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如何從他人身上發現自己的輪廓

在第一節中,我好像把認識自己說得困難重重,但認識自己其實沒那么難,而且它有一種非常簡單的辦法,就是可以從他人身上發現自己的輪廓。

我相信談到這一點時,大家應該不會覺得新奇或陌生。這不就是很多人會掛在嘴邊的話嗎?看看你身邊的人就能更了解自己,這有什么難的?但我在這里還是要提一提,因為盡管它已經變成了一種常識,但其實很少有人真正實踐這一點。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是一句非常有道理的老話。在“類聚”中,我們知彼就能知己。所以此時我們看別人,就更容易看清楚自己。我們的眼睛看不到自身,只能看到自身之外的事物,自己想要進行系統的內省并不容易,但在看別人時,我們可能是專家。既然已經有了這樣的“方便之門”,我們為何不利用起來呢?

知彼知己的探索工具:人際同心圓

我們可以在一張A4紙上畫同心圓,如果你有圓規可以畫得標準一點兒,如果沒有,那畫得隨意一些也沒關系。

請你把與自己關系最密切的人的名字寫在最里面的一環;把和自己的關系仍然很親近,但比第一環中的人稍微遠一點的人的名字寫在第二環,以此類推,可以多畫幾環。一般來說,我們在寫名字時更容易想起那些和我們關系好的人,愿意回憶他們,也愿意寫下他們的名字。而對于那些和我們的關系沒那么好的人,我們可能就不太愿意寫他們。這里所說的沒那么好,更多是指一種愛恨交織的感覺,它比純粹不好的感覺更復雜。但我們在上一節已經說了認識自己這件事沒那么容易,因此希望你能克服一下,先把他們的名字寫在上面。等你把這個人際關系同心圓中的所有人名都寫好后,這些人和你認知自我的關系就比較大了

愛恨交織的人要不要納入同心圓

你可能會想:“我特別討厭一個和我關系密切的人,我和他在哪一方面都沒有共同點,為什么還要把他放在我認識自己的范圍內?”在這里我解答一下大家的這類疑惑。

假設有一個和我們關系非常密切的人,他身上的某些特點、素質,或是性格和我們格格不入,甚至完全相反——他愛喝熱飲,我們愛喝冷飲;他喜歡吃咸的,我們喜歡吃甜的……總之,我們和他在很多方面都很不同,為何我們還要考慮和他的聯系?其實,你們的不同之處越多,你們的關系可能就越密切;你不喜歡的他的那些方面,你身上大概率都有,不信的話,你可以問一問你和他都熟悉的人,看看他是不是這樣認為的。

我身上就有特別多的我原本討厭的那個人的特質。想想看,如果這種關系是存在于最常見的由外婆、母親和女兒構成的家庭關系組合中,在生活的某個場景中,母親剛剛和外婆有所互動,比如外婆非讓要她穿得厚一點,或總是讓她吃這個、吃那個,她很不高興,和外婆爭吵了一陣。然而當母親走入另一個房間和女兒互動時,她就會覺得自己說的話都很有道理,女兒需要聽她的。此時她可能會突然發現自己的語氣和她的母親一模一樣。不要忽略我們不想認同的人的力量,將這些人視為和我們交往密切的人,放在你的同心圓的三環、二環,甚至是一環,完全沒有問題。

單向關系的人要不要納入同心圓

也許有些人會產生疑問:我剛剛在同心圓里不僅寫了我的家人,還寫了我的偶像,可是我和偶像之間只有單向的關系,我特別熟悉他,知道他的一切,但他對我一無所知。這樣的人可以寫在里面嗎?答案是肯定的,一樣可以寫在里面。

雖然是單向的關系,但如果你們之間的關系在你心里有著很強的聯結,也說明你非常認同他。一般來說,青少年都會產生對偶像的認同,這種認同甚至會達到迷戀的程度,青少年可能會希望自己的方方面面都與偶像一模一樣。一個人所崇拜的偶像的特質,其實會融入其人格結構

為什么同一個時代的人會有共同話題呢?因為,雖然他們的父母完全不一樣,他們的親友、家族之間也沒有任何交集,但如果他們曾經崇拜過同一個偶像,也就好像是在一個象征性的家庭中有了親緣關系,這些人會通過對同一個偶像的認同,獲得一些相同的特質。直到多年后,他們才會發現自己的偶像在自己身上融入了當年自己需要的一些東西。

