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自序
在學酒之路上,千萬別掉進三個坑

你好,我是“醉鵝娘”品牌的創始人王勝寒。

8年前我剛開始學葡萄酒的時候,走過太多彎路。從請教身邊的葡萄酒愛好者,到去紐約最有名的葡萄酒學校上課;從在葡萄酒商店實習,到去米其林三星餐廳打工學酒……盡管做了種種努力,當時的我每每打開陌生酒單時,仍然一知半解。

假如你也曾試圖了解葡萄酒,甚至系統性地上過品鑒課,但還是沒把葡萄酒弄明白,請不要氣餒,因為曾經全身心學酒的我都這樣。后來我才意識到,之所以會出現那樣的局面,是因為傳統的葡萄酒教學存在弊端:

學習以后,面對酒單還是看不懂,點酒時依然手足無措——因為傳統入門教學不關注場景實踐。

當朋友問起某款酒如何時,不知如何回答,除了形容一下味道,好像也說不出更多門道——因為傳統入門教學總是先教你如何當好品鑒者,教你“酸度中等偏上”這些浮于表面的碎片化知識,卻不教你如何從生產者的角度去理解一款酒的味道。

當你想了解一款酒的時候,即便查閱一大堆資料,但好像還是無法理解到點子上——因為傳統入門教學往往沒有搭建好學習葡萄酒風格和質量因素的框架,沒有給予你“問對問題”和“問好問題”的能力。

已經在書本上學習了那么多品種和產區,可真正喝起某瓶酒的時候,味道和書本上的完全對不上號——因為傳統入門教學喜歡教人死記硬背產區或品種的標志性口味,但現今隨著葡萄酒市場的快速變化,理論和現實有可能是脫節的。學會理解口味變化的規律,遠比記住標志性口味更重要。

這種種情況,就跟幾十年前中國人學習英語時所面臨的困境一樣——前有啞巴英語,今有啞巴紅酒。可以說,現今的葡萄酒教學,不比之前的填鴨式英語教學好到哪里去。


如果你不希望受“啞巴紅酒”之苦,那么一定要避免掉進下面三個“坑”:

第一個坑,死記硬背品種或產區的標志性香氣。因為你最后會發現,在實際品酒過程中,學到的這些標志性香氣絕大部分對不上號。比如,傳統的葡萄酒教學一開始便會教最著名的幾個葡萄品種的香氣,其中對于赤霞珠香氣的描述是“帶著鮮明的黑醋栗、雪松和煙草氣息”。但為什么你體會不到?因為也許你喝的是未經陳年的易飲風格的赤霞珠,煙草和雪松這種味道往往需要經過過桶(酒放入橡木桶中熟化)和陳年,再加上風土的加持才會出現。在現實生活中,平價年輕的赤霞珠和精品陳年的赤霞珠,味道可以說大相徑庭。

第二個坑,對所有產區和品種一視同仁。很多葡萄酒教材身負“公允公正”的使命,因而“關愛”所有產區和品種,否則就會被批評不全面,但這樣會讓入門者完全抓不住重點。一些教材里反復提及的某些產區的酒,國內甚至還沒進口,記住這些產區只會占用寶貴的記憶力和注意力,搞錯輕重緩急。此外,葡萄酒教材往往在評論產區和品種時束手束腳,說很多客套話,誰也不得罪。然而,葡萄酒的世界絕不是平等的世界,說好聽點兒是有差序格局,說不好聽就是“鄙視鏈”嚴重。我認為,初學者一定要先學習那些生產“最貴的酒”的產區和品種。這一原則不僅適用于入門者,也適用于進階者。

第三個坑,“碎片化”品酒。剛開始的時候,是需要詳細了解葡萄酒在色、香、味方面帶來的細致感官體驗的。我們在不斷實踐品酒的時候,一定要學會“抓大放小”,比如不要糾結是聞到了黑莓還是李子的香氣,酸度是高還是中高,因為初學者會很容易迷失在細節里,導致把握不準酒的整體風格。


我相信看完這本書,你再也不會碰到下面這些困惑:

在餐廳,看著酒單上密密麻麻的字一臉懵;

看著貨架上琳瑯滿目的酒款,不知道選哪瓶適合自己;

和別人談論品嘗到的葡萄酒時,對自己的判斷特別不自信;

想從事葡萄酒相關行業,但不知紛繁復雜的知識如何理出頭緒;

……

我希望這本書幫你推開紅酒的大門,看見門內的大千世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古丈县| 武乡县| 宁化县| 凤凰县| 泸西县| 梅河口市| 丰都县| 安义县| 达孜县| 辽源市| 虹口区| 友谊县| 大理市| 子洲县| 沙洋县| 凭祥市| 沾益县| 宁陵县| 新建县| 通化县| 明星| 中西区| 丁青县| 通海县| 济阳县| 塘沽区| 金湖县| 交口县| 宾川县| 梨树县| 连平县| 巢湖市| 盘锦市| 萨迦县| 长岭县| 息烽县| 凤阳县| 安塞县| 遂宁市| 镇雄县| 盐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