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部分 論文

沙俄與中日甲午戰爭

中日甲午戰爭不但是日本對中、朝的侵略戰爭,也是國際資本主義在世界范圍內爭奪殖民地斗爭的組成部分。沙俄積極參與了這場戰爭,對中、朝人民犯下嚴重的侵略罪行。

還在19世紀80—90年代,沙俄的擴張重點已移向遠東。它一方面加速修建西伯利亞鐵路;另一方面支持日本對朝鮮進行滲透和擴張。1888年,沙俄討論遠東問題的特別會議明確表示:日本“直到最近才又關懷到利用哪些方法才能保證上述國家(按:指朝鮮)不被中國所奪取。日本政府的此種方針,與我們的看法完全符合,我們應該竭力支持東京內閣的這一方針”《紅檔雜志有關中國交涉史料選譯》(以下簡稱《紅檔》),張蓉初譯,第131頁。

沙俄采取這種政策,是因為它當時在遠東的力量有限,同時也取決于遠東的國際條件。當時在遠東勢力最大的是英國,英國對沙俄在遠東的動向早有戒心。1885年,英政府在給清政府的照會中明確提出英國的“大敵實在黑龍江之北”,強烈希望“抗拒俄之東下”轉引自《中日甲午戰爭之外交背景》,王信忠著。。沙俄對遠東的擴張,也勢必與日本發生矛盾。同時沙俄要侵略中、朝,必然會激起兩國人民的反抗。由于中、朝、英、日等國對沙俄在遠東的擴張都持戒心,因此沙俄很擔心會出現某種抵擋沙俄向遠東擴張的聯盟。例如,1885年朝鮮甲申事變后,日清簽訂天津專約,中、日關系出現了暫時緩和。沙俄甚至對這樣一種關系也感到不安,驚呼“中日的聯盟”,使其地位“在各方面都感到非常困難。”《紅檔》,第134頁。因而沙俄需要掩飾自己的擴張野心,并力圖加劇中日以及遠東各國間的緊張關系,以造成可乘之機。所以,當日本隨著戰爭力量的增強,加緊對朝鮮進行滲透擴張時,沙俄立即表示支持。

此外,沙俄當時把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英國當作爭奪遠東霸權的主要對手。1887年4月26日沙俄討論遠東問題的特別會議即認為:如果占領朝鮮,“不僅會破壞我國與中國的關系,還會破壞我國與英國的關系,因為英國也覬覦上述國家。”《紅檔》,第131頁。所以沙俄極力拉攏日本,圖謀利用日本排擠清政府和英國在朝鮮勢力的發展。

在這樣的基礎上,甲午戰爭前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沙俄與日本在朝鮮問題上進行了某種程度的合作,甚至互通情報《俄國的遠東政策·1881—1904年》,商務印書館1977年中譯本,第30頁。。這對日本侵略中朝的陰謀必然發生助長作用。

1894年1月,朝鮮發生東學黨起義,朝鮮統治階級求助于清政府。清政府派葉志超率軍赴朝。日本政府得訊后,急派駐朝公使大鳥圭介率軍趕赴朝鮮,揭開了對中、朝侵略戰爭的序幕。

1894年2月26日,在遠東局勢出現新變化時,沙俄駐北京公使在給其外交部的急件中表示,“我們當然不能置身局外”,并附呈竊取的清駐漢城商務代表袁世凱致李鴻章的一份密電《紅檔》,第3—4頁。。5月20日,沙俄駐朝鮮代辦致沙俄外交部電稱:對朝事變“中國可能加以干涉”《紅檔》,第3—4頁。。接此電后,沙俄即派“朝鮮人”號炮艇前往仁川觀察局勢發展。5月26日,沙俄駐東京公使在致外交部的密電中告稱:英國“在巨文島儲有足夠供全部太平洋艦隊三個月用的給養。”《紅檔》,第11頁。6月4日,在中國決定出兵朝鮮后,沙俄駐朝公使館即向袁世凱提出質問:“華兵由韓請,抑自派?”袁答:“韓請。”李鴻章知沙俄有意干涉,便令袁世凱復以:“韓請我派兵助剿,此乃上國保護屬邦老例,俟事竣華兵即回,與俄無涉,不必過問。俄若再來詰問,可直告之。”沙俄駐朝代辦韋貝在天津晤見李鴻章,“于派兵助韓一事”,也“曉曉致辯”《清光緒朝中日交涉史料》,第959號、551號。

