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試論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國際統一戰線政策的變化與發展

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法寶之一,通過統一戰線,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歷史時期,最大限度地縮小了敵對面,擴大了朋友面,保證了革命與建設較為順利的發展。中國共產黨的統一戰線包括緊密聯系各有側重的兩大部分,即國內統一戰線與國際統一戰線。以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中國共產黨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在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國際統一戰線政策與國內統一戰線政策一樣,出現了明顯的變化與發展。

中國共產黨國際統一戰線政策變化與發展的主要依據是對時代性質的不同認識。中國共產黨過去的國際統一戰線政策是以當今時代是帝國主義與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的認識為理論基礎的,而1978年后的國際統一戰線政策則是以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主題的認識為理論基礎的。

根據列寧、斯大林、毛澤東的分析,帝國主義與無產階級革命時代有以下基本特征:其一,帝國主義是壟斷的、腐朽的、垂死的資本主義。列寧指出:“首先必須給帝國主義下一個盡量確切完備的定義。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特殊歷史階段。這種特殊性分三個方面:(1)帝國主義是壟斷的資本主義;(2)帝國主義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資本主義;(3)帝國主義是垂死的資本主義。”《列寧全集》,第23卷,第103頁,第24卷,第426頁,第25卷,第349頁。

其二,帝國主義戰爭不可避免。列寧指出:“帝國主義戰爭,即爭奪世界霸權、爭奪銀行資本的市場和扼殺各弱小民族的戰爭是不可避免的。”《列寧全集》,第23卷,第103頁,第24卷,第426頁,第25卷,第349頁。

其三,帝國主義是無產階級社會革命的前夜。列寧論述說;“帝國主義戰爭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前夜。這不僅因為戰爭帶來的災難促成了無產階級的起義,而且因為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社會主義的最完備的物資準備,是社會主義的入口,是歷史階梯上的一級,從這一級就上升到叫社會主義的那一級,沒有任何中間級。”《列寧全集》,第23卷,第103頁,第24卷,第426頁,第25卷,第349頁。

其四,被壓迫民族的解放斗爭成為無產階級反對世界帝國主義的革命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斯大林指出:“十月革命的偉大的世界意義,主要的是:第一,它擴大了民族問題的范圍,把它從歐洲反對民族壓迫的斗爭的局部問題,變為各被壓迫民族、各殖民地半殖民地從帝國主義之下解放出來的總問題;第二,它給這一解放開辟了廣大的可能性和現實的道路,這就大大地促進了西方和東方的被壓迫民族的解放事業,把他們吸引到勝利的反帝國主義斗爭的巨流中去;第三,它從而在社會主義的西方和被奴役的東方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建立了一條從西方無產者經過俄國革命到東方被壓迫民族的新的反對世界帝國主義的革命戰線。”《斯大林選集》,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上卷,第126頁。

其五,在美國和中蘇之間存在廣大的中間地帶。毛澤東指出:“美國反共是把它當作個題目來作文章,以達到他們另外的目的”,“美國在北美洲處在這個中間地段的那一邊。蘇聯和中國處在這一邊。美國的目標是占領處在這個廣大中間地帶的國家,欺負他們,控制他們的經濟,在他們的領土上建立軍事基地,最好使這些國家都弱下去”。《毛澤東外交文選》,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年12月版,第159頁,600頁。

其六,全球各國可劃分為三個世界。毛澤東指出;“我看美國、蘇聯是第一世界。中間派,日本、歐洲、澳大利亞、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們是第三世界。”“美國、蘇聯原子彈多,也比較富。第二世界,歐洲、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原子彈沒有那么多,也沒有那么富;但是比第三世界要富。”“希望第三世界團結起來,第三世界人口多啊。”《毛澤東外交文選》,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年12月版,第159頁,600頁。

