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北婆羅洲
那種巨型蝠洞在東南亞很多,當然,廣西與瓊州應該也會有,
鄭錦一邊當即手書一封,讓人送回瓊州府,命令瓊州知府顧炎武著手開展調查,一邊打算再去東南亞占塊地盤。
地點他都已經選好了——北婆羅洲。
婆羅洲島上高聳的山脈形成了分水嶺,東北西南走向的大山將婆羅洲切割成兩個沒有陸地交通聯系的地域,
世人習慣上將之稱為南婆羅洲和北婆羅洲,就是后來印尼的加里曼丹和東馬來西亞。
北婆羅洲理論上現在是文萊的國土,文萊現在依然存在,依靠的是蘇祿蘇丹國在北面擋住了西班牙。
在整個東南亞地區,文萊可能是最弱的國家。
文萊雖然曾經一度是蘇祿的宗主國,但自從被西班牙人占領過一次首都后,蘇祿反過來成了文萊的保護人。
北婆羅洲的沙巴地區就被文萊贈予蘇祿,而蘇祿蘇丹國也確實是小強一般的存在,西班牙人打了70年,雖然一度占盡上風,但最終愣是沒能將其滅掉。
鄭錦既不想進攻文萊,更不想去招惹蘇祿人,他看上的地方是北婆羅洲南部的沙撈越地區。
沙撈越經濟落后,現在是幾個小馬來王公在管理,名義上他們向斯里巴加灣的文萊蘇丹稱臣。
這幾個馬來王公也是外來者,當地有自己的土著民族伊班族。
伊班族目前還是野蠻的獵頭民族,雖然當地沒有大鐵礦,但沙撈越河三角洲卻曾經是南洋鐵器生產中心,直到中國鐵器大批進入南洋等因素才把那里的鐵器生產搞垮。
伊班族的武力并不弱,但基本沒有什么火器,所以他們那點武力鄭錦根本沒放在眼里。
婆羅洲靠近爪哇,荷蘭人視婆羅洲爪哇海沿岸為自家庭院,不許外來勢力插手。
但對于北婆羅洲南中國海沿岸,他們并無野心。
北婆羅洲尤其是沙撈越等地土地貧瘠,人口稀少,現在沒有值得一提的產出也沒有貿易需求。
阿姆斯特丹給東印度公司的訓令是集中力量控制香料群島和爪哇,不允許再摻合進北婆羅洲政局中。
荷蘭人攤子鋪的太開,他們也挺緊張,到處打仗會惡化公司財務情況,因此插手那里,并不會再刺激到荷蘭人。
另外,之所以選中沙撈越,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那里臨近坤甸,大軍可先到坤甸補給休整,再向沙撈越進軍,
而在奪下沙撈越后,便可與坤甸互為犄角之勢,使得南洋航線更為鞏固!
最后,則是出兵的直接誘因了,據鄭錦所知,沙撈越地區就存在大量的巨型蝙蝠洞穴,可提供穩定的硝。
為此,鄭錦已準備好了挖糞的人選,就是那些剛被征服的大肚番土著。
挖蝙蝠糞可是件辛苦活,鳥糞石是在露天的環境下進行的,倒還好一些,
而蝙蝠糞卻是在陰暗的洞穴中,幽閉、昏暗潮濕、惡臭沖天,在那樣的環境下進行苦力勞作,是什么滋味就可想而知了。
此外,若要采出足夠的蝙蝠糞,很多時候運輸也是難題,人在潮濕的森林中容易生病,這就讓開采巨型蝙蝠洞需要的人力成本只高不低……
這次出征沙撈越的任務,鄭錦交給了黃老三、周興,
但凡涉及到海外領土的征戰,海軍部的權重總是會更大一些。
而海軍部也確實沒辜負鄭錦對他們的看重,只一個半月后,他們的捷報便傳了回來,
就沙撈越那點獵頭土著,連大肚番國都比不上,自然不會是海軍部的對手。
不過捷報上卻提到,蘇祿國王及文萊的蘇丹似乎對鄭軍出兵沙撈越感到很是不安,軍隊調動頻頻,
為此鄭錦想了想,決定還是親自去那邊走一趟……
南下的艦隊在蘇祿海和樂島短暫休整,鄭錦與蘇祿國王會談了三天,敲定婆羅洲雙方的疆域劃分。
以婆羅洲最長的河流拉讓江為界,江北仍然屬于文萊,江南屬于大明的轄區。
文萊蘇丹對沙撈越只有他自我宣稱的法理統治權,從未進行過有效的治理,蘇祿國王負責“說服”他同意此次疆界劃分。
鄭錦則承諾不再向北擴張,并在未來三年內,向和樂島提供170門大炮,包括20門銅炮和150門鐵炮,雙方還將繼續加深軍事合作。
對鄭家和蘇祿,這是一次雙贏的條約。
上一次鄭錦順路去和樂島,連蘇祿國王的面都沒有見到。
而這一次,他之所以如此好說話,是因為得知了現在鄭家不僅在神州大陸取得了節節勝利,開創了一番新的局面,還大敗了荷蘭人,收復了整座大員島。
鄭家的實力顯然不是蘇祿人能招惹的,因此轉而合作是最明智的選擇。
在離開和樂島前,鄭錦向和樂島購買了一批女奴,隨后沿婆羅洲海岸線南下,進入沙撈越河古晉港。
古晉是沙撈越地區唯一稱得上城市的地方。
說是城市,其實還比不上中國南方一縣城,城區被兩條河流環繞,東南是沙撈越河。
黃老三向鄭錦介紹這邊的情況,
古晉港碼頭設施尚可,多年前這里曾是東南亞的冶鐵中心之一,那些冶鐵場早已荒廢,卻給古晉留下一片寶貴的遺產。
城市周圍的森林被大量砍伐,高大的喬木退去后形成了一片平原。
對初來乍到的鄭軍來說,整個東南亞沒有比這里更合適的定居點了。
沒有森林,意味著不用費勁處理那些麻煩的樹根,很快就能進行耕作。
婆羅洲的土壤條件很差,氣候則比較適合種植水稻、胡椒、椰子和油棕。
肥力不足,單位畝產肯定不高,這個世界上也只有華人才能在這樣貧瘠的土地上發展出具有經濟價值的農業。
油棕樹可是很有價值的樹種,樹上結的油棕果含油量高達50以上,
在這一帶,捕鯨得到的鯨油主要用于工業和照明,飲食用油只能靠植物油。
東南亞不缺稻米,可軍地和人民不能只吃米飯和蔬菜,重體力勞動需要重油水。
人人有肉吃只是個美好的愿望,并不現實,未來鄭錦治下百姓的菜單中,未來大宗油脂補給就靠婆羅洲的油棕種植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