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鄉創業故事:創業鋪就脫貧致富路
- 操家齊
- 5820字
- 2021-01-27 15:09:36
一位勤勞肯干的養豬場場長
受訪者基本情況
性別:男
年齡:62歲
籍貫:湖南省武岡市華塘村10組
婚姻狀況:已婚
文化程度:初中
打工時間:20年以上
(先前就是自己開扶手廠,再后來就是回來開養豬場)
創業類型:正在創業
創業地點:湖南省武岡市華塘村10組(我家對面山上)

將近過年,武岡的冬日陽光還是炎熱無比,我又開始了新一天的調研訪談。我是從我爸那里聽說的,對面養豬場新開起來了,那塊地方以前是賣給了一個學校當研究基地的,但是一直空閑著,所以就租給了養豬的人。先前是一個姓肖的老板在養豬,養香豬(黑黑的),12元一斤(當時普通的豬肉一般8元一斤),差價太小,香豬投入大回本慢,而且也很難養,只吃青飼料,要一年半才能長到100多斤,所以后來欠債越來越多(入不敷出),就開不下去了,才有現在這個養豬場。這是一個姓羅的老板,做飼料生意,名下開了幾十個養豬場,用來銷售飼料,技術人員也是他們公司派來的,不過由于他是外地的,回去過年了,所以未能采訪到他,只采訪了場長。
我去的時候,場里放假了,所以應該不是很忙,我走了十幾分鐘后就到了。首先見到的是一塊大招牌“武岡市鴻興龍鄧元泰鎮李子園養豬場”,然后還有一個告示“外來車輛和人員一律禁止入內”。我先去大門旁邊的消毒室里進行了幾分鐘的消毒。
消毒室
進去后看到了一輛衛生車(用來運豬的排泄物的),還有一片桂花樹(是之前那個肖老板種的,還連著原來的豬欄一起賣給了他們),接著,我遇到了正在喂豬的一位工作人員(場長的愛人),她熱心地帶我們去找場長,我們在路上交談了一番:

訪談員:今天氣溫都到27℃了。
受訪者愛人:下雪的那時候豬場超過30℃。
訪談員:(驚訝)這么高的溫度豬不是都熱壞了?
受訪者愛人:它怕冷啊,沒有這么高的溫度,豬就冷。
訪談員:30℃是人工加熱嗎?
受訪者愛人:(指給我看)用電嘛,用電熱板和電熱燈啊。
訪談員:那喂豬不容易啊,以前喂豬還是在家里喂。
受訪者愛人:以前喂豬容易多了,現在喂豬,豬比人還要貴氣點(音調突然升高,深有所感啊)。
訪談員:大母豬當然得吃好點了。
受訪者愛人:不是,是豬崽崽,賣豬崽崽。
訪談員:你們是賣豬崽崽,不賣肉啊?
受訪者愛人:不賣豬肉的。
訪談員:賣豬崽要比賣肉掙錢嗎?
受訪者愛人:那當然比賣肉掙錢啊。
看到這些新修的豬舍,筆者開始與旁邊這位工友交談。
訪談員:這些都是今年才修的?
工友:對,全是今年才修起的。
訪談員:那去年呢?
工友:去年是一些老欄啊,今年是拆了老欄換新欄。很多豬舍都還是扯了一張薄膜,還沒有裝好門。
然后我看到了一個機械化鏟屎工具,還有很多樹,夏天可以遮陰,給豬舍降溫,夏天的話會開一路的風扇,還是很涼快的。
路過分娩室和育懷舍后我終于在最里面的房子里找到了受訪者——養豬場場長,他正在統計做工的農民工的工錢,聽說我的來意后,很快就同意了我的訪談請求。
訪談員:您開豬場之前是干什么的呢?
受訪者:我是做木工的。
訪談員:您不是在外面開廠的嗎?
受訪者:在外面開了一個扶手廠。
訪談員:開得挺好的,怎么后面回來了呢?
受訪者:開得好,但是之后把廠給了佳佳(他二兒子)管理,就沒有做了。
訪談員:退休了對吧,之后在家里做木工了?
受訪者:嗯,在家里做了三年木工。
訪談員:做木工蠻掙錢的。
受訪者:在家里做了三年木工掙了點錢。說起開豬場,那天晚上羅老板打電話給我,說開豬場,只能參股,參了股才把隊上人的工作做通了。
訪談員:這片山是我們隊上的?