正是在對時代特征上述認識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確定了其在不同歷史階段的基本任務和新中國成立后的兩次外交方針——“一邊倒”、“一條線”,并圍繞基本任務和外交方針,組織過三次大規模的國際統一戰線,即20世紀三、四十年代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國際統一戰線,五、六十年代反對美帝國主義的國際統一戰線,七、八十年代反對蘇聯霸權主義的國際統一戰線。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后,中國共產黨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之所以稱為新的歷史時期,從根本上說是因為對時代的認識發生了變化,認為和平與發展成為當今世界的主題。1984年5月29日鄧小平指出:“現在世界上問題很多,有兩個比較突出。一是和平問題。”“二是南北問題。”《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56頁,105頁,104頁,105頁,106頁,56頁,56頁,106頁,360頁,105頁。這里所說的南北問題,實際也就是發展問題。1985年3月4日鄧小平更加明確地指出:“現在世界上真正大的問題,帶全球性的戰略問題,一個是和平問題,一個是經濟問題或者說發展問題”。《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56頁,105頁,104頁,105頁,106頁,56頁,56頁,106頁,360頁,105頁。

關于當今的和平狀況,鄧小平的判斷包括了兩方面的重要內容:

其一,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仍是當今和平的主要威脅,要維護世界和平必須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他說:“中國在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領導的時候,就強調反對超級大國的霸權主義,并認為霸權主義是戰爭的根源。”“所以反對超級大國的霸權主義也就是維護世界和平。粉碎‘四人幫’以后,我們制定中國的國策,同樣也是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56頁,105頁,104頁,105頁,106頁,56頁,56頁,106頁,360頁,105頁。

其二,制約戰爭的力量在發展。他說:“我們多年來一直強調戰爭的危險。后來我們的觀點有點變化。我們感到,雖然戰爭的危險還存在,但是制約戰爭的力量有了可喜的發展。日本人民不希望有戰爭。歐洲人民也不希望有戰爭。第三世界,包括中國,希望自己發展起來,而戰爭對他們毫無好處。第三世界的力量,特別是第三世界國家中人口最多的中國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發展的重要因素。”《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56頁,105頁,104頁,105頁,106頁,56頁,56頁,106頁,360頁,105頁。

關于當今的發展狀況,鄧小平的判斷包括了三方面的重要內容:其一,大多數發展中國家處于貧困狀態,急待發展。他指出:“第三世界有一部分國家開始好起來,但還不能說已經發達了,而大部分國家仍處于極其貧困的狀態。”《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56頁,105頁,104頁,105頁,106頁,56頁,56頁,106頁,360頁,105頁。

其二,南北國家的經濟發展差距越來越大。他指出:南北問題“在目前十分突出。發達國家越來越富,相對的是發展中國家越來越窮。”《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56頁,105頁,104頁,105頁,106頁,56頁,56頁,106頁,360頁,105頁。

其三,世界經濟已成整體,南方國家的經濟發展沒有北方國家的協助,沒有南方國家之間的互相協助,是不行的;南方國家的經濟如不能發展,北方國家的經濟發展也是沒有出路的。他指出:“南北問題不解決,就會對世界經濟的發展帶來障礙。解決這個問題當然要靠南北對話,我們主張南北對話。不過,單靠南北對話還不行,還要加強第三世界國家之間的合作,也就是南南合作。”《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56頁,105頁,104頁,105頁,106頁,56頁,56頁,106頁,360頁,105頁。他又指出:“歐美國家和日本是發達國家,繼續發展下去,面臨的是什么問題?你們的資本要找出路,貿易要找出路,市場要找出路,不解決這個問題,你們的發展總是要受到限制的。”“現在世界人口是四十幾億,第三世界人口大約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三。其余四分之一的人口在發達國家”,“很難說這十一二億人口的繼續發展能夠建筑在三十多億人口的繼續貧困的基礎上。”《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56頁,105頁,104頁,105頁,106頁,56頁,56頁,106頁,360頁,105頁。

同時,鄧小平深刻地闡述了和平與發展的關系,指出:和平是發展的必要條件,而發展則是核心問題。他說:“如果西方國家堅持干涉別國內政,干涉別國的社會制度,那就會形成國際動亂,特別是第三世界不發達國家的動亂。第三世界國家要求有穩定的政治環境來擺脫貧困。政治不安定,誰還有精力搞飯吃?更談不上發展了。”《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56頁,105頁,104頁,105頁,106頁,56頁,56頁,106頁,360頁,105頁。又說:“和平問題是東西問題,發展問題是南北問題。概括起來,就是東西南北四個字。南北問題是核心問題。”《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56頁,105頁,104頁,105頁,106頁,56頁,56頁,106頁,360頁,105頁。