從上述情況,聯系到1888年沙俄關于遠東問題的特別會議即對清政府可能出兵朝鮮一事表示極大擔心,并認為,如果清政府將軍隊留在朝鮮,沙俄則將采取“壓迫中國的方式”《紅檔》,第135頁。。可以清楚地看到,沙俄當時一方面對英國的動向保持高度警惕,同時擔心中國出兵,會妨礙沙俄對朝鮮的擴張。

沙俄的這種憂慮,從當時日本對俄態度上也可以間接看出。在日本訓令大鳥圭介率兵返朝后,日本外務大臣陸奧宗光即對沙俄駐東京公使希特羅渥說:“中國軍隊無論如何不會滿足于對暴動的鎮壓與平定。而可能企圖留駐朝鮮并控制朝鮮。”“鑒于此,我國(日本)能不派兵至朝鮮監視中國的行動嗎?”并表明:“日本派遣軍隊前往朝鮮目的純為保護日本僑民以及公使館和領事館的安全。”《紅檔》,第10頁。陸奧宗光這番話,主要反映日本利用遠東國際矛盾掩蓋其侵略的企圖,但也表明當時在朝鮮問題上,沙俄與日本有一種共同利害,即擔心清政府在朝勢力的加強,會妨礙它們對朝鮮的侵略。

6月10日,日駐朝公使大鳥圭介率四百名海軍陸戰隊抵漢城。但他發現情況意外平靜,中國軍隊未有一兵一卒駐扎城內,東學黨起義已失敗。日本出兵的借口——保護公使、僑民,再也不能成立。大鳥擔心日本如按原計劃向朝鮮增兵,很可能會過早暴露侵朝野心,因而頻電日政府,“力說現時我國若派過多之軍隊來朝鮮,使朝鮮政府人民,特別第三者之外人,抱無謂之疑團,外交上不可謂得策”。《蹇蹇錄》,陸奧宗光著。見《中日戰爭》(近代史資料叢刊)第7冊,第152頁。但日本政府已成竹在胸。15日,陸奧宗光致電大鳥,令其無論如何不可撤退部隊,并告訴他:“關于俄國出兵朝鮮之事,據本大臣與俄國公使談話及駐英日本公使之電報觀之,似無此慮。”《日支鮮關系》,轉引自《中國甲午戰爭之外交背景》,第176頁。顯然,在此之前,日本已直接或間接地摸清了沙俄對其出兵朝鮮的縱容態度,因而有恃無恐,繼續向朝鮮增兵。

沙俄與日本的這種曖昧關系,致使當時流傳著日俄密約侵朝的說法。清駐朝電報局官員李毓森致盛宣懷電即稱:“今倭人之敢于如此者,難保不與俄人訂有密約。中國如欲用兵,也非易之。”在盛宣懷轉呈李鴻章的信件中還稱:“恩都統來電,俄人暗中接濟(日本)子藥等事,必須急籌補救之策。”盛宣懷曾為這類說法在天津會晤沙俄外交官員,提出質問:“各國均說此次日本滋事有貴國在暗中幫助。有此事否?”《盛宣懷檔案材料》。(以下簡稱《盛檔》),上海圖書館藏。這些并非“空穴來風”的消息,對清政府抵抗日本侵略的決心造成相當大的壓力。

