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適應“五.七”辦學方針,中學新開了一門農知課。教我們農知的是一位三十來歲的男教師,姓楊。楊老師是新調到學校里來的,中等身材,黝黑的臉膛,寫得手好字。后來我們才知道,他原來是一所美術學院畢業的,不知什么原因下放到了農村,在農村待了幾年才調到小鎮上。學校沒有美術課,就讓他教農知。工宣隊指導員說:上層建筑必須為經濟基礎服務,文化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這位美術學院的高才生經常帶著我們這群娃娃穿梭...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為了適應“五.七”辦學方針,中學新開了一門農知課。教我們農知的是一位三十來歲的男教師,姓楊。楊老師是新調到學校里來的,中等身材,黝黑的臉膛,寫得手好字。后來我們才知道,他原來是一所美術學院畢業的,不知什么原因下放到了農村,在農村待了幾年才調到小鎮上。學校沒有美術課,就讓他教農知。工宣隊指導員說:上層建筑必須為經濟基礎服務,文化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這位美術學院的高才生經常帶著我們這群娃娃穿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