在對時代的上述新認識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確定了其在新時期的基本任務和新時期的外交方針。同時,鄧小平指出:在新時期,“統一戰線仍然是一個重要法寶,不是可以削弱,而是應該加強,不是可以縮小,而是應該擴大。”《新中國統一戰線50年》,臺海出版社1999年版,第176頁。在此基礎上,中國共產黨的國際統一戰線政策出現了重要變化和發展。

(一)新的國際統一戰線政策為中國共產黨在新時期的基本任務,即實現現代化、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服務,重點是為實現現代化,也即為發展服務

在帝國主義與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中國共產黨將自己的事業視為世界無產階級和被壓迫民族解放事業的組成部分。在抗日戰爭中,毛澤東曾經指出:“目前共產黨人在全世界的任務是動員各國人民組織國際統一戰線,為著反對法西斯而斗爭,為著保衛蘇聯、保衛中國、保衛一切民族的自由和獨立而斗爭。”《毛澤東外交文選》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年版,第32頁,139頁,563頁,565頁,356頁,96頁。在抗美援朝時,毛澤東指出:我們決定派志愿軍援助朝鮮同志,“因為如果讓整個朝鮮被美國人占去了,朝鮮革命的力量受到根本的失敗,則美國侵略者將更為猖獗,于整個東方都是不利的。”《毛澤東外交文選》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年版,第32頁,139頁,563頁,565頁,356頁,96頁。以后又指出:“亞洲所有的革命者和政黨應當團結起來,反對帝國主義。一二個國家的力量是不夠的,團結起來,力量就大了。”《毛澤東外交文選》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年版,第32頁,139頁,563頁,565頁,356頁,96頁。顯然,無論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還是社會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都將自己的事業與世界革命相聯系,努力滿足反帝斗爭需要。為此,毛澤東明確指出:中國與其他第三世界國家“有共同目標,第一是反對帝國主義,第二是建設國家”。《毛澤東外交文選》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年版,第32頁,139頁,563頁,565頁,356頁,96頁。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的國際統一戰線主要是圍繞反帝這一任務組織的。

在新時期,由于世界范圍內民族獨立任務的基本完成,由于世界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體系的重要變化,由于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反帝不再是世界大多數國家和人民第一位的普遍要求,和平與發展取而代之成為人們最關心的問題,成為當今世界的主題。中國共產黨適時地將自己的基本任務轉變為實現現代化、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這三項任務是相互聯系,互為條件的,其中最關鍵的是第一項任務——實現現代化,也即解決發展問題。正如鄧小平指出的:“中國能不能頂住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的壓力,堅持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關鍵就看能不能爭得較快的增長速度,實現我們的發展戰略。”《毛澤東外交文選》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年版,第32頁,139頁,563頁,565頁,356頁,96頁。因此,此時建設任務重于反霸任務。在可預見的未來,反霸的目的主要是為我們的建設和發展爭取更好的國際環境。當然,在某些時刻,例如當霸權主義破壞我國主權、領土完整,破壞一個中國的原則,直接染指或支持臺灣獨立,危及我國安全與統一時,反霸斗爭會上升到第一位。但在一般情況下,從全局和長遠的觀點看,必須把建設問題放在第一位,咬定青山不放松,盡快實現我們的發展戰略。這時,我們才可能具備從根本上戰勝霸權主義的條件,促使世界秩序向著有利于世界大多數國家、向著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發展。中國共產黨的國際統一戰線在目前所服務的正是這樣的目標。顯然,在新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國際統一戰線的建設性重于革命性,也就是說,中國共產黨在新時期的國際統一戰線主要不是為了調動千千萬萬革命大軍去破壞一個舊世界,而是為了爭取更多力量的支持與配合去建設一個新世界,為實現現代化、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服務,重點是為實現現代化,也即為發展服務。