在日本大規模出兵朝鮮后,由于出現了中日軍隊直接對峙的局面,沙俄的政策也開始有了新的變化。

1894年6月22日李鴻章會晤沙俄駐華公使喀西尼,請求俄國干涉,并表示:“朝鮮內政確有改革的必要”,“同意此改革問題應由俄、中、日三國全權代表以會議方式調查解決之。”喀西尼大為高興,認為這樣可以“增加俄國在遠東勢力”《紅檔》,第21、14、30、50頁。,極力主張沙俄介入。

雖然沙俄政府十分希望得到喀西尼所說的好處,但在全面權衡情況后,拒絕了喀西尼的建議,采取了更加狡詐的政策。

1894年6月25日,沙俄外交大臣致電喀西尼,表示不能接受李鴻章建議,因為這個建議企圖使俄國卷入糾紛,并取得俄國幫助《紅檔》,第21、14、30、50頁。。10月27日,其給喀西尼的信件再次強調:沙俄的“目標是不為遠東敵對雙方任何一國的一面之詞所乘,也不被他們牽累而對時局有偏袒的看法”,否則將“限制”將來的“行動自由”《紅檔》,第21、14、30、50頁。。很清楚,這是坐山觀虎斗的政策,是以前的對日縱容政策的繼續和發展,目的在于獲取更大利益。無怪乎赫德當時說:俄國人在“等著梨子熟了落在手里,好撿便宜。”《帝國主義與中國海關》,第7編,第49頁。

根據清政府當時派駐海參崴的情報官員李家鏊報告:沙俄為避免刺激日本,嚴令其遠東艦隊停止到與日本接壤的庫頁島進行年例航行,留駐海參崴,“不得越雷池一步。《盛檔》,《李家鏊致盛宣懷函·光緒二十年八月二十三日》。”又說:“九月杪倭兵在圖們江越界設帳,旋有俄獵戶見之,詢以越界何事?倭人佯作不知,但云駐守韓地,獵戶告以此俄界非韓地,請速退,倭人即赧顏領罪而退”,“獵戶回口威時,正杜督閱邊到此,獵戶即將此事詳告杜督,……但聞倭兵設帳在圖們江一帶有四千之譜,此杜督委員越界探得著也。卑職愚以為俄人若欲尋釁于倭,從此足可啟齒。而在杜督閱邊事畢回,仍回伯利,想系佯作不動之勢”。《盛檔》,《李家鏊致盛宣懷函·光緒二十年九月十一日》。一個“佯作不知”,一個“佯作不動”,沙俄的這種姿態,無疑給正在擴大侵略活動的日本以極大鼓舞。

為使這種兩面態度不被清政府察覺,沙俄政府與其駐清公使的來往電文一貫使用密碼。中日宣戰后,為防止日本間諜傳遞情報,清政府按當時國際慣例,規定各國人員在中國發報一律使用明碼。但沙俄卻拒不按此規定辦事。當其駐煙臺領事用密碼發報的要求被當地電報局拒絕后,其駐津外交官氣勢洶洶地責問天津海關道盛宣懷。盛宣懷回答說:“煙臺為我國海軍要地,豈容他人傳遞軍情。前者線阻三日,我軍均平安到韓,廿二因喀使急欲通電,是以開報,竟送廣乙,高升,操江三船,已受深害。既有前車之鑒,斷難再蹈復轍。”《盛檔》,《巴隨員問答記·光緒二十年七月初一日》。這一對話表明,日軍能夠于1894年7月25日,在豐島海面伏擊中國運兵船,是與沙俄有密切關系的。

當日軍大規模在朝鮮集結,占領仁川、開進漢城時,清政府駐朝官員曾連電李鴻章告急,水師提督丁汝昌也電李鴻章請求備戰。但李鴻章正陶醉于喀西尼關于沙俄允許調停之說,乃電復駐朝官員謂:“頃俄使來告,已奉俄皇電諭,駐日俄使轉致日廷,勒令照華議同時撤兵,再妥議善后云。似日不能不遵。速電葉請仍靜待勿妄動為要。”同時并電丁汝昌:“日雖增軍”,“并未與我開釁,何必請戰”,“現俄國出為調處,或漸就范”《李文忠公全書、電稿》,卷15。

