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文化憑借力,育人化春風

——傳承“扁擔精神”,落實文化育人

上海市寶山區長江路小學 王紅英

上海市寶山區長江路小學把全國著名勞動模范、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的“雙百”人物——楊懷遠作為學校德育資源,傾力打造“學習雷鋒,傳承扁擔精神”的德育文化。學校通過豐富多彩的“學雷鋒”實踐活動,培養師生擁有腳踏實地、樂于奉獻、永不言棄、趨求卓越的“扁擔精神”,體現了長江師生向善、向上、健康的精神面貌。學校通過“扁擔精神代代傳”德育品牌項目,引導廣大師生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參與志愿服務,弘揚“扁擔精神”,傳承德育文化

文化育人是對視人為知識的容器的教育模式的革命,它倡導的是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其實現途徑不僅僅是一種有形知識的灌輸,而是向人們的思想理念注入人性中尚德、進取、責任、包容、感恩、良知、謙虛、勇敢、體恤等美德,以此表達一種積極向上的意識(志),并潛移默化地浸潤于靈魂和精神。王繼華.文化育人理念的教育價值[J].教育文化論壇2009(2):4

筆者學校是通過開展各類志愿者活動,傳承“扁擔精神”,落實德育文化,來達到育人目的。為此學校在2006年成立了一支由黨團員教師及學生組成的“楊懷遠志愿者服務社”。筆者學校“楊懷遠志愿者服務社”活動如表1所示。

表1 上海市寶山區長江路小學“楊懷遠志愿者服務社”活動表

二、提煉“扁擔精神”內涵,賦予“扁擔精神”時代價值

學校利用校班會、少先隊活動日,開展落實“扁擔精神”的大討論,總結出學校精神的具體內容與落實途徑。為了更好地傳承與弘揚扁擔精神,讓更多的師生走近楊懷遠,學校在2008年,征集各種有關楊懷遠事跡的實物、圖片、報道、影像等資料,建立了“扁擔精神代代傳”——學校德育資源室,并向師生、家長、社會開放。2015年,學校再次修建擴建了“扁擔精神代代傳”教育展示室,并向學區師生提供“游學”教育場所。

在2011年上半年學校在挖掘“扁擔精神”內涵的基礎上,形成了“扁擔精神代代傳”長江路小學學生學習行為要求和“扁擔精神代代傳”長江路小學教師教學行為要求。同時老師們完成了1-5年級“扁擔精神代代傳”德育校本課程讀本的編寫,為學生學習、領會與實踐“扁擔精神”提供了媒介。2015年“扁擔精神代代傳”第三代德育校本課程讀本匯編成功。筆者學校“扁擔精神”提煉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上海市寶山區長江路小學“扁擔精神”提煉流程圖張雯.靈魂的香味:中小學德育主任專業發展實踐智慧[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22.

三、提煉“扁擔精神”的內涵,讓傳承“扁擔精神”從理念走向實踐

傳承“扁擔精神”就是要讓學生從楊懷遠爺爺身上學到“扁擔精神”的內涵,并把“扁擔精神”一屆屆傳承下去。如何把“扁擔精神”與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生活結合起來呢?學校“扁擔精神”具體內涵如表2所示。

表2 上海市寶山區長江路小學“扁擔精神”具體內涵表

(一)在明確學生的學習、生活要求中傳承“扁擔精神”

1.學習生活腳踏實地

學習上:課前做好預習工作,課后做好復習工作,每天帶齊學習用品。上課認真聽講,積極舉手發言,認真及時地完成各科的作業。多看課外書籍,拓寬自己的知識面。

生活上:每天做好個人衛生,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學會自己整理書包,不忘帶學習用品。做事要一步一個腳印,不要心急。自覺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

2.關心他人無私奉獻

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別人,只講付出,不求回報。積極為班級服務,關心身邊的每一位同學。熱心參加公益活動,積極參加捐款、捐物及各種慰問活動。

3.面對困難永不言棄

做任何事都不能半途而廢,遇到困難或挫折時不退縮,想辦法解決。不抱怨生活,以積極的態度迎接每一天,經常對自己說:“我很棒,我能行。”每天進步一點兒,戰勝自我。

4.不斷進取趨求卓越

借鑒別人的長處,揚長避短。給自己找一個學習的榜樣,努力超越。遇事學會思考,不斷創新,使自己在各個方面都有進步。積極參加創新發明活動,多鉆研,多思考,勇于突破。

(二)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傳承“扁擔精神”

在學校教育中,通常用到的德育方法是樹“榜樣”。樹“榜樣”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為和卓越成就來影響學生品德的方法。為了更好地契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學校的德育課程是以午會、校隊會課進行德育校本課程讀本的授課,在文本學習中利用榜樣的力量使學生感受到“扁擔精神”的可貴,從而激發學生內在的主人翁意識,在學習、生活中實踐“扁擔精神”。學校的“扁擔精神代代傳”德育特色活動如圖2所示。

圖2 上海市寶山區長江路小學“扁擔精神代代傳”德育特色活動圖張雯.靈魂的香味:中小學德育主任專業發展實踐智慧[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24.