受訪者:不是,是學校的,我們隊上賣給學校的。之后隊上人說要收回,經過反復協商,最后說用來開豬場。
訪談員:還好。
受訪者:嗯,反正這塊地學校沒有人來管了,那個時候是賣給學校給學生做實驗基地的,但是現在(豬場)是亂七八糟的,沒有學生來,學校也不要這個實驗基地了,就可以收回啊。
訪談員:這里原來是個實驗基地啊?
受訪者:對,之后羅老板同意我們參股了,參了股就開起了這個豬場。
訪談員:然后你就干起了場長?
受訪者:沒有,剛開始場長是別人當的,我是去年5月1號才來的,在這里搞管理,之后在這里把豬欄修起,然后回家里做了一年扶手,把家里的工做得差不多之后,因為豬場場長夏老三干了半年就不肯干了,要我進來。來了累死人了,比做扶手還累。
工友:今年因為是修豬欄,要累蠻多。
受訪者:我剛進來的時候,天天開一輛耕草機或者割草機,每天累得全身痛。
訪談員:冒昧問一下,您場長工資高嗎?
受訪者:(笑了一下)場長的工資是場里最低的。
訪談員:那他們做工的呢?
受訪者:一個月只有兩千多塊錢。
訪談員:不是還有分紅嗎?
受訪者:沒有,分紅是給晴晴(他大兒子)的。
訪談員:你不是參了股的嗎?
受訪者:名義上是我參股,但實際參股的錢是晴晴出的,我只是在這里搞管理,他(羅老板)說(工資)多少就多少唄。
訪談員:才兩千多塊錢,太低了,讓羅老板漲一漲工資。
受訪者:這里的工人都有兩千六百塊錢一個月(他愛人也在這里喂豬),我是覺得我第一個參了股,既然來了,就要做好。雖然工資低,但也比做扶手掙的錢要多一半。
工友:而且還自由點。
受訪者愛人:幾乎天天都在這里忙,過不得年過不得節,過年的時候大年初二就來了。
受訪者:今年拜年的親戚來都沒人接待。想起那個時候買這塊地也是我起的頭,吃了好大的虧。煙都買了好多,天天找人談這事。
受訪者愛人:不過,在這里住可以省下生活費,因為吃住盡在這里。
受訪者:開了這個豬場,在這里搞管理,什么事都要你負責,要是沒管好,別人會笑話的,會說辦個豬場都辦不好。否則,誰愿意吃住在這里啊。
訪談員:真的很辛苦,養豬不容易啊,對了,不是有那個農校會派指導人員來嗎?
受訪者愛人:派來的還不都是些大學生。
訪談員:是不用支付報酬的嗎?
受訪者愛人:那不是的,是要開工資的。
受訪者:不是我們給開工資,是公司給他們開工資。
工友:那些大學生是飼料廠派來的,都是些獸醫,都是專科的,他們是飼料廠開工資的。
受訪者:因為買他們的飼料,所以才派人來啊。
訪談員:如果出了問題,就他們負責?
受訪者愛人:出了問題就打電話,然后就會有人來。
受訪者:這些“專家”盡是些獸醫專科。
工友:大專學生和本科學生就不同了,本科生能到這里來?這里一般來的都是一些學獸醫的大專生,現在是廣東的和創公司在這里管,出了問題給他們打電話,他們就派一個“專家”來,其實就是個學獸醫的專科生。
訪談員:太隨便了(憤慨)。
受訪者:一直就這樣搞,沒有人能奈何得了他。前面那個專家就不來管理我場里的問題,后來場里出了事,那個和創公司都不知道。之后來問當時的場長,問他打過那種疫苗沒,那個場長說一直沒有進過這種疫苗,之前購進的疫苗冰箱里還有好多,就說明那個專家沒有用過,造成十幾萬元的損失啊,就這一陣子的事。
訪談員:那豬崽都死了?
工友:一天死了二十幾頭啊。
受訪者:昨天送來了飼料,光是加藥就加了四千,只能喂兩天。
訪談員:成本大啊。
受訪者愛人:都是些保健藥。
受訪者:主要是疫苗問題啊,要打國外生產的疫苗。后來和創公司就認為是自己發現出來的問題,和我們聯系,其實不是他發現出來的,后來問這個場長打了活苗沒有,場長說宮胎疫苗沒打,最后豬崽死了四五百頭。
訪談員:這么大的損失啊。
受訪者:四五百頭豬崽啊,和創公司就悟起(認為)是那個專家告訴我們的,其實是我們直接問那個場長的,不打不行嘛,沒有進過這種疫苗,我這里沒有掛起賬。
訪談員:那這件事他們負責嗎?