6月27日,日本第二次遣韓部隊抵朝鮮。清駐朝官員再次告急。6月30日,丁汝昌再電李鴻章請調回在朝三艦,集中海軍力量,候陸兵大隊調齊,與日決戰《李文忠公全書、電稿》,卷15。。但是,同日沙俄駐華公使遣員告李鴻章:日雖不允撤兵,但保證不先挑釁。李鴻章得此信后,即復電清駐朝官員:“俄廷迭諭該使調處,必有收場。”《李文忠公全書、電稿》,卷15。復丁汝昌電說:“日外部告俄使,在韓之兵如無他緣故,不先與華兵開仗。”《李文忠公全書、電稿》,卷15。對丁備戰之請,不置可否。

7月2日,清駐朝官員又致電李鴻章:日“似將有大兵續至”,“葉軍居牙(牙山),難接濟”,“應迅派兵商船全載往鴨綠或平壤以待大舉。若以牙軍與續兵相持,釁端一成,即無歸路”。《李文忠公全書,電稿》,卷16。前線軍情如此嚴重,但李鴻章聽信沙俄花言巧語,6日電總理衙門:“喀今午電俄京,甚切實。想此電到俄,或有辦法”《李文忠公全書,電稿》,卷16。。8日再電總理衙門:“聞俄廷連日電駐東使,語氣甚緊”《李文忠公全書,電稿》,卷16。。對前線將士備戰要求,根本不予考慮。

日軍乘此機會節節進逼,結果造成牙山戰役失利。清軍初戰失利,不但士氣受沉重打擊,而且由于日軍占領牙山,解除腹背受敵之憂,對今后的戰局也發生了重大影響。

1894年底,日軍繼甲午海戰后,開始向中國本土進攻,相繼占領大連、旅順。沙俄發現日本的侵略活動正在逸出其許可范圍,日俄矛盾開始上升。

1895年2月1日,沙俄討論遠東問題的特別會議指出:“日本接連的軍事勝利”,“使人擔心上次會議中根本不能預見到的中日沖突的那些后果”《紅檔》,第143、148、145頁。。根據這樣的情況,特別會議決定:第一,增強俄國在太平洋的艦隊。第二,爭取其他資本主義強國的協同行動《紅檔》,第143、148、145頁。。但特別會議同時指出:“我們至今還不知道日本的要求”,“假使日本的要求相當溫和,我們仍應采取以前的不干涉政策”《紅檔》,第143、148、145頁。

日本明了沙俄意圖,為盡可能長時間使沙俄對日本侵略中朝保持縱容態度,對將向中朝提出的侵略要求諱莫如深《蹇蹇錄》,見《中日戰爭》(近代史資料叢刊)第7冊,第172頁。;同時,要求沙俄幫助其誘迫清政府放棄抗戰,提出乞和要求。

日本與中國相比是個小國,無法支持長期戰爭。1894年11月6日,美國為通過“調停”中日戰爭,擴大在遠東的影響,曾照會日本政府,指出戰爭持久對日本不利《蹇蹇錄》見《中日戰爭》(近代史資料叢刊)第7冊第167頁。。日本此時也感:“中日戰爭非能永久繼續。”《蹇蹇錄》見《中日戰爭》(近代史資料叢刊)第7冊第167頁。但日本決不能主動停戰。因此日本力圖誘迫清政府直接向其提出乞和要求。11月17日日本交美國的復照即聲言:“在中國政府尚未直接向帝國政府乞和前”不能停戰《蹇蹇錄》見《中日戰爭》(近代史資料叢刊)第7冊第167頁。

