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原文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分析
禮之用,和為貴 禮:禮儀制度,包含禮貌、禮節和禮制三方面內容。禮的運用,以和諧為可貴。《管子·心術》云:“登降揖讓,貴賤有等、親疏有體,謂之禮。”《孔子家語·問禮》中,孔子曰:“非禮則無以節事天地之神焉,非禮則無以辨君臣上下長幼之位焉,非禮則無以別男女父子兄弟婚姻親族疏數之交焉。”和:和氣,和諧。《禮記·燕義》中載:“是以上下和親而不相怨也,和寧,禮之用也。”
先王之道,斯為美 先王:指周公等古代制定禮儀的圣賢。道:這里指以禮治國。美:完善。《禮記·曲禮》中載:“先王之制禮也,過之者,俯而就之,不至焉者,跂而及之。故君子之執親之喪也,水漿不入于口者三日,杖而后能起。”
小大由之 大小:指大小各方面。《史記·禮書》中載:“是以君臣、朝廷、尊卑、貴賤之序,下及黎庶、車輿、衣服、宮室、飲食、嫁娶、喪祭之分,事有宜適,物有節文。”由:自,從。《爾雅·釋詁》云:“由,自也。”之:代詞,指禮儀。大大小小各方面都源自禮儀規定。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有所不行:前面省略了主語和謂語,結合前后文意,應該是指用和的方式來行事有所不行。《論語義疏》云:“人若知禮用和,而每事從和,不復用禮為節者,則于事亦不得行也。”
【譯解】
有子說:“禮的運用,以和諧為貴。古代圣王對禮的和諧運用,真是完美啊!大大小小各方面都由禮儀進行規范。(以和為原則行事)有行不通的時候,知曉和諧因而(行事只顧)和諧,不用禮法節制所行之事,也是不可行的。”
【邏輯】
本章講禮的運用原則,補充上章內容,不僅能行禮,還要會行禮。禮是用來表達真心的,世俗的通用標準只是外在形式,人當習禮節行,但又不能拘泥于禮儀,當以中和之境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