受訪者:當然了,有錢在這里的,疫苗飼料和技術指導都由他們提供,要他們賠24萬元,后來他們耍了賴,就只要賠20萬元。
訪談員:就是他們負責?
工友:是因為他們沒有提供(疫苗),這損失不就是他們負責。
訪談員:那之后他們賠了嗎?
工友:到現在還沒有賠。
受訪者:我們廠里沒有做過生產報表,也沒做過工作流程,所以當時不知道有沒有打疫苗,然后我們就自己找了一個專家來打疫苗。專家來了后,說打不得,又回去了,就沒有打,之后就開始死豬。
受訪者愛人:這個單系豬很難喂養,美系豬好喂一點。
受訪者:到現在已經淘汰幾十頭母豬了,豬崽死了四五百頭,后備豬也死了好幾頭了,造成好大的損失。
訪談員:當時立項目沒有補貼嗎?
受訪者:沒有。
訪談員:銀行貸款利息低嗎?
工友:我們這種大型豬場貸不到多少款的。
訪談員:立了項目不是有農民創業優惠政策嗎?
受訪者:現在老板都是在借私人的錢運作這個豬場的,一塊錢一月一分的利息。
訪談員:銀行不起作用嗎?
工友:沒有擔保,銀行不借錢給你啊。
受訪者:銀行來豬場看了看之后,認為這個不掙錢,不能作為擔保,就走了。
工友:可能是怕擔風險,銀行不敢貸。
受訪者愛人:養豬總是要擔風險的,比如非洲豬瘟,處理豬瘟都是用電打的,豬場全都倒閉了。
訪談員:羅總為什么要來這里開豬場啊?
受訪者:他是個做飼料生意的,已經有一個公司叫鴻興龍公司了,在武岡市可能是最大的一個公司。他是武岡市的飼料總代理,獸藥總代理。
受訪者愛人:是到處賣飼料、獸藥的。
訪談員:然后就自己開豬場?
受訪者:自己開豬場才有銷路,才能賣得掉飼料,養豬的都要去他那里買飼料,他的公司也批發飼料給零售商。
訪談員:羅老板公司的服務范圍很廣呢,賣飼料、開豬場、豬場賣豬崽,買豬崽的人也要去他那兒買飼料?
受訪者:對。
訪談員:買豬崽的顧客一般都是哪些人?
工友:大多是羅老板到處聯系的一些客戶。
受訪者:綏寧那兒的人都來我們這里買。
訪談員:銷售方面都靠羅老板嗎?
工友:當然啊。
受訪者:他名下有八九個豬場,去年關閉了幾個,今年又建起幾個。
受訪者愛人:豬場里養了這么多豬崽,如果一個月沒有銷量,就不得了。豬崽就長到四五十斤了。
訪談員:那就不是豬崽了啊,用來當胖豬養算了。
受訪者愛人:如果沒有老板推銷,估計就得這樣了。
受訪者:那八九個豬場中有兩個是賣豬崽的,一個是這個,一個是鄧家鋪豬場,其他的是養胖豬的(用來賣豬肉的)。
工友:如果不這樣,豬賣得完?
訪談員:銷售渠道是網上銷售的?
受訪者:可以自產自銷的嘛(賣給其他的豬場用來養大再賣豬肉),不愁。
受訪者愛人:前一陣,一只豬崽四五十斤,每只只有400塊錢左右,當時沒有賣,誰知長著長著就40多斤一只。
工友:豬就是越大個越好。
訪談員:(疑惑)那是大個的值錢還是小個的值錢啊?
工友:那肯定大個的值錢啊。
受訪者愛人:每頭豬要30斤以上,30斤才能賣400多一頭。
訪談員:那養到50斤還賣得掉嗎?
受訪者:賣得掉,剛開始是600塊錢一頭,不過,馬上就跌到400塊錢一頭了。
工友:那純粹是虧,如果一直是六七百錢一頭,就能掙好多錢了。
受訪者:剛建廠的時候是900塊錢一頭,也有1000塊錢一頭的,最高的有1200塊錢一頭。
受訪者愛人:但之后因為豬肉漲價,到今年二三月份(農歷的),也沒賣出去一頭豬。
訪談員:怎么回事?
受訪者:養豬養不好,就掙不到錢。比如,價錢貴了豬賣不出去,價錢低了豬又太多。
訪談員:價格低的時候就是供過于求,那個時候還賣不掉嗎?
