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返鄉創業故事:創業鋪就脫貧致富路作者名: 操家齊本章字數: 2690字更新時間: 2021-01-27 15:09:37
創業受挫壯志未酬的農民工
受訪者基本情況
性別:男
年齡:52歲
籍貫:湖南省武岡市鄧元泰鎮華塘村10組
婚姻狀況:已婚
文化程度:初中
打工時間:1991年至今
創業類型:創業失敗(開瓦窯,販賣水果等)
創業地點:湖南省武岡市鄧元泰鎮華塘村
訪談時間:2019年1月24號

武岡市是一個歷史古城,是“鹵菜之都”,最著名的就是鹵豆腐,但是由于鹵豆腐保存時間不長,而且外面吃的口味不一樣,所以鹵豆腐并沒有傳播得很遠。著名的鹵豆腐品牌也不多,例如法新豆腐、多磨好吃等。所以這里主要還是以農業、種植業為主。我采訪的這位是一位老農民,年輕的時候也曾出去闖蕩過,經過一番交談,發現他知道的也很多,所以選擇了他作為第一位訪談對象。在場的還有他妻子,主要在家做家務和當季賣葡萄。講明來意后,他愉快地接受了我的訪談。
訪談員:您今年多大了?
受訪者:52歲了。
訪談員:您在家里做工之前去外面打過工嗎?
受訪者:去廣東打過工,和孩子他舅舅一起去的。
訪談員:是去打的什么工呢?
受訪者:建筑工,那個時候我大女兒剛出生,我就出去了。
訪談員:您當時有自己創業當老板的想法嗎?
受訪者:有,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主要沒有資金。
訪談員:現在為什么會創業呢,是因為有了資金嗎?
受訪者:因為車子(拖拉機)沒有生意,只有去自己做生意。
訪談員:哦,可是賣一車西瓜不是要更掙錢一點嗎?
受訪者:賣一車西瓜,一天也只能撈(賺)兩百多塊錢。
訪談員:可我記得兩千多斤西瓜就能賺幾百呢?
受訪者:賺五六百塊錢,那得要兩天時間啊。
訪談員:那賣葡萄掙錢快一點嗎?
受訪者:賣葡萄輕松一點,村里有一個葡萄園,去那里批發,然后再在家門口擺個攤賣就好了,但需要凌晨三四點就起來,去摘葡萄、擺攤。有時候生意不好,賣不完,剩下的葡萄過了夜顏色就變了,往后降價也不好賣,因為大家買葡萄都是挑顏色新鮮、味道甜、還便宜的;賣西瓜還要去人家茅坪西瓜田里摘,再運到城里去賣;收谷子是寒月里,沒有生意的時候到農戶家里收谷,然后到大米場去送;賣甘蔗是去水果市場批發,然后下鄉去賣。
訪談員:之后不再收谷了是因為谷是潤的,不好賣?
受訪者:嗯,一是有些谷潤,二是收谷子的差價小,掙不到錢,三是農戶慢慢都有了車,可以自己送到糧站賣了。
訪談員:收谷的時候看不出谷潤嗎?
受訪者:看不出來啊,農戶們把潤谷放在袋子下面藏著,袋子上面給你放點曬干了的,我不可能一袋一袋地倒出來檢查。
訪談員:那為什么不賣西瓜了呢?
受訪者:西瓜也不好賣。
訪談員:對,外地瓜來了,還比本地瓜便宜。
受訪者:是。
訪談員:那您現在是在做什么呢?
受訪者:現在是在搞運輸和做小工。
訪談員:您之前去廣東打工的時候順利嗎?
受訪者:那真是最困難的時候啊,那個時候我們連飯都吃不起,在廣東做了三個月工,都沒有得到一分錢。
訪談員:打工沒有掙到錢?
受訪者:被騙了,和孩子他舅舅一起做完了那個工地上的活,等著領工資,誰知道包頭拿錢跑了,那個時候去了十幾個(農民工),沒有一個人拿到錢。
訪談員:那你們是怎么回來的?
受訪者:之后只能又重新給別人做了點工,攢了點路費才回來了的。
訪談員:您回來之后就是開拖拉機嗎?
