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
葡萄酒高手和小白,差別究竟在哪里?
一個深度愛好者或高手,和一個“小白”在品酒時最大的區別是什么?小白只能試圖描述聞到的味道,愛好者則能夠通過品鑒判斷出形成這種味道的原因。
小白:“我好像聞到了一點甜甜的味道。”愛好者:“這支酒應該是過桶了。”
小白被細節迷惑,而愛好者擁有“全局觀”。如果學習只是流于表面,花費很多時間去記住不同產區和品種的特點,根本是在做無用功。而能夠判斷出不同產區、品種和味道形成的規律,才是學習葡萄酒的根本。
我總結了影響葡萄酒風格差異的三大規律:1.氣候冷熱造成口味變化;2.過桶和陳年程度的不同造成口味變化;3.以“新派和舊派”為代表的釀酒理念差異造成口味變化。
氣候冷熱
兩株同樣品種的葡萄藤,一株在冷涼的地方生長,一株在溫暖的地方生長,結出的果實味道能一樣嗎?冷涼的地方生長的葡萄酸度高、糖分低,較熱的地方生長的葡萄酸度低、糖分高,兩者釀出來的酒風格自然不同。好比中國南北方飲食之所以存在差異,首先就是因為不同氣候條件下產出的食材不同。
過桶和陳年
同樣品種的兩款酒,一款在橡木桶里泡了很長時間,另一款沒有在橡木桶里泡過;或者一款在瓶中陳年了很長時間,另一款沒有在瓶中陳年,味道能一樣嗎?過桶和陳年相當于美食界的“烹飪手法”,同樣的食材,一個清蒸,一個炭烤,做出的菜味道區別可太大了。
新派和舊派
兩款同樣品種的酒,一款在精確操控、一塵不染的釀酒室里釀出來,另一款在自然“放養”的酒窖里釀出來,味道能一樣嗎?葡萄酒里的“新派”和“舊派”(也稱“新世界”和“舊世界”)就像不同的烹飪理念,粵菜師傅重食材,川菜師傅重調味,不存在孰高孰低——但理念的不同,會導致同樣的食材被烹飪出截然不同的味道。

葡萄酒學習金字塔
當你對風格的“三大規律”熟稔于心之后,再去將它們“套”在品種和產區上,那時候你會發現,你對品種和產區的理解不再停留于表面,這也就達到了本書“授人以漁”的目的。
不過,在接觸風格的三大規律之前,我們先學習葡萄酒基本的釀造原理和品酒基礎知識。學習葡萄酒的過程,應該像攀爬金字塔——起步知識越扎實,往上爬就越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