受訪者愛人:當然賣得掉,而且賣得太快。顧客來買豬,沒有啊,豬太小,還沒長到能賣的重量。
他開始算一頭豬崽要多少成本:藥品、飼料、疫苗等,加起來原來是1萬多元,現在一個月恐怕是要6萬元。
訪談員:那成本太高了。
受訪者:多養了一些豬,雖然賣的錢翻倍了,但藥品也翻了倍。
訪談員:是藥品貴?
受訪者:不是貴,是用得多。如果不給豬用藥,豬得死完。
訪談員:成本還是要比售價低嘛。
受訪者:怎么會?400多塊錢一頭的豬基本上沒有利潤,因為養大一只豬的成本要380塊錢左右。
訪談員:那要賣400塊錢一頭,每只就只掙幾十塊錢?
受訪者:一頭400塊錢的豬,成本是380塊錢左右,也有370塊錢左右,但搞得不好也會是410塊錢,每只豬如果用點藥品,再多喂點飼料,它長得快一點,那不出問題成本就要到410塊錢了。
如果母豬出問題,就完了,為了不讓母豬死,需要注射260塊一瓶的血清,這要是加到里面去,成本就高了。之前有一次,小豬活苗沒有及時打,藥品就花了一萬多塊,但不打的話,豬死了損失就是十幾萬塊。
訪談員:那一頭豬一次大概生多少只豬崽?
受訪者愛人:有生十七八只的,也有生20只的。
訪談員:一個月大概會死多少?
受訪者愛人:熱天還死得少點,冷天死得多,因為熱天有風機,冷天一生病可能就會死四五百頭。
受訪者:渠道里有水,夏天用風機吹到豬場,就是水霧,涼快得很,但也使得豬場里電費用得多,電費一個月最少兩萬多塊錢,不過現在好了,政府對豬場有電費減半的補助,去相關部門辦了手續后,現在每個月的電費只要幾千塊錢。
訪談員:別的企業有這個補助嗎?
他:那沒有的。
訪談員:損失的豬有沒有補貼?
工友:沒有,只有給母豬入保險,死了后有保險賠償,1000塊錢一頭。
受訪者:但是入保險也要先交了錢才行,而且死一頭母豬才賠償1000塊錢。
受訪者愛人:只有母豬才能入保險,豬崽就不行,但多數時候死的都是豬崽,前一陣下雪、下雨,一天死七八頭,心疼得喲。
受訪者:還有就是環保設施用錢用得太多,不用又不行。
訪談員:環保方面政府應該有補貼的。
受訪者:有,但發到我們手里的很少。
工友:現在創業好難,沒錢哪能創得起業啊!
受訪者:沒有在家里做扶手輕松啊。
訪談員:這生意是羅總的,您不是只拿工資嗎?
受訪者:沒這么簡單,我是參了股的,豬場盈利的話要分紅的。豬場到現在為止投資了五六百萬了,利潤卻沒有多少,但是羅老板可以從賣飼料和獸藥掙到錢,那個錢就是人家自己的了。
訪談結束后,我跟一位工友邊走邊聊。
訪談員:上個月死了多少頭豬啊?
工友:死了四五百頭吧,所以又請這個場長來了,之前那個場長管理不好,總是死豬,這個場長是負責管理設施,那個場長就讓負責配種和抓豬。這個月又死了300多頭。
訪談員:怎么回事?
工友:那個時候天氣太冷,就拿薄膜把裝滿豬的車給全部封了,誰知道運到那里就悶死了,那個薄膜封得太嚴實了,一次損失就是一萬多塊啊。
訪談員:那豬場一年能掙到多少錢?
工友:那要看豬的行情,如果行情好一年就可以掙幾百萬塊,聽說風云坑的那個豬場,如果行情好,每個股東就分得到四五百萬塊,他們那里都是大股東,一年能掙一千萬塊。

風云坑的豬場旁邊的水庫 庫長公示牌
訪談員:好的,謝謝,我要了解的暫時就只有這么多了,如果還有不懂的我以后再來問您。
工友:好。
訪談員手記
我的訪談到此就結束了,我的感受就是創業在我的家鄉不興盛,老百姓沒有激情創業,主要還是因為創業太難了,成本太高,而且政策承諾的補貼沒有到位,政策宣傳也不到位。就像這個養豬場,只有用電的補貼,其他的環保補貼和政策補貼都沒有享受到,所以導致創業困難重重。我認為國家光有好的政策,但地方沒有實施好,是沒用的,只有地方政府都支持了,成了創業者的堅實的后盾,這樣農民才能有激情回鄉創業。
(訪談員:寧波大學外國語學院 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