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養護拔節孕穗期:《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實踐智慧
- 沈偉
- 4009字
- 2021-02-04 18:32:42
知行合一,以文化人
——新時代學校文化建設的思考與實踐
學校文化建設是國家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亦是學校不斷提升自身文化品格的客觀發展要求。學校的發展,歸根到底取決于其文化領導及其文化張力。學校文化的核心是其精神文化,精神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的確立或重建。
因此,國家的社會主義文化需要通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落實,我們的學校文化同樣需要通過構建卓越的校風、教風和學風去實現。學校文化不僅是師生共同的精神家園,也應成為全體師生的價值追求。
行知外國語學校(簡稱“行外”)辦校至今,始終堅持以文化育人為核心,以“行+”文化為特色,著力構建校園文化、課程文化、班級文化,通過環境育人、課程育人、活動育人和實踐育人來建構育人體系,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和民族精神,培養師生的文化認同,增強師生的文化自信。
一、“行+”文化品牌化
(一)辦學理念開放包容,培育學生核心素養
行知外國語學校辦學理念是“人人都是小行家”(Everyone can be expert),旨在潛移默化地使學生具有“行家精神”。基于這一辦學理念的育人目標是:培養具有健康身心、高尚德行、智慧頭腦、審美修養、創造能力和國際視野的未來世界公民。
(二)校園主色溫暖大氣,校徽展現國際視野
行知外國語學校的校園主色、校徽、學生校服由黃藍相間的色調構成,大氣而溫暖。校徽上圍繞四周的九星,代表著學校的九個年級,也象征著每個孩子都是耀眼的星星。九星圍繞著的是四個英文字母Y,代表學校的4Y課程品質(Try、Personality、Creativity、Happy),亦像教師的大手和學生的小手相牽,寓意師生共同成長。最中間的部分是“行知”的首字母X,似一個活潑的孩童,又如一架翱翔的飛機,象征著每一位行知外國語學校的“小行家”都將在行外藍天下快樂翱翔。校徽好似一個轉動的地球,象征學校的活力課程和國際視野。
(三)文化場館彰顯特色,亦動亦靜文武匯集
1.“行健”體育館
“行健”體育館是師生的室內活動場所,挑高兩層,配有超大LED顯示屏、抬高式移動舞臺以及目前最為先進的新風系統。每年的辭舊迎新盛會在這里舉辦,每周的莊嚴升旗儀式在這里舉行,體育節精彩的籃球比賽在這里舉辦,拼搏的競技精神在這里彰顯。“行健”體育館是行外全體師生強身健體的家園,也是磨煉意志的圣地。
2.“行思”圖書館
“行思”圖書館位于校區的中心位置,風格大氣雅致,藏書總量2萬余冊,報紙雜志160余種。除了傳統的紙質文獻借閱、電子閱覽、參考咨詢、學科服務、講座、展覽等服務之外,還有移動圖書館、RFID系統、3D導航、自助借還等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統。圖書館不再是簡單的文獻信息中心,而是學校的圖文信息中心、學術交流中心和文化傳播中心。閱讀可以豐富行外師生的精神世界,而文化恰恰是一種精神追求,也是一種價值追求。
3.“行雅”藝術長廊
“行雅”藝術長廊匯聚了行外“小行家”們的藝術創作,展現了行外學子的造詣和天賦。在這條長廊里,有精美絕倫的衍紙藝術,有獨具慧心的軟陶制品,有妙趣橫生的紐扣畫作品,還有大氣恢弘的書畫卷軸。在“行雅”藝術長廊中漫步,仿佛置身于藝術殿堂,稚嫩的筆觸蘊藏著無盡的潛能,也保留著最初的那份純粹和童真。
二、課程文化體系化
以4Y課程理念為指導,學校致力于打造“行+”課程文化,培養具有“健康身心、高尚德行、智慧頭腦、審美修養、創造能力和國際視野”的未來世界公民。結合本校實際,針對現實需要,目前已有“行健、行善、行思、行雅、行創”五大類四十多門課程,為學生的身心健康、個性發展和茁壯成長助力。
(一)行健課程成就健康身心
高爾夫課程開闊了行外學子的視野,培養了行外學子的意志品質。空手道課程秉承“求至高人格,守忠誠之道,養努力精神,重尊卑禮儀,戒血氣之勇”的理念,引導學生推崇“禮始禮終”的精神。航模課程是一項包含有多學科知識的科技項目,推動學生在科技素養方面的發展。學生在行健課程中接觸到更廣闊的知識領域,也鍛煉他們手腦并用的能力以及克服困難的勇氣,從而實現身心的健康發展。
(二)行善課程修煉高尚德行
國學三字經課程是傳遞久遠而悠長的中國文化。朗讀課程使學生感受朗讀的魅力和感染力,經典誦讀課程使學生們在朗朗上口的國學經典朗讀篇目中體驗中華文字的博大精深,故事繪本閱讀課程使低年級學生感知語言的魅力,傳統詩詞朗誦課程使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并弘揚積極向善的美德,從而在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修煉高尚德行。
(三)行思課程打造智慧頭腦
創新思維課程主打趣味數獨,作為源自18世紀瑞士的一種數學游戲,是一種運用紙、筆進行演算的邏輯游戲。“筆畫創新思維”課程幫助學生跳出思維定式,“魔方小達人”課程教會學生通過公式計算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魔方不再是玩具,而是學習的工具。趣味五子棋社團讓學生在黑白相間的棋子中開發智力,養成多動腦、勤思考的習慣,通過邏輯思維的培養來打造智慧的頭腦。
(四)行雅課程提升審美修養
