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華也想回家。
丈夫儺祥從六歲就分離的親戚,伊華就更陌生了。尤其是在離家千里之外的東北城市,伊華就像是遠道而來,看到大觀園的劉姥姥,乖乖呆在旁邊,看著親戚之間互相寒暄,什么話也說不上。
常年干農活,伊華的皮膚老化得有些嚴重,比起一屋子油頭粉面的“城里人”來說,實在是有點“特別”。
這次來的伊華已經穿上了自己最好的衣服,但是和其他人相比,還是灰蓬蓬的沒有色彩。
人群里有位不知道是誰的親戚,發現了局外人一樣手足無措的伊華,和著急回家的陶樂,擠過人群,送來了一個不知道哪位親戚家的一個孩子,就是陶晨。
“快來認識一下,這是陶晨,這個小妹妹叫什么名字呢?”
大概小孩子之間都會有共同語言吧。
可是產生共同語言需要有個大前提,那就是方言一致。
伊華操著一口方言回應對方標準的普通話,得來的,是對面人疑惑的表情。
“這是我父親儺祥,這是我的母親伊華,我是他們的四女兒淑香,然后這孩子是我二姐淑哲的孩子,陶樂。”
“哦~歡迎歡迎,哎呦,小輩兒都這么大了,咱真是老了!”
“不老不老,年輕著呢。”
“你那叫老當益壯哈哈哈……”
“快,陶晨啊,去陪小妹妹去玩吧,把你的那個小青蛙玩具,給她,你們一起去玩吧。”
“快快快,陶樂幾歲了啊?……哦,四歲啊,陶晨六歲,是個大姐姐了,快去帶著妹妹玩吧!”
淑香過來介紹,解了伊華的圍,陶樂也在幾句話之間被交到一個六歲的姐姐手上,然后那個六歲的姐姐就跟她一起,一人一小瓶電視廣告里的葡萄糖酸鋅口服液,一邊喝著一邊趴在窗邊看幼兒園。
所以,這一趟究竟是來干什么的呢?
陶樂很迷惑。
大概,是要讓她清楚幼兒園存在的意義吧……
院子里的孩子們玩得很開心,即便是摔倒了、哭了,老師輕聲細語地蹲下哄幾句,小孩又開心地繼續玩了。
好像,上幼兒園,并不意味著媽媽不要她。可是上幼兒園具體有什么意義,陶樂還是沒搞懂。
“陶樂上幼兒園了嗎?”
“去了,不過小孩想媽媽,就沒再繼續逼孩子,干脆再讓她等兩年。”
“哦,陶晨很早就去幼兒園了。”語氣里帶著炫耀。
后面,親戚們詢問伊華儺祥,陶樂有沒有上幼兒園,總讓她走神,不能好好欣賞幼兒園里的情景。
畢竟,城里的幼兒園,陶樂第一次見到。現在她想下樓,進入那個操場,近距離感受一下里面的氣氛。
因為她去過的那個幼兒園,她哭到停不下來,老師都沒辦法,她也沒分出多余的精力看看園里還有什么。
“陶樂,我們玩剪子包袱錘吧?”陶晨提議。
“嗯,不過我不會。”陶樂回答。
“我教你……”
……
……
陶晨永遠讓陶樂出剪刀,這樣她可以永遠出石頭打敗陶樂。
陶樂傻乎乎的,并不明白陶晨在這種小事上求勝的心態,因此每次也就乖乖出剪刀,看陶晨每次得勝后無聊的歡呼。
很吵……
想回家……
“咱們出去逛街吧?”是那個推陶晨過來陪她玩的短發阿姨。
小姨也從后面走過來,也化了很濃的妝,換上了高跟鞋。
“陶晨啊,你把你的小皮涼鞋給陶樂一雙吧。”陶樂正穿著燈芯絨的小布鞋,一會出去會很熱。
陶晨拒絕:“我不給!那是我的!”
短發阿姨繼續問:“那給她雙小涼拖吧?”
“不給!”
“那借行不行呢?”
“她會給我弄臟的!”
她說的沒錯!陶樂想,新東西不會越用越新,只會越來越臟,越來越舊。
在陶樂眼里,城市的街道和農村的集市沒什么不一樣,她視平線望過去的,都是大人們的大腿。
有些地方還比不上集市上人多,稀稀拉拉的,有點冷清。
商場里的中央空調很冷,中間的花園里有個人造噴泉。想著終于可以坐下歇一會的陶樂,卻看見噴泉旁邊有個手持相機的大叔,張嘴問著:“照相要嗎?五元一張!”