然而此時清政府迫于國內人民的抗戰要求,尚未明確表示乞和愿望。在恭、慶親王向慈禧、光緒匯報美使田貝調停活動時,光緒曾說:“冬三月,倭人畏寒,正我兵可戰之時,而云停戰,得毋以計誤我耶?”《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王蕓生輯,第2卷,第216頁。

沙俄為誘使中國在其允許的范圍內與日本達成和議,積極配合了日本的逼降活動。

11月28日,沙俄外務次官密告日本駐俄公使:“一周前駐俄中國公使委托俄國政府仲裁戰爭”,俄國已告他“媾和事件不若直接與日本交涉”。同時又對日本駐俄公使表示:“為日本國計,早日收拾戰局,以得多額償金為得策”,“俄國政府對日本占領臺灣當無何等障礙”,并說只要日本同意這些條件,“俄國為日本之利害,不辭隨時周旋盡力。”《蹇蹇錄》,見《中日戰爭》(近代史資料叢刊)第7冊,第187—188頁。

在國際資本主義誘迫下,清政府不顧國內人民反對,于1月5日派遣張蔭桓、邵友濂至日本乞和。但這時清政府尚指示張、邵,“如割地及力所不逮者,萬勿擅許。”《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第2卷,第238頁。

日本政府覺察清政府這時尚不愿滿足其侵略要求,因此,在張、邵抵廣島前,已決定以拒絕張、邵的行動向清政府施加壓力。張、邵到日后,果被日政府以“全權不足”為理由加以拒絕,日本同時將該事密告沙俄。

沙俄立即與日本站在一道逼迫清政府。2月24日,沙俄駐日公使施特羅渥拜會陸奧,表示了沙俄政府的態度:只要日本“宣言名義上及事實上承認朝鮮獨立”,沙俄即能“勸告中國政府”,派遣具有“割地”“賠償”等全權的使節去日媾和《蹇蹇錄》,見《中日戰爭》(近代史資料叢刊)第7冊,第190頁。。日本立即復照沙俄表示:“能得到俄國政府此種贊助,甚為欣悅”《蹇蹇錄》,見《中日戰爭》(近代史資料叢刊)第7冊,第190頁。

沙俄的這種態度,使日本更肆無忌憚,接連攻占牛莊、營口,直逼京津。

在這種情況下,清政府終于結束了要不要接受日本割地要求的爭論,于1895年3月4日,授李鴻章以割讓土地之權,至日本乞和。

3月下旬,當李鴻章在馬關與日本談判時,沙俄得到了日本要求割讓遼東半島的消息。其外交大臣立即上奏沙皇:“日本所提和約條件中,最引人注意的,無疑是他們完全占領旅順口所在地的半島。”《紅檔》,第149、150、152頁。在同一天的另一個奏文中,又說:“我們要在太平洋上獲得一個不凍港,為了便利西伯利亞鐵路的建筑起見,我們必須兼并滿洲的若干部分。中國在喪失朝鮮之后,沒有任何港口可以讓給俄國。”《紅檔》,第149、150、152頁。可見,日本企圖占領遼東,使日俄矛盾上升到一個新的階段。

但即使在這時,沙俄仍未最后放棄勸告日本將其侵略要求限制在沙俄允許的范圍內,以達成日、俄瓜分中、朝的妥協的企圖。

鑒于沙俄的這種態度,日本駐俄公使4月11日給陸奧的電文說:“本使竊思,俄國大概當不以兵力干涉。”《蹇蹇錄》,見《中日戰爭》(近代史資料叢刊)第7冊,第192頁。因而日本敢于繼續出兵攻占我澎湖列島。

