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利場(上下冊)(插圖珍藏本)
- (英)薩克雷
- 1497字
- 2021-01-22 17:54:23
幕啟之前
木偶戲班的班主坐在臺上幕前,瞅著場(1)內熙來攘往的景象,不由得深感悲哀。這里熱鬧非凡,有吃有喝,有哭有笑;有的在相愛,有的剛變心;有的在抽煙,有的在行騙,有的在打架;有跳舞的,有拉琴的;惡漢恃強凌弱,好色之徒沖女人擠眉弄眼;掏包的如魚得水,巡警也不吃干飯;走江湖的(我是說其他走江湖的,這幫該死的東西!)在他們的帳篷前大聲吆喝招攬看客;跳舞的女郎衣服上綴滿發光的金屬片,可憐的老小丑腮幫上搽了胭脂翻跟頭,鄉巴佬看得出神時,指端功夫了得的小偷正乘機對他們的口袋下手。
是啊,這便是名利場,當然不能說它是個勸人為善的地方,也說不上特別好玩,雖然喧鬧得厲害。諸位不妨瞧瞧這些戲子和丑角下了臺是什么面孔,瞧瞧傻瓜湯姆洗去兩頰的油彩,在布幔后坐下來跟老婆以及一窩子小傻瓜一起用餐的情景。待會兒幕又要升起,他又得翻著跟頭出場,向觀眾高喊:“你們好!”
善于思考的人在這種類型的博覽會上走走逛逛,大概不至于因為自己或他人的那股高興勁兒就感到不痛快。隨處可見的幽默小插曲或愛心小火花,會使他忍俊不禁或為之動容:一個可愛的小孩在姜餅攤前直淌口水;一個挺水靈的姑娘紅著臉聽心上人在向她說些什么,而那個小伙子同時還在挑選準備送給姑娘的廉價小禮物;可憐的傻瓜湯姆在大篷車后面和靠他翻跟斗養活的一家子一起啃骨頭。然而總的印象卻是憂傷多于歡樂。回到家里坐下來,您會沉浸在冷靜的深思中,不免有些悲天憫人,然后拿起書來讀或做您的事。
我寫這個關于名利場的故事并沒有其他道德寓意。有些人干脆認為這等場所一概傷風敗俗,非但自己絕不涉足,還禁止他們的家屬、仆人前往。很可能他們是對的。但有些不作如是觀的人,或懶得多想,或比較寬容,或傾向于挖苦,他們也許喜歡到那兒去轉悠半個鐘頭看看表演。那兒什么樣的場景都有:有驚心動魄的打斗,壯觀精彩的馬術;有上流社會的氣派,也有尋常人家的生活;有纏綿悱惻的愛情,也有輕松滑稽的笑料——所有這一切都配有相應的布景和輝煌的燭光(蠟燭是作者自己掏錢買的)。
班主還有什么要說的呢?這出戲曾在英倫各大城市演出,多蒙各界人士厚愛,特別受到報界諸公以及各地貴族賢達的好評,班主在此謹表謝忱。想到他這出木偶戲能為大英帝國的精英所賞識,班主深感榮幸。著名的木偶小蓓姬被公認為關節異?;罱j,對牽線的反應靈敏得很;玩偶愛米莉亞擁有的崇拜者圈子雖小,可藝人在她的雕工和服裝上還是費了不少心思的;鐸炳的造型一看就笨拙得可以,不過他跳起舞來怪有趣的,而且十分自然,男童的群舞也為一些人所喜歡。請諸位留意那個服飾華麗的歹毒顯貴,在他身上可謂不惜工本,在本劇的末尾,魔鬼將把他抓走。
說到這里,班主向捧場的看客們深深鞠了一躬,然后退下,于是幕啟,戲隨之開場。
一八四八年六月二十八日于倫敦(2)
(1) 廟會,或市集,原文Fair指的就是作為這部小說書名的Vanity Fair,即“浮華市集”,典出17世紀英國作家約翰·班揚(1628—1688)的寓言體小說《天路歷程》?!坝幸粋€市鎮,它名叫浮華,鎮上有個市集叫浮華市集。那個市集終年不散……市集上賣的盡是這樣的東西:房子、地皮、職業、位置、榮譽、升遷、爵位、國家、王國、欲望、快樂以及各種享受,如娼妓、鴇母、丈夫、兒女、主人、奴仆、生命、鮮血、肉體、靈魂、金銀、珍珠、寶石等等?!彼_克雷把汲汲于富貴榮華的19世紀英國“上流社會”比作這樣一個市集,楊必先生曾譯作“名利場”是有道理的。但是,薩克雷筆下的Vanity Fair一語涵義時有變化,范圍大小不同,很難以一概全。譯者相信,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會逐步準確把握,作者所強調的“虛”、“浮”、“假”、“空”,乃是這個市集的主要特色。
(2) 這篇開場白寫成于整部小說連載已近尾聲之時,而并非一開始就有這一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