(二)按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建立國際新秩序,是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國際統一戰線的旗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旗者,道也。任何統一戰線都必須有自己的旗幟。過去,中國共產黨是以反帝、反霸作為國際統一戰線的旗幟。在新的歷史時期,按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建立國際新秩序,成為中國共產黨國際統一戰線的旗幟。鄧小平說:“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團政治’方式,‘勢力范圍’方式,都會帶來矛盾,激化國際形勢。總結國際關系的實踐,最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就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毛澤東外交文選》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年版,第32頁,139頁,563頁,565頁,356頁,96頁。鄧小平又說:現在需要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也需要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要建立新秩序,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最經得住考驗。《鄧小平外交思想論文集》世界知識出版社,1996年版,第44頁。

第一,這是因為和平與發展成為當今世界需要解決的最主要問題,成為世界人民最普遍的要求。而要解決這樣的問題,滿足這樣的要求,在舊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下是無法完成的,現存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必須改造。而當今世界只有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框架,才能建立起各國不論大小、強弱、貧富,都能獨立平等交往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因為,在政治上,它最符合現代國際關系的民主精神,最適合國際格局多極化和各國國家形態多樣化的現實。在經濟上,它最體現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原則,有利于促進各國共同發展,縮小南北差距,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潮流。因此,按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改造當今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符合當今世界大多數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與聯合國憲章相符,具有國際社會公認的法理依據,是反對人權高于主權、利用人權推行霸權的最有力的旗幟。

第三,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自50年代被提出以后,經受了長期的歷史考驗,在合理解決國際爭端,處理國與國關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已經為國際社會廣泛認識。

第四,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具有很大的包容性,不僅為發展中國家所支持,也容納了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正當利益,是一項多贏原則,以它來改造國際秩序,有利于減少矛盾,緩和沖突。

第五,只有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得到充分尊重的條件下,中國共產黨在新時期的基本任務——實現現代化、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才能實現。

由于上述理由,按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建立國際新秩序,成為中國共產黨新時期國際統一戰線的旗幟。因為它所具有的正義性、合理性與包容性,在國際社會正得到日益強烈的響應。

(三)新的國際統一戰線政策貫徹中國共產黨在新時期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

新中國成立后,根據當時的歷史條件,中國共產黨先后制定了五六十年代“一邊倒”和七十年代“一條線”的外交方針。“一邊倒”就是倒向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反對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陣營。“一條線”就是按照大致的緯度從日本到歐洲到美國劃一條線,同時團結這條線以外的國家,共同對付當時擴張勢頭最嚴重的蘇聯霸權主義。當時的國際統一戰線政策先后貫徹了上述兩項外交方針,五六十年代主要是孤立和打擊美帝國主義,七十年代主要是孤立和打擊蘇聯霸權主義。

進入八十年代,歷史條件發生了變化,根據新的歷史條件,中國共產黨提出了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新的國際統一戰線政策貫徹了這一方針。

首先,這表現在中國共產黨的國際統一戰線不再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固定指向某一個明確對象,而是從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獨立自主地確定自己的立場和態度。例如,“六四”之后,中國在堅決反對美國為首的西方對中國實行制裁的同時,利用矛盾,促使日本等西方國家改變態度,放棄制裁政策,使美國為首的針對中國的制裁同盟陷于瓦解。再如,中國在爭取香港回歸時,合情合理地照顧了世界各國、包括美國在香港的利益,最大限度地孤立了英國少數阻礙香港回歸中國的保守勢力,順利地實現了香港的回歸。又如,在人權問題上,中國堅決反對美國借口人權,推行霸權的做法,同時努力爭取到發展中國家和部分西方國家的支持或同情,從而一再挫敗了美國以人權反華的圖謀。

其次,這表現在中國超越意識形態、社會制度和傳統做法的限制,努力尋找和平解決爭端的方法。鄧小平說:“世界上有許多爭端,總要找個解決問題的出路。我多年來一直在想,找個什么辦法,不用戰爭手段而用和平方式,來解決這種問題。”《鄧小平文選》,第3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9頁。中國提出并用“一國兩制”的方法和平解決了香港、澳門問題,使中國與英國、葡萄牙的關系避免對立,轉入更加順利發展的道路。鄧小平又說:“我還設想,有些國際上的爭端,可以先不談主權,先進行共同開發。”《鄧小平文選》,第3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9頁。。中國超越意識形態、社會制度和傳統做法的限制,努力尋找和平解決爭端的方法,使新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國際統一戰線具有了最大的包容性,保證了中國共產黨能在世界上最大限度地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朋友交得最多,敵人減到最少。