為了緩和日俄矛盾,日本也做了些讓步,曾企圖以同意沙俄占領北滿作為沙俄允其占領遼東半島的交換條件。《德國外交文件有關中國交涉史料選譯》,孫瑞芹譯,第1卷,第21頁。1895年4月10日,日本在與清政府的談判中要求割讓的遼東半島土地,與第一次提出的要求相比,向東南方向作了一些緊縮,《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王云生輯,第2卷,第292—331頁。這也未嘗不是對沙俄的一種姿態《中日戰爭》(近代史資料叢刊),第7冊,第48頁。

但日本的這種交換條件絕對填不滿沙俄的巨大擴張胃口。

當沙俄得悉日本提出的議和條件仍然包括割取遼東半島,于是暴跳如雷。4月11日,在沙俄討論遠東問題的特別會議上,沙俄財政大臣維特聲稱:“假使日本占領南滿,對我們將是威脅,以后大概會引起朝鮮的全部歸并日本”。因此,維特提議:對于日本,“最好現在就積極行動。”特別會議通過了這一主張《紅檔》,第156、154頁。

在這次會議前后,沙俄一方面以幫助清政府抵抗日本侵略為借口,積極擴充在中國東北的軍事力量;同時加緊拉攏資本主義強國,力圖增強對日干涉的力量。特別會議透露:在此期間,沙俄通過其駐“倫敦、柏林及巴黎代表征詢英、德、法三國對今日中日間和談的意見。”《紅檔》,第156、154頁。

英國洞察沙俄在遠東的擴張野心,決定利用日本力量抵擋沙俄的擴張,因而聲稱,它“沒有理由干涉和談。”

法國由于在歐洲與德國的緊張對峙,需要依靠沙俄在東線牽制德國力量;加之它本身也抱有擴大在遠東殖民利益的愿望,所以很快表示愿意和沙俄“共同行動”。《紅檔》,第156、154頁。

德國是一個后起的資本主義強國,在中日戰爭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它采取觀望態度。為吸引德國參加“干涉”,1895年4月初,沙俄外交大臣即與德國駐俄公使在彼得堡談判《列強對華外交》,第90頁。。《馬關條約》正式簽訂前,德國對遠東問題開始了新的考慮,它一則想通過與沙俄合作,“轉移俄國的視線于東方”《德國外交文件》,第9卷,轉引自《列強對華外交》,第94頁。;二則希望“同俄國一致行動”,有可能自中國“取得一個地區作為軍事基地”《列強對華外交》,第94、95、144—145頁。。沙俄摸準德國意圖,很快作出反應。俄國通過德國駐維也納大使通知德皇:如果德國維持了和平,俄國愿意保證德國邊疆的和平《列強對華外交》,第94、95、144—145頁。。沙皇在答復德皇要求在中國獲得一個港口的信件時,稱這種要求為理所當然的《列強對華外交》,第94、95、144—145頁。。以此為基礎,德國參加了對日干涉。

1895年4月17日,日本脅迫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俄日爭奪遠東霸權的矛盾更加尖銳。當天,沙俄即向德、法正式建議:三國采取共同行動,勸告日本“不要永久占領中國本土”,如日本不接受此勸告,則由三國“對日本在海上采取共同軍事行動”《德國外交文件有關中國交涉史料選譯》,孫瑞芹譯,第1卷,第29頁。。4月23日,三國向日遞交照會,要求日本退還遼東半島,限十五天內答復。

5月1日,日本政府分別對三國提出備忘錄,主要內容為:除包括旅順港在內的金州廳外,日本放棄對遼東半島的“永久占領權”,中國應以“相當款項”補償日本《蹇蹇錄》見《中日戰爭》(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第7冊,第164—165頁。

但旅順港恰是沙俄在遠東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擴張目標。因此,沙俄內閣會議決定:“堅持最初勸告,毫不動搖”《俄德法三國干涉概要》,日外務省編《日本、外交文書》(補遺),第1冊,第717頁。。為進一步對日施加壓力,沙俄并經喀西尼勸告清政府遲延對條約的批準科士達:《外交回憶錄》。轉引自《列強對華外交》,第110頁。

