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二十四節氣在江南
  • 袁瑾 蕭放
  • 1246字
  • 2021-01-20 18:22:06

一、江南的地域范圍

江南,自古以來承載著人們對“詩情畫意”的美好想象,它是槳聲燈影、遠山青黛,是小橋流水、玉屏藍煙,也是杏花雨霧、油傘梔香。但對于這片地域的準確定位,始終未有一個標準的答案。從字面上來看,它指的是長江以南。然而它的邊界又是那么飄忽不定,人們在使用“江南”一詞時,定義了它與眾不同的地域范圍,并在心目中賦予了它比空間區域更加豐富的經濟、文化內涵。于是,它成了一個自然地理、財賦、風土、方言、氣候、文學等諸多意象的集合。不同視角下的江南,自成一派風景。

戰國時,楚國大夫屈原臨江而泣,仰天長嘆:“魂兮歸來,哀江南!”(《楚辭·招魂》)彼時的“江南”指長江中游以南,在荊楚江湘。在秦漢人的觀念中,“江南”包括了長江中下游以南的全部地區,即中游的湖北南部、湖南全部和下游的江浙地區。不過,對于下游的江南地區,那時候的人們習慣地稱之為“江東”或者“江左”。秦末,項羽起兵抗秦的八千江東子弟,就來自長江下游的江浙地區。三國時,東吳政權控制長江下游地區,江南成為與北方對峙的另一個政治中心。永嘉之亂、衣冠南渡,經過東晉王朝數代經營,人口大增、經濟富庶,海陸奇珍薈萃,坐賈行商云集,加之儒、釋、道思想以及中原文化的影響,東南之風逐漸由尚武藝、輕生死而趨崇文重儒、敬守禮儀。南朝詩人謝朓《入朝曲》有“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之語,此時“江南”地域所指也是沿長江由西向東,離兩湖而趨江浙,“江南”這個名稱也帶上了一種旖旎繁華、雄渾昌明之氣。

隋統江山,以迄盛唐。唐貞觀元年(627年),唐太宗依山川地形分天下為十道,“江南道”西起巴蜀,東至海濱,北至長江,南探南嶺,將大半個中國納入其中。其后幾經分析合離,至唐后期蘇南、上海、浙江等地歸入“浙西”“浙東”兩道。唐代江南的富庶繁華已非等閑,唐人韓愈曾言:“賦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浙東西又居江南十九,而蘇松常嘉湖五府又居兩浙十九也。”(明代丘浚《大學衍義補》)無怪乎安史之亂后,它能夠承擔維系李唐王朝一個半世紀運轉之財賦重任。宋時設兩浙路,所轄為鎮江以東的蘇南地區與浙江全境,尤以太湖地區最為富庶。宋建炎南渡,在南宋王朝經營之下,江南又一次迎來了發展的契機。商品經濟、城市文化十分活躍,都城之中風簾翠幕、云樹繞堤,市列珠璣、戶盈羅綺,一派繁華好景。元明時期,江南依舊是中國財富集中地區。

清順治二年(1645年),朝廷改明代南直隸為江南省,轄江蘇、安徽,但到了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江蘇、安徽分省,自此作為行政區劃的“江南”不復使用。然而明清以來,環太湖地區的蘇南、上海、浙北經濟往來頻繁,由太湖、運河兩大水系溝通往來,內部市鎮連接緊密。明人常以蘇、松、鎮、常、杭、嘉、湖七府并提而稱之為“東南賦稅重鎮”。由于經濟基礎雄厚,社會環境寬松,文化得到滋養而興盛。明清時期以蘇州為中心,杭州、南京、上海連接環繞為核心經濟區,以太湖西部寧鎮丘陵與浙西山地為邊緣地帶的經濟、文化共同體逐漸穩定。至此,“江南”所指不僅是地理區域,還是一個經濟區域,以及饒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區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仁寿县| 石嘴山市| 上高县| 五台县| 延吉市| 安远县| 安陆市| 南宁市| 清水县| 图片| 图片| 应用必备| 天门市| 佛坪县| 新兴县| 萨嘎县| 新源县| 贡嘎县| 修武县| 阿拉尔市| 沅江市| 阿巴嘎旗| 龙陵县| 铜陵市| 玛多县| 连州市| 灵宝市| 太湖县| 昂仁县| 抚宁县| 分宜县| 宁波市| 碌曲县| 武功县| 新田县| 昌都县| 永康市| 文昌市| 莎车县| 东丽区| 金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