(四)新的國際統一戰線政策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在新時期重要的戰略、策略方針——冷靜觀察、穩住陣腳、沉著應付、韜光養晦、有所作為

五六十年代,中國共產黨擁護蘇聯為社會主義陣營的頭,反對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陣營。七十年代,中國共產黨提出了三個世界的理論,依靠第三世界,爭取第二世界,利用美蘇矛盾,集中力量反對蘇聯的霸權主義。

在新時期中國還當不當這個頭?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蘇聯解體前后,鄧小平提出了著名的戰略、策略方針:冷靜觀察、穩住陣腳、沉著應付、韜光養晦、有所作為,明確回答了上述問題:不當頭。根據這一戰略、策略方針,中國共產黨在國際上采取的方針,就是穩住陣腳,把中國自己發展起來,不張揚,韜光養晦,少說多干。發達國家對中國始終是有戒心的,中國的態度是朋友還要交,但心中有數。不隨便批評別人,指責別人,過頭的話不講,過頭的事不做。埋頭實干,發展自己,而且越發展越謙虛。第三世界有一些國家希望中國當頭,但中國絕對不當。這是一個根本國策。這個頭中國當不起,自己力量不夠,當了絕無好處,許多主動都失去了。不當頭,中國可以避免承擔許多與中國力量不相稱的責任,可以避免許多不必要或現在尚無取勝條件的對抗。這樣,中國可以防止樹大招風,可以防止戰線過長,從而將一切能夠集中的力量集中到需要解決的最重要的問題上。但是任何統一戰線都有一個頭,有一個領導權問題,不當頭是否意味著我們放棄領導權?并非如此,不當頭是從我國總體外交戰略出發,就世界范圍而言,這表明當今不存在組織針對某一目標的世界性國際統一戰線的需要和可能;而且,不當頭也符合不稱霸的原則,從長遠看,更有利于推動世界多極化的發展。但是在某些問題上,例如在反對中國實現現代化的問題上、在破壞中國國家統一的問題上、在某些直接威脅地區特別是東亞和平的問題上,仍然存在組織國際統一戰線的需要和可能。在這些問題上,中國應當而且必須有所作為,特別在前兩個問題上,中國不出頭,沒有任何人會為我們出頭。我們必須通過國際統一戰線,最大限度地孤立反對中國實現現代化的國際勢力,最大限度地孤立破壞中國國家統一的國際勢力,最大限度地孤立威脅地區特別是東亞和平的國際勢力。

綜上所述,可知中國共產黨的國際統一戰線政策在新時期發生了重要變化。新的國際統一戰線政策在指導中國的國際統戰工作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正如鄧小平1990年在分析冷戰后國際形勢時所指出的那樣:“現在國際形勢不可測的因素多得很,矛盾越來越突出,過去兩霸爭奪世界,現在比那個時候要復雜得多,亂得多。怎樣收拾,誰也沒有個好主張。”在這種情況下,國際統戰工作的條件、對象、目標等都變得很不穩定,也更加困難,歷史對中國共產黨的國際統戰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國際統一戰線經驗己不完全適用,我們必須及時總結新經驗,努力研究新情況,創造性地解決新問題,不斷地充實和發展中國共產黨的國際統一戰線政策,才能適應當今錯綜復雜的國際斗爭的需要,保證中國共產黨在新時期基本任務的完成。

(原載《亞太論壇》2001年第2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宽城| 桦甸市| 嘉定区| 吉水县| 泾阳县| 辽源市| 梓潼县| 万盛区| 石家庄市| 易门县| 阜南县| 遂溪县| 屯昌县| 三门县| 灵山县| 金塔县| 宜章县| 莱西市| 巴彦县| 蕲春县| 武乡县| 锦州市| 肇州县| 巴彦淖尔市| 德阳市| 富源县| 湘阴县| 临沭县| 噶尔县| 定远县| 富宁县| 河北省| 鹤壁市| 长阳| 广东省| 怀远县| 贵州省| 图们市| 洛浦县| 那曲县| 泽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