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本5000年:資本秩序如何塑造人類文明
- 彭興庭
- 1637字
- 2021-01-29 11:30:43
發現時間
大約200萬年前,能人中的一個或一群“愛因斯坦”,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個重大發現:如果拿一塊石頭以傾斜的角度砸在另一塊石頭上,可以砸出一個有著刀子一般鋒利邊緣的石頭碎片。與飛機、互聯網、原子彈這種發明相比,制造一塊粗糙的石頭刀片實在沒有什么了不起,但這卻是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提升自己生存機會的關鍵一步。
因為,這里面隱含的思維演化是劃時代的。做出一塊形如刀片的石具,這就要求能人的腦袋中有一個先入為主的“圖景”——這個石刀是什么樣的;接下來,我要怎么做。
在此之前,人和動物沒有什么區別,只是活在當下,對世界、周邊環境的認知僅限于三維空間概念,而無法進行時間上的梳理。從發明石刀這一刻起,人類通過想象,開始在腦中建立時間觀念,并嘗試進行初級因果分析。時間概念的本質是思維訓練,人類對復雜因果關系掌握的程度,決定了人類的發達程度。
100萬年后,直立人當中的又一個或又一群“愛因斯坦”,從“火燒食物味道更好”“用石頭相互碰撞可以產生火花”“點燃木頭可以保存火種”等一連串的復雜因果關系中,開始認識并使用火。于是,直立人可以點燃整片草原、森林,當火勢停歇,無法逃走的動物們便成了他們的燒烤盛宴。
美國歷史學家布爾斯廷說,人類最早的偉大發現就是時間。
很多人或許會有疑問,狗、豬等也有時間觀念,比如說,在某個特定時刻,它們會準時在某個地方等候“開飯”。其實,動物的這種時間觀,并不是因為它們的大腦出現了一幅“吃飯”的圖景,而是由于經過訓練或本能,刺激了它們的大腦皮質,令它們產生條件反射。這就像人類的嬰兒,在四歲前他們也能學會很多事情,但長大后卻怎么也記不起。因為嬰兒大腦難以形成“圖景”,他們的學習方式就像小狗一樣,只是一種條件反射,無法進行相應的因果分析。
人類在把因果分析應用到發明創造的同時,也將因果分析應用在合作秩序。
比如,原始人會將剛剛捕獲的獵物借給鄰居。因為他相信,不久的將來,鄰居會還給他一頭相似的獵物,或者提供其他的幫助。這位原始人甚至可以展開想象,在他的頭腦中構思一幅鄰居歸還獵物時的感謝場面。
信貸就這樣產生了。在歷史上,信貸不但要早于鑄幣,也要早于文字。人類學家發現,早在1萬年前,歐亞部族之間就有了原始的貨物貿易,這些交易起初就是通過借貸方式,發生在部族或者家族內部。如果沒有償還要求,叫作饋贈;如果有償還要求,就叫借貸;如果償還要求超過當時借貸額,就叫含息借貸。
這種交易無須媒介,也不需要“元、角、分”之類的抽象價值概念。
可一旦產生了借貸,就一定需要時間的度量和表達。什么時候還,還什么,還多少,這是借貸的核心內容。
我們的祖先沒有時鐘和歷書,卻有功能類似的東西。地球、太陽、月亮和星辰都有自己運行節奏,植物的生長四季輪回,都讓遠古人類深深著迷。
今天我們低頭看手機,老祖宗會抬頭看太陽、月亮和星星。可以想象這么一個場景,原始人在把獵物借給鄰居的時候,會附加類似這樣的條款:
請在明天太陽下山之前還我一只相同的獵物;
請在下一次月亮變圓的第二天修葺我家的房子;
請在冬天第一場雪來臨前還我一擔干柴。
公元前8000年以后,人類逐漸進入農業時代,資本和信貸日益常見。資本的形式,可能是種子、改良后的工具,或者成群的牲畜。
對時間的度量和計算越來越重要。
古埃及人根據對尼羅河漲落和星辰的長期觀測,將一年分為12個月,每月30天,再加上5個宗教節日,共計365天。
公元前4000年后期,蘇美爾(兩河流域下游)人開始嘗試將經濟時間和天文時間分離。他們在規劃分配和計算利率時,采用的不是365天這個自然周期,而是12個月、每月30天的日歷年?!?60天一年”可以劃分出很多時間階段:1/2、1/3、1/4、1/5、1/6、1/8、1/9和1/12,每個階段都可以用整數來記載。直到今天,企業債券、市政債券以及許多銀行的借款,也都是基于360天為一年計息。在此基礎上,蘇美爾人發明了60進制度,一小時60分鐘,一分鐘60秒……(吳宇虹,2013;戈茲曼,2017)
這種時間模型,能夠很好地分析周期性的經濟現象,促進資本的積累。
在資本的推動下,廟宇和城市的建設,就有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