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鄉創業故事:創業鋪就脫貧致富路
- 操家齊
- 2255字
- 2021-01-27 15:09:32
湖北麻城市黃土崗鎮堰頭垸村村委會負責人訪談
受訪者基本情況
性別:女
年齡:42歲
籍貫:湖北省黃岡麻城市黃土崗鎮堰頭垸村李家垸
婚姻狀況:已婚
文化程度:高中
訪談地點:湖北省黃岡麻城市黃土崗鎮堰頭垸村李家垸
村里支書安排王書員配合我的調研工作,因此我的訪談對象是王書員。王書員年紀不大,但眼光銳利,看事透徹。村里這幾年發展很不錯,得益于村支書的個人能力和魄力以及廣大村民干部的努力。
訪談員:王書員您好,我需要向你了解一下村里的情況,特別是關于創業方面的,請問可以嗎?
受訪者:可以的。
訪談員:我可以錄音嗎?
由于我的疏忽,訪談中才打開錄音機,因此錄音不全,幸而前半部分數據記在了紙上。
受訪者:還要錄音?
訪談員:這個錄音就是用來方便我整理文案的,不用上交的。受訪者:噢噢,可以的。
訪談員:好的,那咱們開始吧。我首先需要了解村里的基本情況。我們村現在大概有多少人呢?
受訪者:我記得是2560人左右。
訪談員:那男女分別是多少人呢?
受訪者:男性1500人左右,女性1060人左右。
訪談員:這些數據您都記得?
受訪者:是的,因為每年都要統計上報,一般都是經我的手。
訪談員:那這其中有多少勞動力呢?
受訪者:勞動力在1630人左右,剩下的都是小孩子和老人、病人、殘疾人。
訪談員:村里有多少田地呢?種(田地)的人多不多?
受訪者:水田有1400多畝,旱地少點,千把畝左右,大部分都有人種,畢竟是農村嘛。
訪談員:那大部分都是老年人種吧?
受訪者:是的,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也有一些年輕婦女(在種田地)。
訪談員:那村里的經濟狀況呢?
受訪者:去年的村集體收入是14.7萬元。
訪談員:這么少嗎?
受訪者:不少了,有的村才5萬元呢。我說的是村集體收入。
訪談員:村集體收入是指什么?
受訪者:就是村里的收入,比如賣村里的公共資源賺的錢、出租村里的場地賺的錢,我們這邊(的村子)大多沒有什么資源。
訪談員:哦哦,那村里普遍村民的經濟狀況如何呢?
受訪者:在鎮里排名不錯,但比不上其他鄉鎮的(村子)。
訪談員:為什么呢?其他鄉鎮有資源嗎?
受訪者:嗯,比如福田河(鎮)的菊花種得好,而且他們村民大多出去打工早,賺錢早。
訪談員:我看我們這邊的油茶不是不錯嗎?
受訪者:這幾年才開始發展,因為村里勞動力不夠,很多人也舍不得把好的(耕)地種植油茶,因此規模還不夠大。主要是年紀大沒有打工的人在弄,打工的回家弄這個(油茶)也劃不來(不合算)。
訪談員:就是說我們這邊(的人普遍)出去打工比較晚是吧?
受訪者:是的,我們這邊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打工潮)的,福田河(鎮的人)要早些。
訪談員:嗯,我聽說我們村貧困戶比較多是吧?有多少人呢?
受訪者:我們村是重點貧困村,一共有240多戶貧困戶,共計620人左右。
訪談員:這么多啊,都接近四分之一了。
受訪者:是呀,人數接近四分之一,戶數接近三分之一了。
訪談員:那致貧原因是什么呢?
受訪者:大多數都是因病致貧,五保戶也不少。
訪談員:那他們打算怎么脫貧呢?
受訪者:嗯……發展油茶、菊花和板栗吧,再就是外出務工。
訪談員:那現在大概有多少人在外地打工呢?主要去向是哪里?
受訪者:在外地打工的有830人,剩下的都在家里務農。主要去向是武漢和廣東那邊吧,就是在工地上(工作)以及進廠(工作)。
訪談員:那返鄉創業的農民工多嗎?
受訪者:不多。
一共列舉了7個對象,一個外地創業,一個種植果園,一個清明花場,剩下的4個都是養殖業;其中清明花場和兩個養殖的對象已經深度訪談過,外地創業的資本已達幾千萬元,村支書多次聯系勸說其回鄉發展,但沒什么效果,因為他們這種往往追求高利潤,這在農村很難做到。
訪談員:那創業的行情怎么樣呢?能不能賺錢?
受訪者:賺錢肯定是能的,要不(他們)也不會搞,村里還是很支持(村民創業)的。幾年前有個從外地回來辦廠的,好像做液晶顯示屏,從廣東那邊進的配件,利用這里的勞動力組裝。村里直接把(廢棄)學校二樓給他們用,一年都沒有收租金。
訪談員:那后來怎么沒有搞了呢?
受訪者:做出的(產品)有問題,在這邊檢測好好的,拉到廣東那邊就不行了。以為是溫度的影響,又特地裝了空調,還是不行。一年下來光賠錢,就不干了。說實話,農村里做這種精度高的東西也不合適,他們(大大咧咧)不曉得控制。
訪談員:那村里有沒有打算擴大那些企業的規模呢?
受訪者:村里當然想,但是條件不允許啊。一是村里沒有錢,二是養殖和清明花沒得擴大的潛力;養殖得有市場,清明花是季節性的。我們能做的就是支持他們,幫他們申報各種補貼,至于最后能不能拿到我們不能保證。
訪談員:好的,明白。那村里知道上面對農民工創業有什么扶持政策嗎?
受訪者:有補貼,還可以提供貸款,養殖的可以提供保險(牲口意外死亡有補貼)。
訪談員:(我拿出從鎮上人社服務中心拿到的政策單子)這上邊的政策您知道嗎?
受訪者:(仔細讀過后)沒聽說過,有這么多政策嗎?
訪談員:我也不知道,不一定能夠落實。您覺得現有的政策落實得怎樣呢?
受訪者:感覺不理想,因為上面也沒有那么多專項撥款。
訪談員:哦哦,好的。我的問題大概問完了,您還有什么想說的嗎?
受訪者:沒有了。
訪談員:好的,謝謝您的配合。
訪談員手記
感覺村干部是一個很尷尬的職位。本來村民委員會作為基層群眾自治組織,應該并且需要具有較多的權力,但實際往往自主權不大。相關政策和規定也不能因地制宜。此外,一些村干部是具有雄心壯志的,他們渴望建設好自己的家鄉,但苦于沒有相應的政策和資金。
因此,實際的村干部可能更多地限于執行文件和政策,自治組織應該具有的生命力不足。他們既要履職盡責,又要維護村民,的確很難做。這一點值得同情。
(訪談員:西安交通大學 戴宏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