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炮兵速成班
進入了熱兵器時代,一些兵種不掌握必要的知識是不行的,如海軍還懂得遠洋的知識,而炮兵則要會一點數學,
因為火炮的射擊涉及了大量幾何計算方面的問題,是技術性非常強的兵種,只有懂得相關的知識,才能將火炮打準,不然全憑感覺經營,終究是不靠譜的,
這也就是為什么在近現代,歐洲很多國家都會專門設立炮兵學院,而別的兵種卻一般不會單獨設立學院的原因。
以前火炮之事尚不在鄭錦的考慮范圍之內,但自從狩獵者號去了一趟馬六甲,帶回了一個火炮專家安東后,此事便被鄭錦定為了一大要事。
這一日,鄭錦來到了軍械兵工廠,見到了正在為鑄造火炮一事而忙碌著的安東,
安東見到他后,立即將手中的圖紙交給了一旁的助手,快步走了過去:
“尊敬的世子殿下,我覺得還是有必要再增加一些人手過來,另外我還需要幾個真正能幫到我的助手,而不是這些什么都不懂的人。”
兩人一見面,安東喋喋不休的說著,而且這些話他已經向鄭錦提了不知多少遍了,往往這個時候,鄭錦便會希望他的漢語別學得這么好。
鄭錦笑了笑:
“人手會有的,真正能幫到你的助手也會有的,只是這些催促間并不是那么容易調來的,還需要些時間。”
“我總覺得你是再敷衍我。”
安東小聲的嘀咕了一句,鄭錦聽到了卻沒有解釋,
人,鄭錦確實能隨時調過來,
但軍械兵工廠涉及了許多不能外傳的機密,每一個進來的人都必須經過幾重考驗,需慎重一些,可不是什么隨隨便便人都能調過來的。
鄭錦與安東聊了一會,這才說出了來意:
“近日我打算開設一個炮兵速成班,希望你能去給學生講些課。”
安東聽后,卻死活都不同意,直說自己實在是忙不過來,
鄭錦豎起了一根手指:“每月只上十節課,給你俸祿多加一兩銀子。”
安東生氣的說:
“哦,我的上帝,我休息的時間是寶貴的,而這寶貴的時間,難道在世子你的眼中,就只值那一兩銀子?”
“那你的意思,是要拒絕?”鄭錦皺了皺眉頭,
“不不。”安東盯著鄭錦,一臉認真的說:“我的意思是,得加錢。”
……
很快,炮兵速成班便組建完畢,安東也美滋滋的走上了課堂,
望著下面五十多個認真聽講的學生,他心里欣然道:
“這么多年下來,我什么都做過,就是還沒當過老師,這應該會是個不錯的體驗。”
安東在講臺上說了二十多分鐘后,下邊便開始有人開小差了,
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安東講的東西也太過難懂了一些。
而當一堂課將要結束的時候,一班五十余人就只剩下十多個還聽得下去的了。
才十五六歲出頭的王承柱,便是這其中的一位,
王承柱長得普普通通的,個頭矮但很壯實,祖宗八輩都是農民,去年有幸加入了學堂學習,前些天又被抽調來了這個炮兵班。
在學堂時,王承柱就曾學過一些數學方面的知識,有一定的基礎,所以聽起來才不像別人那么費勁。
一堂課下來,王承柱也基本了解了炮兵是怎么回事,
炮兵大部分作戰,都是在幾千米甚至十幾千米之外的超視距射擊,
這種射擊不僅無法直接看到目標,并且炮彈是呈現拋物線下落的,
因此這要確定火炮發射的各種信息(標尺、高低、方向),必須確定目標和火炮之間的方位、高度等,然后再尋找一處觀察所或基準點,通過幾何數學的方法計算出二者之間的距離、角度、高差,從而對火炮經行有針對的調整,
這樣一番操作下來,才能提高火炮的準確率。
王承柱腦瓜挺靈活的,聽完課后便滿臉興奮的想:
“看來炮兵還是門難度頗高的手藝活,只要我掌握了,以后何愁得不到世子的看重?”
下課后,王承柱匆忙往住處走去,但很快便被幾個同窗好友追上了:
“柱子,走,回學堂踢球去!”
足球是神木學堂最近興起的一項運動,
原因是鄭錦見很多學生時常呆在教室里,缺乏運動,長此以往只怕會對身體不好,便講傳統的蹴鞠尚未的改了改,便成了后世的足球運動了。
此運動一經推出,便廣受學生的歡迎,課余時間里那座新建的足球場總是會有人在踢球,
而想踢又沒球場的,隨便找些磚頭木塊往空地上一擺,便弄成了簡易的球門,很快就踢得不亦樂乎。
王承柱也是踢足球的好手,經常能破門入球,所以很多人都喜歡邀請他,
不過現在王承柱一心想著回家專研《幾何原本》,早些將與炮兵有關的知識吃透,哪還有心思去踢球?
“不踢了,我要回家去吃地瓜燒。”
這些同窗都知道王承柱有兩大喜好,一是看書,二是吃地瓜燒,此時聽后都笑了起來:
“柱子,地瓜燒再好吃,你天天吃也不膩啊!
而且咱們這地方,別的不敢說,地瓜絕對管夠,晚點回去吃也不遲,世子常說,學習要懂得勞逸結合,走走,踢球去!”
一幫人說著,便拉扯著王承柱往足球場走去,
王承柱無奈,只好跟著去踢了兩場,然后才找到機會溜回了家,擦干汗水后,便小心翼翼的將用布包著的《幾何原本》拿了出來,很快便在窗邊看得入了神,
直到入夜后,他母親張氏忙完回來,煮好了晚飯喊他吃飯,王承柱這才重新把書收起。
到餐桌坐下后,王承柱掃了一眼飯菜,見有魚、有青菜,但還是少了什么:
“娘,我的地瓜燒呢?”
張氏道:“你這孩子,有白米飯和魚,還要地瓜燒做什么?”
雖是這么說,但張氏還是起身去把紅薯放到了炭火邊上烤著,
等終于吃上心心念念的地瓜燒后,王承柱這才滿足的說:
“每天都吃得上地瓜燒的日子,真是好啊!”
“是啊,可惜你爹卻沒能享受到這個”
張氏忽然說了一句,母子二人想起往事,眼神都暗淡了許多。
原來他們當初是一家三口南逃的,后來王承柱餓實在是不行了,便一直在氣若猶絲的喊:“爹,我餓。”
他爹聽得心疼,便獨自離去了半天,回來時滿身是傷,懷里緊緊揣著兩個地瓜,
當年的細節王承柱已不記得多少,唯獨記得那地瓜燒的味道至今仍殘留在腦海之中。
然而世事無常,當年他爹用命換來的地瓜,在這里卻是最普通的糧食,天天都能吃到,但因此王承柱也比一般的人,更加珍惜這得之不易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