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尋味客家
  • 客名君
  • 3759字
  • 2021-01-27 15:13:08

從腌面、三及第湯、捶丸,淺探客家人的美食態度

美食,是穿越時空的使者。

在美食接觸味蕾的瞬間,你便能感知來自不同時空的記憶,尤其是帶著童年記憶的故鄉美食。故鄉山的味道、水的味道、草的味道、天空的味道,轟然打開,全來了。

即便不是本地人,也能從美食中觸類旁通一些道理。2014年,王力宏先生在演唱會結束后吃消夜,遇到梅州腌面,直呼簡單美味,并感悟到了做音樂與做美食的同理哲學。的確,食物要美,既簡單,又不簡單。所以古人會悟出“治大國如烹小鮮”的奧義。

上好的美食,不僅有尋味者自己的記憶,還有久遠的文化美學,不妨用心體會一下。

盛行于梅州的是腌面。蘭州有牛肉拉面,武漢有熱干面,重慶有小面,成都有擔擔面,南京有鴨血粉絲湯,大同有刀削面,鄭州有燴面,西安有面,而梅州,有腌面和三及第湯。

腌的本義,是漬肉?!墩f文》里這樣解釋“腌”字:左邊是肉,右邊是把鹽覆在肉的表面上,這就是腌,即“用鹽浸漬食物”??图胰税选半纭弊诌M一步擴展,變成一種新的烹飪方法,例如腌面、腌粉,在已燙熟的食物中覆上調料后攪拌,使其美味又不失營養。

正如“釀”字的本義是利用發酵作用制造酒、醋、醬油等,客家人把“釀”變成一種新的美食制作方法,就是“把素食掏空后裝入肉制餡料做成葷素結合的食品”,比如釀苦瓜、釀豆腐、釀青椒、釀黃瓜、釀茄子、釀腸……

腌和釀這兩種烹調手法的創新,都可以更快更高效地使食材本味進行調和滲透,讓營養更加豐富??图夷腿藢の兜呐胝{方式還有很多。比如鹽焗雞的“焗”,原意是用蒸汽使密閉容器中的食物變熟。到了客家這里,那些鹽焗雞、焗咸魚、鹽焗鵪鶉蛋等是指將鹽或凈沙子下鍋炒熱,再將食物用莎草紙或者蕉葉包好,埋入熱沙或熱鹽中,蓋緊鍋蓋,用慢火焗熟。

梅州腌面(客名君 攝影)

釀苦瓜(圖蟲)

釀豆腐(圖蟲)

客家鹽焗雞(圖蟲)

梅縣味酵粄(客名君 攝影)

客家人歷史上經歷了六次大遷徙,從中原陸續來到贛閩粵地區,這里的山地和氣溫更適合種植水稻,而非小麥。因此,客家人的點心多是以稻米做的粄,模擬中原的餅食。食材的創新帶來了嶄新的口感,客家人用稻米造出了各種各樣的粄,發粄、甜粄、糯米粄、艾粄、筍粄、老鼠粄、味酵粄……不下百種。

《乾隆嘉應州志·物產》中載:“麥,大小二種,亦有百日麥。”梅州的本地麥過去產量極少。梅州腌面萌芽于水路運輸發展的20世紀20年代引自《梅州日報》2018年9月17日第9版“文化公園”版.,外貿漸次繁榮,大量外來的面粉進入面粉和魚露,從汕頭經過火船、電船運輸到梅城各個碼頭同上.。精制面條大規模生產供應則始于20世紀40年代中后期,機械制作的面條得以普及,價格下降。現代腌面加三及第煮湯搭配,則是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肉類充足供應之后。

要做出上好的正宗腌面,簡單而又不簡單,從中可見客家人對食物的態度。

首先,要選擇高筋生面。客家人普遍不喜歡“綿綿坨”的面條或者粉條,而偏愛口感筋道、Q彈的面。

其次,面的做法講究速度。把生面放進水里燙熟,面條上下翻滾,顏色漸從暗白變成淡黃,快速撥動幾次,然后用網漏撈起。撥動要快,讓面條迅速被熱力繚繞,并沁出小麥的香氣。面撈起后,將事先用豬油爆好的蒜蓉、蔥花加上魚露等調料澆在面上,老板娘就可以端出來了。