行雅課程兼具美術和音樂綜合類課程要求。簡筆畫課程是小學部學生的美術入門課程,讓學生們在簡單的繪畫中體會成功的喜悅。“小小羅丹之軟陶”課程讓學生對于事物立體的塑造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進一步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對藝術的鑒賞能力。“合唱社”讓學生們遨游在音樂的海洋中,“竹韻琴聲課程”則讓學生們在中國傳統樂器優美悠揚的樂聲中提升鑒賞美的修養。
(五)行創課程激發創造能力
行創課程旨在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強化學生的實踐體驗。在“植物養成家”課程中,學生們從認識植物到種植植物,再到進一步感知大自然的美麗,去探索未知的物種。動畫制作課程教會學生使用多媒體軟件制作動畫短片,此過程中考驗視角的選取和聚焦的精準。航模制作課程重在開發學生的機械探究興趣和動手制作能力,考驗學生的耐性和細致觀察力,激發了學生對航天科技的向往和科學創新意識。
三、實踐基地多維化
在凱洛夫主編的《教育學》中,“德育”與“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基礎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勞動教育”“自覺紀律教育”“意志與性格教育”相提并論,各以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實施。
學校的“行走的小行家”五大課外實踐活動基地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和能力匹配適宜的場館,由學校德育工作者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及任務,適用于小學與初中部一至九年級所有學生。其學習內容有機滲透了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美德教育、勞動教育、人文素養教育、創新教育等德育內容。
所選“行家基地”類型涉及社會各個領域,分行健基地、明德基地、善思基地、品雅基地和樂創基地(見表1)。內容分為“學習目標、行家寶庫、行家任務、行家手札、行家反饋”五個板塊,在明確學習目標后,學生需要通過“知、踐、悟、評”,獨立或親子合作挑戰分階段的實踐任務,完成充實而有趣的“小行家”之旅。
表1 “行走的小行家”實踐基地概覽


四、域外文化校本化
(一)成為馬術小記者,領略翩翩騎士君子風
學校每年都會組織學生參加5月初在浦東世博園華麗啟幕的上海馬術冠軍賽。作為全球最高級別的馬術障礙賽事,在吸引國際頂尖騎手和賽馬云集滬上同場競技的同時,也為行外學子們提供了與域外文化交流的平臺。采訪當日,滿懷期待的“小行家”采訪團的小記者們被邀請至內場新聞發布廳,對賽事裁判長、運動員和工作人員進行采訪。完成采訪后,小記者們移步前往看臺,觀賞優雅而又緊張的賽事。在參觀轉播中心的過程中,小記者們通過聆聽專業人員對轉播工作的介紹,了解了賽事信號怎樣秒傳全世界。五星體育在活動過程中采訪行外的師生,他們篤定從容和充滿自信的樣子令記者們頻頻稱贊。行知外國語學校的小行家們在每年的馬術采訪中得到了英語口語能力的鍛煉,也拓寬了視野,變得大氣且自信。
(二)親臨網球大師賽,感受體育競技精神
除了馬術采訪,勞力士網球大師賽的采訪也是我校重要的域外實踐活動。每年10月,學校組織學生前往上海旗忠國際網球中心進行網球大師賽事采訪活動。采訪當日,小記者們在核心區進行參觀及采訪,一同去發現在一場場萬眾矚目的比賽中,球員們有著怎樣精彩的表現;在一個個被喝彩聲淹沒的賽場內,蘊藏著哪些有待挖掘的亮點和細節。在與大師面對面環節中,學生可以體驗網球青訓營的活動,在網球揮拍和運球小活動中考驗團隊的協作能力。在與來自新西蘭和荷蘭的雙打球員的面對面交流中,行外小記者們亦能一展自信大方的表現和純正的語音。上海勞力士網球大師賽采訪活動讓行知外國語學校的孩子們走出校園,掀起了英語學習的熱潮,充分地感受體育競技的精神。
五、學校文化建設的成效與展望
百“行”齊放,以文化人,以“行”文化育人。學校文化構建的目的是提供學生個性多元發展的平臺,使學生心里充滿陽光和希望。學校讓學生親臨國際賽事,與外籍運動員建立友好交流關系,這種常態化、校本化的活動體現了學校尊重傳統,但并未固步自封,而是以一種開放包容的胸襟,鼓勵學生與域外文化進行文明的對話和交流。學校為教師搭建實現個人和專業價值的舞臺,讓教師展示風采和才華,讓學校彰顯超凡的氣質和品格。
精神家園應具有六大支柱:幽靜的自然環境、人文的典章制度、專業的領導范式、良好的人際關系、自強的精神境界和文明的禮儀規范。只有深深根植于六大支柱,才能打下精神家園的基石,任何一根支柱的缺失都會導致精神家園大廈的傾斜,唯有六大支柱的支撐,師生才能擁有安全感、幸福感、歸宿感和依戀感。
一百億元在三年內可以造就一座城市,但不能造就一種文化。同樣,一億元可以在一年內建造一所學校,但不能建造一種校園文化。文化是無法用金錢購買的,文化需要積淀,需要冷靜和包容;文化是不能催生的,文化需要時間和忍耐、需要空間和歷練。學校文化建設的終極目的是營造師生守望相助的價值平臺和有強烈歸宿感的精神家園,學校正逐步在“行+”文化中成為師生的共同精神家園,終將化作師生的精神歸宿,實現相互發展和卓越成就。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100條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2]傅煜平.論杜威興趣教育思想及其對學生管理的啟示[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