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包括書中的所有場景、對話和結論,都是基于大量采訪、第一手報道和文獻查閱的。我采訪過240多人,對其中好幾個人都采訪了多次。他們當中有監管者、藥物研究者、刑事調查員、外交官、檢察官、科學家、律師、公共衛生專家、醫生、患者、公司高管、顧問和舉報人。本書所涵蓋的主要報道發生在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之間,其間我到印度、中國、加納、英國、愛爾蘭和墨西哥實地考察,也走訪了整個美國。書中還包含了我在2008年至2013年間收集的材料,那幾年我為《自我》和《財富》雜志撰寫過一系列關于仿制藥的報道文章。
在每一個對話場景中,我都重新組織了語句,所根據的是參與者的回憶和相關資料,包括會議紀要、手寫注釋以及刑事調查員的問話備忘錄。我對電子郵件和其他文件的引用都是原文照錄,其中的拼寫錯誤也都保留了原樣。人物姓名均未做修改。
在報道過程中,我獲得了大量的機密文件。其中包括約2萬份美國藥監局的內部文件,有電子郵件、備忘錄、會議紀要、報告和數據,等等;還有數千份政府內部記錄,都與對仿制藥公司蘭伯西的調查有關;另有幾千份來自數家仿制藥公司的企業內部記錄,包括電子郵件、報告、戰略文件、通信以及密封的法庭記錄。
也有的資料來自我根據《信息自由法》對美國藥監局提出的16次申請以及我為了獲得一名美國藥監局官員的日程和會議記錄而提起的一項訴訟。我還查閱了美國藥監局對外公布的為期幾年的視察記錄。
只要受訪的個人或公司對我的提問或指控做出過回應,我都把他們聲明中的有關內容放在了本書的尾注或正文中。尾注的功能是引導讀者查詢公開的信源和資料,或者就特定主題提供更多細節。但其中不包含非公開資料的引文,如私人電子郵件、密封的法庭記錄或者其他機密文件。
本書的經費全部來自中立機構,書中描述的事件結果對它們不構成影響。這些機構包括哈珀·柯林斯出版社的一筆預付金以及卡內基基金會、阿爾弗雷德·P.斯隆基金會、克雷格·紐馬克新聞研究生院麥格勞商業新聞中心和喬治·波爾克基金會的撥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