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黑天鵝共舞
- 李欣頻
- 1565字
- 2021-02-26 11:47:20
愛者無懼
我們要隨時覺察自己深層的頻率究竟在哪兒?相較于疫情大爆發初期,現在的你是更安心,還是更恐慌?你是怎么來判別、選取、消化、傳播、反應關于疫情的相關信息的?如果隨著疫情的持續,你越來越恐慌焦慮,甚至開始做很多惡夢,這是在提醒你所選用的信息視角不夠大、不夠專業深入,平常也沒有適應“變動、變局”,再加上你內在面對變化的反應機制是“恐慌、焦慮”,所以,這段時間你就會以這個頻率模板來搜尋相應信息。請檢視一下自己在疫情期間,是否一直在盯著疫情新聞的染疫人口數字,或對悲劇故事窮追不舍,彷佛上癮一樣地去搜尋、觀看、關注、轉發令你恐慌和焦慮的負面疫情新聞,由此滋生出更多讓你不安的情緒呢?
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Gustave Le Bon)在《烏合之眾》中提出一個概念:群體的無意識行為,會取代個體的有意識行為。這種無意識行為的根源不是依據理性,而是依據情感,其行為特征是盲目服從、極端偏執、狂熱傳播。以這個概念來推想,現代人身處匿名的網絡世界,不必考慮其網上的言行可能帶來的后果,因此變得更加肆無忌憚。無意識行為的人逐漸聚集起來,會衍生出一股可怕的力量。盲目且缺乏獨立思考的烏合之眾就是這樣無意識地影響到另一群人的。
恐懼的震動頻率彰顯事物的速度很快,有的人一看到恐懼的信息,連查證都沒查證就忙著轉發,這表示他的內在是恐慌的,會吸引、放大、創造更多恐懼,這就是網絡謠言在疫情期間透過烏合之眾散布得又快又廣的原因。
外在局勢無法掌控,而自己的情緒可以透過覺知來確認并接納。面對信息,你的第一反應究竟是純粹出自于自己的本能,還是隨著新聞波動而產生較大振幅的亢奮反應?江江老師在《是末日災難還是重生禮物?新型冠狀病毒給我們的啟示》中提到:想想看有一個房間,里面有很多灰塵和保麗龍球,如果電風扇開最大風速又左右搖擺,灰塵和保麗龍球就會飛來飛去,黏得到處都是。若關掉電風扇,塵埃會慢慢落下,歸于平靜,風就是人類的恐慌之源。在這個房間里,如果有人因為害怕沾到保麗龍球,拿著吹風機到處狂吹,會加劇灰塵亂飛、亂傳播。如果你也拿吹風機吹回去,大家互吹,那這場混亂就不會停止。亂世中的平靜,需要人們把專注力收回自己心里,一起把電風扇、吹風機關掉,收起來,如同把恐慌的開關給關掉,大家在自己的空間里保持穩定而不慌亂,疫情就會很快停止散播。瘟疫是一種自然存在的能量,并沒有好壞之分,不要憎惡它或視如寇讎,要了解它存在的意義,知道它的產生是來提醒我們什么。如果越來越多的人想到這個病毒時,想到的是它所造成的諸多病痛危害,等于把關注力集中在負面上,那么病毒就會變得強大。如果人類專注在身體的健康穩定上,病毒就會變弱,最終無法附著在宿主上。人很容易被戲劇性情節吸引,請保持內心的平靜,面對漫天飛舞的各種消息言論,不管是悲傷的還是憤慨的,不要被借機炒作的言論帶動情緒,記得關掉你的恐慌電風扇,保持穩定。行有余力,幫助他人保持平穩。你散發愛與穩定的頻率,就能協助周圍的人平穩下來。當越來越多人能調整到這樣的頻率時,病毒侵襲人類的任務就行將結束了。薩古魯也同樣地提醒大家:如果想要讓疾病、病毒或是流感遠離我們,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熱切地談論它們。
智者不慌,愛者無懼。希望大家以智慧的覺察取代無知的恐慌。自我審視一下,我是冷靜的智者,還是恐慌的盲從者?這段時間要特別覺察自己的一思一言一行,循“疫”去深度清理負面頻率的投影源,不要轉發讓自己感到恐慌焦慮的文章。恐慌焦慮不會因為大家分擔就會變得更少,而會因散播會復制更多恐慌、恐懼,影響更多的人。心安、溫暖、信心、關愛也同理可證。所以,你要下定決心釋放所有內在情緒的負面影響,讓所有的不安、焦躁、憤怒、仇恨、暴力、絕望、沮喪等全部離開,只有愛才是融化恨的唯一方法。如果大家互助互愛,恐懼的集體考題就會迎刃而解,因為愛是維持這個世界的唯一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