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重啟:大災變后如何快速再造人類文明(修訂版)
- (英)劉易斯·達特內爾
- 2530字
- 2021-01-29 11:31:53
加速發展
在文明重啟的過程中,沒有理由沿著和以前一模一樣的道路發展高級的科學和技術。我們曾經走過的歷史道路漫長而曲折,我們大體上是跌跌撞撞地瞎摸亂闖,長期地舍本逐末,忽視關鍵發展。可是現在我們知道自己擁有哪些知識,憑這種后知后覺,我們能否指出通往關鍵進步的直接路徑,像個有經驗的航海家那樣抄近路呢?我們如何在密切地交織成網的科學原理和有用技術中,標畫出一條最優路線來盡可能地加速進步呢?
關鍵性的突破往往是偶然做出的——在我們的歷史上,它們是被人無意間撞上的。1928年亞歷山大·弗萊明(Alexander Fleming)對青霉抗菌性質的發現就是個偶然事件。實際上,第一次暗示電與磁有著深刻聯系的觀察結果——電流旁邊羅盤指針的偏轉——是偶然所得,X射線的發現也如是。很多這樣的關鍵發現完全可能發生得更早一些,其中有一些本應該早很多。新的自然現象一經發現,人們就會采取有計劃、有條理的研究工作去理解其原理并量化其效果,從而推動進步,但是我們可以把當初的發現作為目標,向恢復中的文明提供一些選擇暗示,告訴它們該向何處去尋找以及優先進行哪些研究。
與此類似,很多發明事后看來平淡無奇,但是有時候關鍵進步或者發明,并沒有在任何特定的科學發現或者使之成為可能的技術之后立即出現。這些例子對重啟中的文明的前途來說,是令人鼓舞的,因為這意味著,快速啟動指南只需要簡明地描述一些核心的設計特征,幸存者就能夠準確地弄清楚如何把一些關鍵技術重新創造出來。比如獨輪車原本可以早出現好幾百年——只需要有人想出來就行。這個例子結合了輪子和杠桿的操作原理,也許看起來無關緊要,但是它構成了一種極其節省勞力的裝置,并且它在歐洲的出現比輪子晚了1 000年(關于獨輪車的描述最早出現于約公元1250年寫就的一份英文手稿中)。
其他一些創新影響深遠,你應該力求直接實現它們,以便對其他后末日社會復原所需的基本要素構成支持。活字印刷便是這樣一種關鍵性技術,使我們的歷史加快了發展速度,并且實現了不可比擬的社會效益。只需些微指導,大規模印刷的書籍就會在新文明的重建過程中早日重現,我們將在后文中探討這一點。
在發展新技術的過程中,一些步驟可以直接跳過。快速啟動指南可以展示如何跨越歷史中間階段,直接跳到更加先進但仍然能夠實現的體系,來幫助復原中的社會。在當今非洲和亞洲的一些發展中國家,存在著一些鼓舞人心的跨越式發展例證。比如說,很多沒有接入電網的偏遠社區正在建設太陽能基礎設施,直接省卻了西方國家對化石燃料長達幾個世紀的依賴。在非洲的一些農村地區,生活在泥屋里的農民直接跨越到移動通信時代,略過了旗語塔、電報和有線電話等過渡技術。
或許歷史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跨越式發展壯舉是由19世紀的日本人完成的。在德川幕府時代,日本自絕于世界長達兩個世紀,并且禁止本國公民離開及外國人進入,只與選定的寥寥數個國家保持著最小規模的貿易。1853年,美國海軍抵達江戶(東京)灣,以一種最無可辯駁的方式重建了日本與外界的聯系。當時美國強大的武裝蒸汽戰艦遠比技術停滯的日本文明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先進。由這種技術差距的認識帶來的震驚引發了明治維新。日本原本孤立、技術倒退的封建社會,被一系列政治、經濟和法律改革所改變。科學、工程和教育領域的外國專家,指導這個國家建起了電報、鐵路網、紡織廠和制造廠。日本在短短幾十年內實現了工業化,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便已經能夠挑戰當初迫使日本走向這一進程的美國海軍。
把恰當的知識保存起來,能使一個后末日社會完成與此類似的快速發展軌跡嗎?
不幸的是,以跨越中間階段的方式推動文明前行是有限制的。就算后末日時代的科學家完全理解某項應用的基本原理并做出原則上能夠運行的設計,他們也仍然不可能建造出可使用的原型機。我將這稱為“達·芬奇效應”。這位文藝復興時代的偉大發明家畫出了數不盡的機械和裝置設計圖,其中包括奇異的飛行機器,但只有極少數成了現實。主要的問題就在于達·芬奇太過超前。僅僅正確地理解科學以及做出獨特的設計并不夠,你還需要具備所需屬性并且先進程度與之匹配的建造材料,以及可用的能源。
所以快速啟動指南的秘訣是,參照當今一些援助機構向發展中國家社區提供適用的中間技術的方式,為后末日時代的世界提供合適的技術。這些解決方案能夠極大地改善現狀——以現有的原始技術為基礎促成進步——而又能夠由當地勞工利用實踐技能、工具和可獲取的材料進行修復和維護。加速文明重啟的目標是直接跳躍到某個發展水平,省略數個世紀的中間階段,而這個水平仍然可以憑借原始材料和技術來達到——中間技術的最佳著力點。
很多發現、發明都是偶然所得,并未以任何促進了很多領域發展的先決性知識、關鍵性技術以及跨越中間階段的機會為前提。正是我們自身歷史的這些特點,讓我們有理由樂觀地相信,一本設計合理的文明快速啟動手冊可以指出,哪些探索最富有成效,以及關鍵技術的背后又有哪些決定性原理:在科學與技術的網絡中引領一條最佳路線,極大地加速重建的進程。把科學想象成讓你在黑暗中無須四處亂摸的工具:祖先已經為你留下了手電筒和一張粗略的地形圖。
如果一個重啟中的文明并未嚴格遵循我們自己獨特的進步路線,它將會經歷一個截然不同的發展次序。事實上,沿著我們當前文明的軌跡重建或許是非常困難的。工業革命主要以化石能源為動力。這些容易獲取的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如今大部分都已經被開采殆盡了。如果沒有這種唾手可得的能源,我們之后的文明如何能夠掀起第二場工業革命?我們將會看到,解決之道在于及早采用可再生能源和對資源進行認真周到的回收利用——在下一次文明中,可持續發展說不定會出于純粹的必要性而成為不二之選:一次綠色的復興。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曾見過的技術組合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出現。我們將會看到這樣的一些例子:恢復中的社會走上與我們不同的發展軌跡——前人不曾踏足的路線——并且應用被我們遺落在路邊的技術解決方案。對我們來說,文明2.0看上去大概就像不同時期技術的大雜燴,和名為“蒸汽朋克”文學流派別無二致。蒸汽朋克文學的背景設定是采用了不同發展模式的平行歷史,往往以維多利亞時代的技術與其他應用的融合為特征。后末日文明的重啟過程中,不同科技領域的發展速率將與我們迥異,很可能會產生這樣一種有如時代錯位的混雜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