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語》的內在邏輯
- 張榮昌
- 569字
- 2021-07-20 17:50:58
第十四章
原文
子曰:“周監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
分析
周監于二代 周:周禮。監:本義是以水為鏡照視自己,通“鑒”,借鑒。二代:夏、殷兩個朝代。《漢書·禮樂志》中載:“王者必因前王之禮,順時施宜,有所損益,即民之心,稍稍制作,至太平而大備。周監于二代,禮文尤具,事為之制,曲為之防,故稱禮經三百,威儀三千。于是教化浹洽,民用和睦,災害不生,禍亂不作,囹圄空虛,四十余年。孔子美之曰:‘郁郁乎文哉!吾從周。’”
郁郁乎文哉 郁郁:指儀文茂盛完備。《大戴禮記·禮三本》云:“凡禮成于文,終于隆,故至備情文俱盡。其次,情文迭興。周承二代,有至備之文,故夫子美其文盛也。”
吾從周 周:指周朝的禮儀制度。《中庸》云:“文武之政,布在方策。”魯國曾被賜予周禮典冊,孔子說“吾從周”是指學習魯國的周禮。《禮記·禮運》中,孔子曰:“吾觀周道,幽、歷傷之,吾舍魯何適矣。”從:追隨,依從。
【譯解】
孔子說:“周朝的禮儀制度借鑒了夏、商兩個朝代的禮儀制度,儀文茂盛完備啊!我依從周朝的禮儀制度。”
【邏輯】
禮儀制度就是社會制度,周朝能夠吸收前代的優秀經驗,從善如流,使社會制度完善繁榮,孔子認為周朝的制度非常好,所以一心想恢復周禮。
國家的典禮意義重大,如國慶典禮、閱兵儀式、升國旗唱國歌儀式,各種典禮完備了,人心也會變得自信安定,通過禮儀可以強化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