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四節氣在江南
- 袁瑾 蕭放
- 355字
- 2021-01-20 18:22:06
前言
二十四節氣,是古代中國人通過觀察天文、物候、人事活動規律而建立起來的時間認知框架。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表述是: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二十四節氣最早產生于我國黃河中游地區,后來作為統一的農業社會時間制度頒行全國。由于中國地域遼闊,南北地區氣候、地理、生產生活方式及文化傳統等具有局部差異,因此在二十四節氣的時間認識框架下,各地會根據地方生產生活需要相應地調整變化。
“江南二十四節氣”,作為一種時間文化系統,它是江南地區民眾依據江南風土環境與生產、生活需要,對起源于黃河中游地區的二十四節氣進行的在地性的經濟安排、社會調整與文化設計,是江南人關于自然時序的經驗總結與智慧結晶,它承載著由山川日月所孕育與映射的地域特色和人文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