伊華淑香趕緊帶著陶樂離開了,然后開始沖鋒式地購物買衣服。
一番打扮之后,陶樂的小花圍兜、哥哥陶力穿小的燈芯絨小套裝被換下來,穿上白T粉馬褲,紅色小涼鞋,搭配上本來就白凈凈的皮膚,陶樂看起來算是個“城里的小孩”了。
陶樂無所謂,只是衣領上的標簽很扎人,陶樂不自覺地用手向后扯衣領,不讓標簽碰到皮膚。售貨員很熱情,淑香付錢后,就拿來一把剪刀,立即剪掉了標簽。
等到再回家時,來的幾個人都變了樣。
只要不開口說話,城里人和鄉下人的區別,大概就在一身衣服上。
這個道理,淑香早就懂,伊華儺祥很受教,陶樂無所謂。
所以,這次來,到底是要干什么呢?陶樂又陷入疑惑。
“給你一塊糖!”陶晨笑著,遞過來一片棕色的糖果。
“謝謝。”陶樂暫停思考,吃下了糖,很甜。
“這孩子心里,一肚子的數,很有心眼兒。”
那個陶樂喚作姑姥姥的胖太太,正盤腿坐在沙發上盯著陶樂。旁邊窗戶映射出夕陽,將這個獨具異域風情的卷發胖太太籠罩其中,發絲汗毛都閃著光,雖說只穿了簡單的背心馬褲,卻美得像個與世無爭的觀音像。
陶樂盯著姑姥姥發呆,姥姥在背后問她:“姑姥姥好不好看?”
陶樂想都沒想:“好看。”
真的很好看。
這是在陶樂眼里,除了自己家人,第一次覺得一個陌生人好看。
好看得,仿佛……在哪里見過一樣。
在這里的生活節奏是很快的,陶樂來不及思考完一個問題,下一個步驟接踵而至:短發阿姨訂了肯德基外賣,就是電視上打廣告的那個。
陶樂又被人群簇擁著,和陶晨一起吃肯德基。
“好吃嗎?”伊華問。
陶樂索性將手里的漢堡給了伊華。
“辣。”陶樂回答。
她真的很討厭辣味,這個味道讓她很不舒服。
伊華接過來吃掉剩下的漢堡,從表情上來看,這個味道她也不喜歡。
之前陶晨給過陶樂一塊糖,此刻的陶樂再次化身“給塊糖就跟你好”的本性,眼神隨著陶晨姐姐轉動,事事跟著陶晨。
此刻的陶晨正拿著薯條,喂給那個觀音似的美人,也是陶樂的姑姥姥。
陶樂也想這樣做。
可她不敢對太好看的人做什么,害怕自己不小心弄壞了這份美好。
“去給姑姥姥喂個薯條吧,陶樂。”伊華又看透了陶樂的心思。
“過來吧。”美人也在鼓勵她。
陶樂小心地拿起薯條,沾了番茄醬,慢慢走到姑姥姥身邊,走進了那片夕陽。
不愧是美人,吃東西都這么好看。
陶樂之前的擔憂完全是多余的。
陶晨的那塊糖不頂用了,陶樂現在所有的注意力,都轉移在姑姥姥身上。
她也不再考慮來這里的目的,甚至不急著考慮回家的事情。
“笑什么,陶樂?看見好看的人,開心了對不對?”淑香在旁開玩笑。
“去抱抱姑姥姥吧。”不知道是誰說的。
夕陽下的胖太太點了點頭,陶樂很聽話,張開雙手迎了上去。旁邊響起了一陣夸張的歡呼。
對于一個成年人來說,沒什么比一個無心機的孩子投來的好意更珍貴的了。這是陶樂長大后,被小孩子抱著不撒手的時候才猛然懂得的道理。只是這次陶樂的這個擁抱意義更多。
很多年后陶樂才知道,她的這個擁抱,于姑姥姥、于天南海北聚集起來的全家而言,都是意義深刻的。
“唉,儺祥啊,到底是血緣關系在這,就算沒見過,陶樂也親我,一見面就跟我親。”美人抱著陶樂,轉頭對著默默不語的儺祥說。
大概,這就是陶樂來這里的意義了吧。
她默念著:“血緣關系……”
姑姥姥:“對,血緣關系。我和你姥爺儺祥是親姐弟,咱倆有血緣關系。”
陶晨看后,也大大咧咧鉆進美人懷里道:“咱倆也有血緣關系!”
“對,咱都有血緣關系!”
姑姥姥回答完后,看著懷里的小陶樂,猛然很驚訝:“這小孩能聽懂話了你看!”
伊華趕緊接話:“能聽懂啥,個小孩子……”
身邊又是一陣哄笑。
陶樂閉著眼睛不說話,感受著姑姥姥的懷抱,和夕陽暖融融的照射。直到淑香和伊華提醒,她才戀戀不舍地從姑姥姥身上揭下來。
等等,剛剛姑姥姥跟她說,她很有數,很有心眼兒?
有數是什么意思?
心眼兒又是什么?
陶樂抬頭看了看一屋子的親戚,眨巴著眼睛,又開始不懂大人的世界了。
要不……等今晚問問姥姥好了!
嗯,就這么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