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邏輯模型:思考、表達、寫作邏輯精進圖鑒
- (日)西村克己
- 660字
- 2021-01-14 16:23:04
15 通過少量信息導出結論的“假設思考”
展望未來,擴展未知領域
人類生活在假設的世界中
過分追求完美,反而得不到結論。世界上很少有絕對正確的事情,而大多數是靠假設來運作的。假設就是“初步的結論”,雖然目前尚不能斷定是100%正確的,但是到目前為止并沒有發現大的矛盾。如果可以證明它是100%正確的,那么它將成為法則或原理。
如果有70%-80%的把握,就可以嘗試做一個假設。比如,經濟學家預測匯率變動,投資股票的人則預測股價。這些都是假設。
另外,“我認為是這樣”也是一種假設。
如果一定要等到能夠證明100%正確才肯罷休,那可能很久也不會得出結論。所以,可以暫且接受初步的結論,進行“假設思考”。至于假設是否正確,稍微做個調查驗證一下就可以了。如果假設中存在矛盾,再修正初步的結論即可。
那么,怎樣才能得出假設呢?就是要冷靜地觀察人和世間萬物,并珍惜從中迸發的靈感。比如說,聊天時,有一個人特別喜歡聊關于金錢的話題。我們可以得出一個假設(即初步的結論):“此人是金錢至上主義,并且是一個用金錢來判斷一切的人。”通過觀察這個人,并提問他關于金錢價值觀的問題,就能驗證這個假設是否成立。
多設些假設,提高思考能力
以進化論聞名的達爾文,在馬達加斯加島發現了一種蜜腺長在花瓣最深處的花。由此,達爾文推測“馬達加斯加島一定存在一種嘴巴特別長的昆蟲”。因為如果沒有長嘴昆蟲,那花就無法授粉并繁衍后代。達爾文去世40年后,人們果真發現了吸食這種花蜜的長嘴蛾。
通過設定假設,憑借少量的信息就可以預測新的事物。“假設思考”能夠幫助人們把握尚未發現的現象,探索未知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