1.以德育校本課程讀本為載體,在知識傳遞中體驗“扁擔精神”

為了讓“扁擔精神”走進學生的學習生活,讓學生了解“扁擔精神”的可貴,學校組織編寫了1—5年級“扁擔精神代代傳”德育校本課程讀本,通過各位中隊輔導員的授課,讓學生明確向楊懷遠爺爺學習,就是要學習他的“扁擔精神”,樹立正確的思想與遠大理想。楊懷遠爺爺這個“榜樣”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大家在了解“榜樣”的生平及事跡后,在思想上受到深刻的教育,在精神上受到極大的鼓舞,在感情上引起強烈的共鳴!體驗“扁擔精神”,力圖運用“榜樣”說服的方法,使學生受到激勵和震動,從而凈化他們的心靈、塑造健康人格、不斷教育自我。

2.以志愿者服務為途徑,在社會實踐中傳承“扁擔精神”

社會實踐活動是學生養成德性的重要途徑之一。亞里士多德把道德分為心智與理性兩個方面,認為心智方面的道德以知識為基礎,是可以教授的,而理性方面的習慣都是不能教授的,只能在生活中形成。為此,我們把“扁擔精神”落實到了社會實踐活動中,所有的實踐活動都圍繞著“扁擔精神”展開,從而使一代又一代的“長小”學生傳承“扁擔精神”。學校開展了尊老愛老活動、社區小小督導員活動、紅領巾志愿者學雷鋒活動、小小采訪員感悟傳遞“扁擔精神”等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活動來傳承“扁擔精神”。

3.以精彩紛呈的活動為陣地,在德育活動課程中落實“扁擔精神”

德育課程內容的主要特點:首先是生活化,即要遵循不同階段學生生活的邏輯,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系學生生活的主題活動為載體。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德育。”脫離了生活就沒有教育,也無法教育。同理,德育脫離生活,只能是空的德育、僵化的德育。張威興.走向生活的學校德育:社會轉型時期學校生活德育的實踐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1.為此,學校德育活動也是力圖通過各種活動把“扁擔精神”落實到學生的生活中,包括大手牽小手活動、節日“扁擔行動”活動、精彩的隊會等。通過手拉手活動在班中結成了“友情互助小對子”,在學習上互相幫助,在生活中互相勉勵;在校內結成了“心連心友誼中隊”,在隊課上,高年級的同學為低年級同學講隊章,講楊懷遠爺爺的故事,帶他們參觀楊爺爺的榮譽室。3月5日的學雷鋒活動日中,讓學生自己策劃活動方案,在學校、社區兩個陣地進行服務。通過精彩的少先隊活動,把“扁擔精神”落實到少先隊的日常活動中。

(三)在傳承“扁擔精神”過程中提升了文化育人的效能

1.“扁擔精神”實踐活動讓學生的認知向行動提升

通過一個階段的實踐活動,“扁擔精神”在學生心中扎根。在問卷中,有252名同學知道“扁擔精神代代傳”這項活動,并積極地參與其中。對于“扁擔精神”的理解,93%的同學知道正確的答案——腳踏實地的刻苦精神、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永不言棄的奮斗精神、趨求卓越的進取精神。在調查參與活動的態度時,有383名同學表示非常愿意,101名同學表示很想參加。

2.“扁擔精神”實踐活動,更新了輔導員的育德理念

理論來源于實踐,而實踐又將進一步完善我們的理論,學校自實施“扁擔精神代代傳”德育品牌項目以來,一直本著服務學生、帶動學生、影響學生的宗旨在實踐著,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通過“扁擔精神代代傳”德育校本課程讀本的實施,學生的道德認知有了變化,細心的中隊輔導員通過個案的方式記錄著學生可喜的變化。

學校智慧的教師們,她們以楊爺爺的故事來激勵學生,促使他們養成好習慣。把孩子身上一個小小的閃光點放大,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價值,也讓他們能正視自己身上的不足,并愿意改正,讓“扁擔精神”得以發揚。

3.“扁擔精神”實踐活動讓學校文化內涵有了新的活力

學校提倡和諧、健康的校園文化。“扁擔精神代代傳”系列活動給長江路小學的德育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各種活動中,隊員們實踐著、快樂著、收獲著……在爭當“扁擔精神代代傳”德育展覽室講解員活動中,隊員們通過自學楊爺爺的先進事跡,為低年級友誼中隊小朋友義務講解,在服務中找到了自信,獲得了為他人服務的快樂。在獻愛心、志愿者服務、慰問孤老活動中,當被服務者道一聲“謝謝”時,學生們體會到了奉獻的快樂與欣慰。

文化育人這一理念賦予了教育新的生命力,它對知識有了包容,對人性有了精神提升,對教育理念有了重塑,對教育體制有了創新。文化育人是德育的新方法,它突破知識育人的瓶頸,構建起了育人的自覺意志。學校在傳承“扁擔精神”的過程中,通過“扁擔精神代代傳”項目,用“扁擔精神”文化來育人,學校發展步入了規范、有序、快速發展的軌道,辦學聲譽逐年提升,辦學特色逐漸顯現。長江路小學全校師生已經把傳承“扁擔精神”內化為自覺的行為。長江路小學種下了禮儀、文明、愛心的“種子”,相信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種子一定能長成參天“大樹”,并能撐起一片文明、和諧、歡樂、祥和的天空。

參考文獻:

[1]徐玉珍.校本課程開發的理論與案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朱連云.試論校本研究[J].教育參考,2003(7-8).

[3]高德勝.思想品德教材設計與編寫理念[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4]左世福.研究型教師及其培養策略淺論[J].上海教育,2001(15).

[5]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6]朱曉濱.對德育校本課程的探索[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03(4).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荥经县| 九龙城区| 德安县| 土默特右旗| 遂宁市| 大足县| 德化县| 斗六市| 德格县| 固阳县| 黄骅市| 石嘴山市| 塔城市| 宁城县| 河北省| 甘谷县| 巨鹿县| 达日县| 黑水县| 阿合奇县| 米易县| 信丰县| 石屏县| 贵港市| 湛江市| 克山县| 莎车县| 治县。| 海原县| 广水市| 大丰市| 云梦县| 铅山县| 梁平县| 汝城县| 石首市| 凉城县| 邯郸县| 黎川县| 左贡县| 阿巴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