這看上去有些復雜,容我稍稍解釋一下。我們對別人的印象其實經過了自己主觀的需要、需求或是欲望的轉化。如果你特別需要某種特質,而你的父母身上沒有,那你自然會向外界尋找,哪怕在外界找到的那個人身上只有一丁點兒符合你需要的特質,我們的內心也不會容許對方只有一丁點兒像,我們一定會在心里給他加戲、加碼,不管對方有沒有這樣的特質,哪怕這個特質只是人設的一部分,我們都會在心里加工一番,使他最終變成我們需要的那個完美的對象。

我們的家人和偶像身上其實都有一些特質會被我們這樣轉化吸收。如果這些特質是我們欣賞的,就會被正向吸收;如果這些特質是我們討厭的,可能會被反向吸收。我們可以把自我設想成一個系統,自我就是通過這種方式運作的。

思想實驗:從他人身上尋找自己的特質

現在,大家可以開始做一個思想實驗。如果讓你從他人身上尋找自己的特質,你第一個想到的人是誰?先不考慮你對這個人有怎樣的情感,我們先問一問自己,你從這個人身上發現了自己的什么特質,大部分人會第一個想到自己的父母,你也可以從自己的父母開始。

任何人想和父母完全沒有一丁點兒相像的地方是不可能的,所以認識自己的第一步,可以從看一看你的父母是什么樣子的開始。比如他們是不是熱愛養生?可能你并不贊成養生,但說不定你喜歡另外一種形式的“養生”呢?你覺得父母的養生很荒唐,但也可以想一想,說不定我們自己“養生”的荒唐程度和父母不相上下。只不過他們和其他父母在同一個群體里,大家相互催眠、相互肯定,都覺得自己的養生方法是世界上最正確的;而我們在朋友圈里相互催眠、相互影響。可能某些被我們所處的群體認為無比正確的觀點,等到將來我們的孩子長大后去看,也覺得很荒唐。

我們要對每一個被寫在同心圓里的人做這個思想實驗,并在內心準備好面對一些情緒波動。我在前面闡述過,發現自我、做自己的知己的過程沒那么云淡風輕、沒那么容易。不過面對思想實驗帶來的精神痛苦時,如果你有心理準備,你可能會輕松一點兒。

大家在做這個思想實驗時,可以在同心圓里每天只填一個人,然后在下邊列一個表格,想想我和對方有哪些地方相似,有哪些地方完全相反,然后寫在表格里。完全相反的特質仍然是一種深刻的認同,而且,通常這種完全相反可能與你的意識層面完全相反,而你的無意識照單全收;也可能你對待別人時完全相反,對待自己時則與對方一模一樣。比如,你的父母為人特別吝嗇,你想和他們完全相反,所以你對朋友特別慷慨,你甚至以慷慨著稱,所有人都夸你,說你和你的父母完全不一樣。這時你要考慮一下,有可能你對自己并不慷慨,甚至比父母還要吝嗇。因為總體而言,我們的自我系統有一種守恒的法則,如果你想補西墻,就一定要把東墻拆了才行,所以有可能我們對自己吝嗇的程度已經超過了父母。

做這樣的一個思想實驗可能會讓我們對自己原來的認識逐漸崩塌。如果你在實驗中感覺有些不適,不要強迫自己,因為如果你強迫自己,希望趕緊得到一個正確的答案,可能這個實驗你就做不下去了。

你看了這本書,也相當于認識了我,那現在我也是你的系統中的一部分,你也可以從我開始做這個思想實驗。你和我之間有哪些相似之處呢?比如,你覺得我寫的內容有趣,那你可以想一想自己是不是一個有趣的人?如果你覺得我好像有些危言聳聽,你也可以想想自己是不是也有危言聳聽的地方?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滨县| 长沙县| 化德县| 德格县| 磴口县| 开原市| 滁州市| 漳浦县| 讷河市| 鹤庆县| 上蔡县| 福州市| 阿城市| 苏州市| 行唐县| 同心县| 屯门区| 彭山县| 全椒县| 延边| 九江市| 苍山县| 满洲里市| 新昌县| 吉安市| 台东市| 依安县| 柳州市| 铜川市| 兰西县| 县级市| 余干县| 通海县| 舟曲县| 西安市| 贺州市| 彝良县| 平利县| 永平县| 东山县| 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