再次,料的制作講究鮮香。把蒜蓉磨碎,用油(多用豬油)煸至金黃脆香,加上適量鹽和魚露炒透撈起。此乃腌面是否好吃的關鍵。

魚露是什么?在黃豆較少的地區,人們常用魚露來替代醬油,特別是在閩粵沿?;驏|南亞地區。以魚、蝦為原料發酵而成,汁液呈琥珀色,味道鮮美。據說魚露含有十幾種氨基酸,其中賴氨酸、谷氨酸、天門冬氨酸、丙氨酸、甘氨酸、丙酮酸、富馬酸、琥珀酸等為人體必需,還有獨特的?;撬帷:玫聂~露是腌面味美的重要法門,但不易買到,其做法在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中介紹過。

也有人用沙茶代替魚露做腌面。沙茶醬起源于馬來地區,后傳至潮汕,盛行于閩粵地區。配料有花生仁、白芝麻、魚、蝦米、椰絲、大蒜、蔥、芥末、辣椒、黃姜、香草、丁香、陳皮、胡椒粉等。

深琥珀色的鮮美魚露(圖蟲)

蒜蓉辣椒醬是腌面的標配(客名君 攝影)

梅州腌面的調料中還有一味當地產的蒜蓉辣椒醬。不同于四川麻辣、貴州酸辣、湖南咸辣,梅州蒜蓉辣椒醬以當地產的小米椒為主料,集結蒜香、酸爽和甜辣各味,層次豐富,十分開胃。可我從小不吃辣,媽媽說吃辣會讓小孩子眼花、散神。

除此之外,腌面就沒有其他調料了??图胰讼騺碛昧虾唵?,卻要烹出好吃的本味,這個烹飪要求既簡單又非凡。“撈七撈八”就失去了“君臣佐使”的主次之分,按梅縣的說法,那將導致“味道唔清楚”??图饮}焗雞的用料就是一只原生態好雞,外加鹽、姜,不超三樣,連水都不加。可見,客家美食的做法本質上是一種基于經驗的knowhow,一種state-of-the-art。這種art在客家之地的村夫農婦手中,展露無遺。

客家人對食物原生態本味和鮮味的苛求反映在很多方面,完全照搬孔子的要求:“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潔,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惡臭不食;失飪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食物必須新鮮潔凈、維系本味,才能入口。至少我從小在梅縣的所見就是如此。梅州客家作為老廣的一部分,對食物其實極其挑剔,不好吃、不新鮮、不清楚、不生態、不靠譜的食材,會被毫不猶豫地嫌棄,哪怕在饑饉年代也是如此。

梅縣捶丸,取法周天子“搗珍”古法(客名君 攝影)

搗珍法做的牛肉丸、“跳丸炙”(客名君 攝影)

捶丸湯,也是梅州早餐常見的美食。就這梅州捶丸,在北京就做不了。需要凌晨現取鮮肉,并在取后一小時內將鮮肉(豬、魚、牛皆有)反復捶打成綿爛狀,去其筋腱,捶搗成肉茸,再勺舀成丸,稱為捶丸。捶丸,就是《禮記》所載中原“周八珍”之一的“搗珍”,當時是專供周天子享用的,至鮮至美,即“脄(同‘脢’,夾背肉)。每物與牛若一,捶反側之,去其餌,孰出之,去其皽,柔其肉”。在梅州,以葉劍英元帥家鄉——梅縣丙村的捶丸最為上品,丙村捶丸大、圓、嫩、鮮、彈,十分有辨識度。

這大概是客家人對中原美食文化的傳承,像孔子一樣食不厭精,天天享用周天子的美食。除了書里周天子的宮廷廚房和梅州街邊的小飯館,世上其他地方就沒見過和這完全一致的做法,也做不到那么精致、那么鮮美。潮汕著名的撒尿牛丸在口感、鮮度和本味方面是遠不及梅縣丙村捶丸的。其效果在南北朝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被稱為“跳丸炙”,因其彈性能跳而名。

腌面搭配的湯,叫三及第湯。這是用早晨剛取的生鮮豬瘦肉、豬粉腸、豬肝,加上新鮮野菜葉子做的湯。

三及第湯的營養、美味用當地俗話說,就是:“早上一碗三及第,上山打虎有力氣。”三及第湯被廣東省文聯、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南方日報》評為“廣東省傳統特色小吃”,在世界長壽鄉——蕉嶺縣長壽食品評比會上,被評為十大長壽菜肴之首。

