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橋曾用名五里橋、西橋、安海橋,是中國FJ省QZ市境內連接晉江市和南安市的一座橋梁,是世界上中古時代最長的梁式石橋,也是中國現存最長的海港大石橋,是古代橋梁建筑的杰作,享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譽。
安平橋始建于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安平橋竣工投入使用;明清兩代曾多次重修;民國17年(1928年)1月,因安平橋毀壞,踴躍募捐,重修安平橋;1981年2月,安平橋依原狀進行全面翻修開工;1985年5月,安平橋翻修竣工;2007年底,安平橋搶險加固工程開工,安平橋搶險加固工程驗收投入使用。
若干年后,安海地界大雨下個不停,九溪十八澗的大水翻過了石壁峽,直沖安海港而來。得道成仙的道長在靈源山頂望見那兩條孽龍又在作怪,便運功吐出一條七彩鎖鏈,從安海鎮跨過海灣,直到南安的水頭鎮,孽龍見狀嚇得魂飛魄散,馬上潛入水底,逃到大海去了,大水也退了。
百姓們見到長虹驚退了孽龍,怕以后它們又卷土重來。有人就提議用長條大石,一段一段地鋪砌起來,建造一條天長地久的鎖蛟玉帶,一來鎮鎖孽龍作怪,二來便于兩縣百姓往來。這意見馬上得到人們的支持,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很快這條長達五里的跨海大石橋終于建造起來了。
從此,孽龍再也不敢來興風作浪。各地商旅船只,相邀而來。于是商業日益發達,莊稼則年年豐收,百姓們安居樂業。
維泉大海瀕厥封,余波匯浸千里同。石井兩間道所從,坐令往來劃西東。怒濤上潮生廣天風,舟航下顛瞬中。孰銳為力救厥兇,偉哉能事有南公。伐石為梁柳下扛,上成若鬼麗且雄。玉梁千尺天技虹,直檻橫欄翔虛空。馬輿安行商旅通,千秋控帶海若宮。今時成則罔功,刻詩涯挨紹無窮。
這座橋就被稱作“安平橋”,因為橋長五里,又俗稱為“五里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