受訪者:沒有,回來后去做瓦。又做了兩年瓦,有了點錢才買了輛拖拉機,開拖拉機。
去廣東打工之前他在家里和四五個人合伙開的瓦廠,開了三年,后來大家覺得利潤不高,而且特別辛苦,要24小時在那里看著那個窯的火,不能讓它熄滅,還要自己挑擔子,太累了,就散伙了。他用賺了的錢買了一輛爛拖拉機,沒掙到什么錢,就又去廣東打工了。回來后又做了兩年瓦,這次是給別人打工,結果窯要拆了,就又回來開拖拉機了。因為他們這里治安不好,買了一輛新的第二天就被偷了,沒辦法又買了一輛。
訪談員:那您還會嘗試再次創業嗎?
受訪者:不想了,年紀大了。現在只想把兒女養大(供完大學)就可以了。
訪談員:您對于現在的農村創業扶持政策了解嗎?
受訪者:農村創業扶持政策?了解得不多,我們這里也沒有人來指導。
訪談員:那我們村有人創業嗎?
受訪者:有倒是有,就是不多,就有些養青蛙的、包田的。
訪談員:包田的有補貼嗎?
受訪者:有補貼。
訪談員:那養青蛙的呢?
受訪者:養青蛙的可能沒有補貼,因為沒有立項目。
訪談員:去年漲大水,青蛙全都跑完了,養青蛙的豈不是虧本虧大了?
受訪者:對,去年大家的青蛙都跑完了,虧了不少,有個人第一年養,誰知還漲大水了,他有點倒霉。
訪談員:第二年呢?
受訪者:青蛙跑了后,虧了10多萬元啊,他就去廣東打工去了。
訪談員:葡萄園有補貼嗎?
受訪者:沒有補貼,葡萄園是私人的,沒有注冊,就沒有補貼。
訪談員:那個水果冰凍廠呢?
受訪者:水果冰凍廠是水果冷藏倉庫,前幾年,有一個投資商,拿了100萬美元來我們鄧元泰這里修水果冷凍倉庫,到國投所要場地,但是國投所不給他批,他就拿著錢回去了,回長沙開了一個賓館,后來鄉政府又派了人去找他回來,人家不來了。
訪談員:嗯。
受訪者:他要租的那個地方是漁塘人的,那里有一個大巖洞,他打算利用巖洞把那里修起之后,把那個巖洞擴寬。鄉政府不肯嘛,他就在隆回修起了水果冷藏倉庫。
訪談員:嗯,那在隆回發展得很好?
受訪者:當然了,水果冷藏倉庫對當地人有好處啊。
訪談員:是啊。
受訪者:一是增加了當地的財稅,二是增加了就業機會,讓大家有工作做,買水果還方便。
訪談員:政府要出臺什么政策才會讓您再次創業呢?
受訪者:一是給我們貸款不要利息,二是地方政府要大力支持,派個技術人員來指導或者開個技術培訓班,沒有技術什么都干不了。
訪談員:現在農民若不是出去打過工,是不是就沒有技術,只會種田?
受訪者:對,在農村種田的農民哪來的技術,沒有技術怎么創業?如果有專家來指導或者是在廠里學做點什么(在廠里打工),還差不多。
訪談員:您做生意的時間都不長啊,想過一直做生意嗎?
受訪者:暫時還沒想過,因為現在有運輸跑,就不想做生意。做生意太累,要起早貪黑,要天天走路,還要天天喊(吆喝)。
訪談員:但是做生意不比運輸掙錢快點嗎?
受訪者:不快。做生意還不如跑運輸,也就是拖貨,拖貨還輕松點,來錢還快點,要是有貨拖誰還去做生意啊。
訪談員:那舅舅也是因為沒有貨拖才去種西瓜的?
受訪者:嗯,對。
訪談員:好的,謝謝您的配合。
訪談員手記
訪談完這位農民工之后,我覺得他們真的不容易。那個時代,他們家里窮,讀不起書,只能讀完初中或者小學就出去打工做體力工作,直到現在有的農村的情況也是這樣的。教育程度不太高,大多數人感覺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所以教育對農村來說真的很重要。他們感嘆還是現在的政策好啊,跟著黨走富起來,鼓勵創業的第一步就應該是政策落實到位,官員不中飽私囊,這樣老百姓才有干勁,困難才會少一點,富起來的腳步才能快!
(訪談員:寧波大學外國語學院 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