一看“三及第”這個名字,就知道客家人極其看重功名,崇文重教。讀書人多,連喝個豬雜湯,也命名為“三及第”,似乎想從一碗湯里面體驗“一朝看遍長安花”的鮮爽。在科舉時代,狀元、榜眼、探花為殿試頭三名,合稱“三及第”。有文章說三及第來自清末粵西狀元林召棠(廣東吳川吳陽霞街人),林狀元喜歡用豬肝、豬肉和豬粉腸煮湯。不過,林狀元是吳川人,在梅縣之外卻較少見三及第湯,故事邏輯不成立,大概率此湯應是梅縣人自己發明的搭配和做法。

腌面、三及第湯(客名君 攝影)

客家人吃青菜,從自家菜地里采摘后馬上清炒,那種自帶氨基酸的鮮甜,實乃最高級的“人間至味是清歡”。在梅縣,三及第湯用的野菜葉堪稱一部藥食同源的小書,體現了客家人就地取材用于日常養生的習慣和智慧,以及喜好“食野”的飲食特點。這也是源自中原文化,客家人喜歡吃的很多野菜在《詩經》里都是當時中原的主菜。比如苦荬菜,就是“薄言采芑”的“芑”,其他地方則少見有種的,在北京根本買不到;比如梅州家家戶戶春天必吃的蕨,是“言采其蕨”的“蕨”,別的地方吃蕨遠不及客家地區那么盛行,且品種也不一樣;還比如“生葛”和紅薯葉子,在客家常吃,其他地方則不多見。

三及第湯的配菜(客名君 制圖)

尤瓦爾·赫拉利在《人類簡史》中說,與其說人類掌控了小麥,不如說小麥把人類掌控了??图胰讼渤砸安?,緩和了這種被稻谷和小麥掌控的局面,直接在生態中獲得營養,反客為主,或者將本地野菜馴化,取其口感和適應性,不失為一種生存之道。

三及第湯中的野菜有明目清肝的枸杞葉、健胃消食的蘿卜青(纓)、清熱解毒的一點紅、能降血壓的鬼針草、清熱除火的甜菜葉、止咳消炎的白苞蒿(珍珠菜)、止血生津的苦荬菜等。

梅州人做湯,一定要夠“清楚”,君臣佐使不能亂,乾坤朗朗做好湯。五指毛桃湯就是五指毛桃味,苦瓜湯能品出苦瓜清香,枸杞湯能有枸杞清氣。“唔清唔楚”“撈里撈窖”的混沌湯,則免談。

做三及第湯,須先把粉腸洗凈(必須洗凈)、切段,豬肝、瘦肉切薄片,下花生油、鹽、胡椒粉、薯粉稍微醃制,放入由腔骨(客家人又叫“筒骨”)熬制的沸騰湯底中,用筷子攪拌至剛熟,最后加上野菜葉,撒適量鹽,出鍋。少量薯粉可以讓三及第的味道更可口,肉更嫩。

湯端出來的時候,野菜葉子清香滑嫩,豬肝回甘綿長,粉腸繞繞韌韌,豬肉清甜可口,湯底味道鮮美、營養豐富。一口香面、一口清湯,這就是客家人心目中的標準吃法了。

此外,客家人也常用加紅曲米的酒糟、石扇咸菜梗做三及第湯,則又是另一種溫補和營養。如此,客家美食簡單,而又不簡單。民間日常,拿出烹小鮮如治大國的心態來,做出周天子的美味“搗珍”,做出名雅、味鮮、本真、讓人尋味的“及第湯”,才叫正宗。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亳州市| 凌源市| 咸丰县| 铅山县| 通海县| 宜兰市| 奉贤区| 蓝山县| 兴文县| 富顺县| 西宁市| 漾濞| 濉溪县| 土默特右旗| 阳东县| 柘城县| 肥城市| 亳州市| 淮安市| 新巴尔虎右旗| 资兴市| 柳河县| 新竹市| 凭祥市| 高陵县| 龙南县| 大化| 保山市| 莆田市| 万山特区| 綦江县| 张家口市| 当雄县| 黄梅县| 洛扎县| 卢湾区| 宜都市| 河西区| 汝城县| 原平市| 昌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