這使日本感到,如不滿足沙俄要求,“有逐兩兔而不能得一兔之虞”。5月4日,日本內閣與大本營聯合會議決定:“拋棄奉天半島之永久占領”。次日照會三國。日俄矛盾又暫時緩和。

然而,這時在中國出現了新的變化。《馬關條約》內容傳出后,中國輿論大嘩,強烈要求清政府廢約。同時由于發生三國干涉還遼事,清政府部分官僚中產生了依靠三國力量修改甚至廢棄條約的幻想。在這種情況下,清政府對批準和約表示動搖,指令兩江總督劉坤一、署直隸總督王文韶重新考慮是和還是戰《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王蕓生輯,第2卷,第372頁。

可是,清政府的幻想很快破滅。沙俄并非中國的朋友,其出面干涉還遼,不過是為從日本手中奪得更多贓物,清政府如不與日本簽訂屈辱條約,沙俄又有何贓物可分?

事實正是如此。當清廷想利用三國壓力,要求日本延緩換約時,沙俄稱:“緩換約,俄國委難照辦”《中日戰爭》(近代史資料叢刊),第四冊,第56、201、383、118、108頁。。當清廷請求沙俄要求日本減少贖遼費用時,沙俄回稱:“此數業經三國公議減之,日既復允,礙難再與商減。”《中日戰爭》(近代史資料叢刊),第四冊,第56、201、383、118、108頁。當清廷請求沙俄阻止日本割臺要求時,沙俄稱:“俄國不及顧臺,亦不能再向日本說話。德國已由領事告臺民不能保護,實無他策。”《中日戰爭》(近代史資料叢刊),第四冊,第56、201、383、118、108頁。在沙俄得知日本愿意滿足其分贓要求時,更轉而壓迫中國早日答應賠償遼費,與日換約:“俄主愿中國償費早給,日兵早退。”《中日戰爭》(近代史資料叢刊),第四冊,第56、201、383、118、108頁。

于是,清廷只得派出伍廷芳至日換約。1895年10月19日,沙俄等三國與日本達成協議:中國須向日本補償賠款三千萬兩;自中國償清上述補償賠款之日起三個月內,日軍撤出遼東半島。甲午戰爭按照俄、日對中、朝的分贓協議宣告結束。

通過三國干涉還遼,沙俄取得了在遠東擴張的有利條件。它誘迫清政府與其簽訂《中俄密約》《旅大租地條約》等不平等條約,通過這些條約,沙俄不僅攫取中國東北地區的鐵路權,使西伯利亞鐵路穿越黑龍江、吉林抵達海參威,而且將艦隊開進旅順灣,強租了旅順、大連,曾被日本咬住的肥肉終于落入了老沙皇口中。它還積極向朝鮮擴張,使朝鮮當時主要淪入它的勢力范圍。

狡詐毒辣的老沙皇縱容日本政府挑起侵略戰爭,給中、朝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而它則利用這場戰爭,獵取了久已垂涎的擴張目標。回過頭來,重溫恩格斯1894年所說的“我認為,中日戰爭是把日本作為工具的俄國政府挑撥起來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第285頁。,人們怎能不為革命導師這種鞭辟入里的揭露和深刻的觀察力而嘆服呢?

(原載《社會科學》1981年03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沂市| 大安市| 正阳县| 建宁县| 平阴县| 连平县| 云安县| 兴业县| 天全县| 祥云县| 林周县| 明溪县| 崇信县| 广宁县| 顺昌县| 霞浦县| 三原县| 鹿邑县| 渝中区| 古丈县| 彰武县| 石泉县| 广德县| 正宁县| 扶沟县| 亚东县| 通榆县| 广州市| 富顺县| 鄂尔多斯市| 桃园市| 清丰县| 广南县| 加查县| 柳林县| 衡阳县| 苗栗市| 渭源县| 弥勒县| 阿勒泰市| 定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