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棋子
魯監國等人丟失舟山后,在張名振與其他兵將的保護乘船來到海壇島,這里已屬于鄭成功據守的范圍。
鄭成功一系原是尊奉隆武帝,后來遙奉永歷帝,一直沒承認過魯監國的正統地位。
朱以海和擁戴他的定西侯張名振、平夷侯周鶴芝、英義伯阮駿等在浙江沿海站不住腳,沒有自己的地盤的情況下,進入鄭成功的勢力范圍也是迫不得已的。
1652年正月,鄭成功同意魯監國朱以海和部眾進駐廈門,隨行的有定西侯張名振、大學士沈宸荃、兵部右侍郎張煌言等人。
由于鄭成功不承認魯監國政權,見面禮節成了問題。
鄭成功同幕僚人士馮澄世、潘庚鐘等商議后,決定自己以隆武帝曾授予的朱家宗人府宗正的身份出面接待。
這意味著鄭成功只把朱以海當作明朝宗藩,只保護他的人身安全和在生活上給予優遇,不讓他作為恢復明朝的正統象征。
不久,朱以海被移往金門居住,同年三月,朱以海決定放棄監國名義,派使者上表給永歷朝廷。
至此,南明的“頭頂上”總算是只有一個“太陽”了。
可惜這種局面未免來得太晚了些……
魯監國朱以海和忠于他的文官武將在南下金、廈之后,同鄭成功維系著一種帶有依附色彩的同盟關系,
他們從來不承認自己是鄭成功的部屬,但吃穿用度都是鄭家撥給他們的,
而但凡鄭成功想要出兵北上時,張名振、張煌言等人都會為先鋒。
比如1655年時,為了緩解濟度大軍的壓力,鄭成功就曾讓甘輝、張名振率兵進抵舟山,最終收復了舟山群島這一戰略要地,清廷的定關守將張洪德也率部歸明。
不久后,張名振縞素入城,遍覓母尸,哀動三軍,在收斂了島上眾多尸骨后,嚎啕大哭,然后溘然長逝了,死前曾言:
“吾于君母恩俱未報,若母尸不獲,勿收吾骸。”
言畢起坐,擊床而逝,死不瞑目,猶凜凜有生氣,后葬于普陀勾山南岙村。
張名振的舊部,由監軍、兵部右侍郎張煌言繼承,繼續抗擊清軍。
關于張名振的死,舟山將士都說是情緒大變之下染病而亡的,
但清廷卻大肆散播謠言,說是鄭成功派人下毒病死的,并在諸多忠于清朝的史籍中描寫得繪聲繪色的,仿若親臨了現場一樣。
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滿清都城內最火爆的戲曲曲目,便是《鄭成功鴆殺張名振》……
黃老三他們此時再臨舟山群島,發現這里已是一片荒蕪,人影都不見幾個。
原來去年廈門戰事吃緊的時候,鄭成功將甘輝等人從舟山撤回了回去,只留下總制陳六御率部分士卒留守,
同年八月二十二日,清寧海大將軍宜爾德、提督田雄指揮滿漢兵再次進攻舟山。
明將阮駿等率領舟師迎戰,到二十六日,清軍全力來攻,阮駿傷重而死,
總制陳六御、總兵張洪德、張晉爵、阮凱、姜英等人也全部陣亡,殘余明軍乘船逃往外洋。
次日,清軍在舟山登陸,重新占領了這個群島。
由于當時清朝水戰兵力和經驗都還不足,為了避免再次發生留軍戍守舟山的士兵被鄭成功大批海師包圍,守將孤立無援,被迫投降的情況再度發生,
同時也為了防止明軍重來以舟山為基地,清廷文武官員商議后,決定把該島城郭房屋全部拆毀,居民統統趕回大陸。
于是在1656年的11月,清軍開始在舟山毀城遷民,焚毀房屋,最后還徹查了舟山舊城周圍五里的地方,所有磚石全部拋棄海中,
所以黃老三他們入目所見,這個曾經人口數萬的大邑,現在不過僅存些泥基而已。
黃老三命人探測了舟山島附近的水文狀況,又登島搜尋了一番,發現島上還是有些百姓的,
清軍毀房遷民之時,有些人乘機逃到了山林之中去藏匿了起來,清軍哪會浪費時間去慢慢抓捕?
另外,舟山島離江浙海岸不遠,幾乎每月都有人從岸邊浮舟逃來,所以現在這里也總計有了好幾百人。
不過這些人現在都過得挺苦的,住在林中的樹皮木屋里面,全靠捕獵為生,擾動挨餓,每天都有人死亡。
黃老三見此,便讓人從船上搬了許多物資下來,火柴、朗姆酒、獸皮、魚干……
那些百姓自是感激涕零,有的甚至請求黃老三帶他們離開這里,
黃老三大聲道:
“鄉親們,還請再忍耐一些時日,再過不久我們世子必會派人來這里駐守、修建鞏固的城堡的!”
……
從舟山離開,一路順著北風而南下,沒過幾天,便終于返回了基隆港。
打聽到鄭錦剛好也是在基隆,黃老三于是立即去面見了鄭錦,呈上了他的航海日記。
寫航海日記,是每位船長必備的功課,既能記下不同地區的風物,更能對比、參照各海域之間的風向、水文差異,作用很多。
黃老三這趟航行干的事著實不少,先是去琉球運天港建了座水寨,然后將一批移民弄去了苦葉港,接著多次劫掠朝鮮,獲得了大量的人力、物資,
回航時,他又弄清楚了濟州島、舟山群島這兩個戰略要地的狀況,帶回了如今滿清沿海的一些情報……
因此鄭錦對黃老三大肆嘉獎了一番,第二天更是在海軍部正式將他升為了海軍中校,
不過目前軍勛最高的人,還是黃安,他在去年的瓊州府之戰后,因功升為了陸軍上校。
鄭錦見苦葉港已建得如此興盛,不由的大為高興,前幾年的重點都是在南邊,從今年開始,他決定開始將目光投向北方海域。
而苦葉港、濟州島、舟山群島、運天水寨這四個地方,則是他在棋盤上落下的四枚棋子,
只要運作得好,這四枚棋子有朝一日或許能在棋盤上逐漸演變為一條大龍!
而這四個地方,最重要的其實是舟山群島,
因為鄭錦擔心萬一老爹北伐時,讓他留守廈門、金門的話,那他自穿越以來的一切準備豈不是付諸東流?
而若是鄭錦早早的在舟山有所布置,又對長江口的情況大為了解,營造出一種“讓他一同前行有利于北伐”的事實,那就大有可能不會被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