裔美國居民的影響。在所有關涉利用線人的問題中,對貧困有色人種社區的影響盡管已經對線人制度本身的可行性及合法性構成了嚴重的障礙,但它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本章估算了告密現象的發生程度,也討論了其對犯罪控制、執法行為、青少年成長、家庭生活及社區穩定造成的傷害。

第六章追溯了“停止告密”的文化源流,探析了這一源于自制說唱DVD和一些山寨T恤上的標語口號是如何融入民族意識的。本章還指出了恐嚇證人行為、警民關系不睦以及“停止告密”主體所引發的政治文化挑釁問題。

毒品犯罪、街頭犯罪和暴力犯罪構成了美國刑事司法體系的主要部分,第五章和第六章主要論述了線人制度在這些案件中的運行方式。但在聯邦一級,線人則被用于各種犯罪的偵查和起訴工作,包括欺詐類犯罪、貪污賄賂類犯罪、政治腐敗罪、反壟斷犯罪、偽造罪,以及敲詐勒索罪和洗錢罪等有組織犯罪。因此,第七章研究了在有組織犯罪、政治腐敗犯罪、白領犯罪及恐怖主義犯罪等突出領域中線人的運用方式。這些領域都有著各自的告密歷史、做法和挑戰,這些現象共同揭示了整個美國刑事司法系統中線人的普遍影響。不僅如此,調查還顯示,雖然所有的告密行為都包含了一些核心的弊病,但當使用線人行為面對擁有卓越訴訟代理人的富裕被告人時,它完全可以在加強監管的執法環境下更為可靠、透明和公平地運行。

10

由于本書揭示了告密行為所暴露的諸多駭人聽聞的危害后果,告密行為的有效性問題便浮出水面。然而即便如此,基于實用主義和原則性的原因,本書也并不贊同停止對線人的利用。務實地說,告密源于美國刑事訴訟制度的兩大主要特征:一是辯訴交易,一是對自由裁量權的高度容忍。這些結構性因素不僅使告密變得簡單易行,甚至使告密變得難以避免。只要警方和檢察官們在控告誰的問題上具有完全的自由裁量權,那么“有用”的犯罪嫌疑人就將逃避逮捕和起訴。只要執法部門能夠隨心所欲地與犯罪嫌疑人對罪行展開協商,一些犯罪嫌疑人就能通過合作來換取更好的待遇。換言之,完全禁止告密行為將使美國的刑事訴訟制度在基本體制層面大動干戈,而這已經超出了本書所關注的范疇。

在像美國這樣的刑事司法體制下,罪行與情報的交易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但這并不意味監管和規制在上述交易中就可以缺位,更不意味著這種行為就要帶來破壞性和不平等的影響。因此,第八章從域外視角提出了規范和改善線人利用行為的可行方法,以期使這一制度更加規范和進步,而不是將其一棍子打死。此外,本章還描述了當前在聯邦、州和地方各級出現的一系列振奮人心的改革措施,這些動議可以促使我國的刑事司法制度的框架更為負責、可靠和公平。

本書不提倡禁止告密的原則性原因是,美國的刑事司法制度還沒有提供足夠的信息來揭示它帶來的正面或負面的全部影響。這本書本身就代表了迄今為止關于線人的最全面的公開信息,也是迄今為止對線人所造成影響的最全面的分析。但我也必須承認,由于在研究過程中缺乏系統性數據,使得本書的許多結論充其量也是臨時性的。由于刑事訴訟程序旨在隱藏線人而非評估線人,因此它也阻止了一些嚴謹的結論,例如,當認為告密行為變得十分不公平或破壞了執法的公信力時,就主張其應當被廢除,而當其打擊犯罪的效果顯現時又主張應當作出重要妥協。雖然我們知道告密會影響社區和無辜居民,但我們并不清楚有多少社區被線人所破壞,也不知道有多少無辜者被虛假的線人證詞定罪。反過來說,雖然我們知道告密可以打擊犯罪,但我們也不知道有多少犯罪組織被摧毀。有多少刑事犯罪被阻止或解決。而這類信息才是我們在對這一現象進行民主辯論時恰恰需要的,也只有這類信息才能回應司法的基本原則和分析打擊犯罪的成本效益。

11

因此,在第八章所提出的全部改革措施中,最為重要也是最為困難的當屬改變那些允許線人依照官員歪曲規則、規避責任及秘密運作的所謂“保守秘密和放松管制”的文化。這種文化滋生了告密行為的最大危險:錯誤的定罪、不受審查的犯罪行為、官員的腐敗、公開的欺騙以及選民眼中對刑事訴訟合法性的失望。這也給我們在處理終極的公共政策時施加了障眼法。當前的刑事司法制度既沒有證明線人制度的全部好處,也沒有透露它的真實成本。它處理這個問題的方式只是讓我們相信,不受監管的告密是值得承擔一定風險的,對于一項影響如此深遠的公共政策來說,這樣的信念顯然是不夠的。

本書的結論是,犯罪線人的使用與美國司法系統所面臨的諸多嚴峻挑戰密切相關。由于這種做法幾乎涉及刑事程序的方方面面,從警務到辯訴交易,再到公眾對執法的看法,它提供了一個獨特而又具有啟發性的窗口,讓我們得以窺見刑事司法制度最深層的運作方式。從政府向其選民施壓和欺騙的能力,到折磨貧窮的非裔美國人社區的暴力和社會破壞,關于告密的全國對話暗示著當代警務工作所引發的一系列最棘手的問題。當我們向過度擴張的刑事訴訟制度授予更大的權力時,與上述基本特征的斗爭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嚴峻。

1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长县| 奉化市| 佛学| 桐柏县| 镇远县| 济源市| 武鸣县| 四平市| 平泉县| 榕江县| 香港 | 遂平县| 常山县| 璧山县| 南江县| 阿巴嘎旗| 江北区| 南澳县| 河间市| 都江堰市| 农安县| 松阳县| 澳门| 册亨县| 济阳县| 通江县| 江达县| 榕江县| 石河子市| 吕梁市| 长子县| 南澳县| 万山特区| 深圳市| 渝北区| 奎屯市| 新民市| 保亭| 洞头县| 明水县| 红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