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逸敢去相約的客棧和其他人會合,講了自己在鳳儀莊的經歷,把眾人聽得瞠目結舌。不想其中如此玄妙,尤其是講到先前同宿的那個醉漢竟然是正陽真人仙駕,更是紛紛稱奇。期間小鄭恩最是活躍,纏著子逸問這問那,子逸倒也不厭其煩,娓娓道來。一直聊到后半夜眾人才各自回房休息。
翌日繼續趕程,路上無話,單說這日,到在日暮西垂時分,眾人來在華山域內,正然走著,突然自斜側里竄出一頭山豬驚了以沫跨下坐馬,直朝著西北向狂奔而去,眾人隨后策馬追趕,子逸鞭急馬快,眼看就要追上。二騎峰回路轉,突然面前閃出一處絕壁懸崖。他二人勒韁不及,一同被甩下懸崖。幸得是距離崖頭不遠探出一片石臺,石臺之上,年更日久墊起好高的敗葉枯草,宣乎乎將二人托住。一番有驚無險,不約嘆了聲好險!二人起身四下觀瞧,發現這石臺后竟然有一處山洞,洞口約有二人高,扇形打開,洞口依稀可見有斧鑿的痕跡,原來是一處人工開鑿的洞府,二人進去洞中,借助初升的月光看去,并排有四個開間,方圓百尺,二人繞洞環視了一圈,發現洞內黃色的巖壁上畫著許多畫像,上前細看,皆是青面藍身一大一小二位一體的佛像,雙雙對對彼此作喜樂狀,等二人看了明白,不約而同都滿面羞紅:原來皆是密宗歡喜佛的法像,見他們紅唇微微上翹,表情安詳喜樂。二人都是青春韶華,男女之事略知一二,看到此不自覺側臉看了一眼彼此,又趕緊避開對方的目光,感覺臉上一陣灼熱。氣氛一時凝住,正此間,洞外山雨不期而至。洞內霎時一片漆黑,見子逸蹲在當地,屈身抱作一團,渾身不停栗抖,嘴唇靛青,面色蒼白,頭上滲出豆大的汗珠。一旁以沫知他犯了怕黑的毛病,忙掏出隨身攜帶的火折子,吹出火光,這才讓子逸稍微緩解。
“公子可隨身攜帶那夜明珠。”以沫想到。
經這提醒子逸方才想起,從錦囊中取出夜明珠照亮,不過那明珠不過荔枝大小,光亮十分有限,也只能聊作慰藉。
以沫道:“公子且在這里稍候,我出去尋些引火物。”
于是出洞尋覓一番,可找了一圈,先前地上的敗葉枯草都被雨水淋得濕透,根本無法點燃。令她好不作難!回身走到靠近洞口的地方,看見地上散落許多青紅兩色的果實,依照常識判斷,自然以為紅色是成熟可食,便撿起一個嘗了一口,確是味道甘美,想著吃些東西也許能緩解子逸的癥狀,待等熬到天明,呂端他們必會來救。
想到此便又撿起數個,跑去給子逸吃。果真吃了數個后,子逸略有緩解,身子抖的不是那么的厲害了,面色逐漸紅潤。隨后以沫也吃下幾個聊以果腹。可誰料想,二人方才吃下果子不久,此處略去數百字。兩個人只靜靜地摟著,子逸感覺到肩膀上有暖暖的液體在流淌。他側面看向身邊的以沫,見她微微抽泣,淚水不停涌流。
子逸方要勸慰:“姑娘你……”
卻被以沫阻止,她食指放在嘴上示意他不要再說:“自此后奴家便是公子的人了,還望公子不要負我!”
“姑娘放心……”說著子逸再將她攬入懷中。
此處略去數十字。
轉眼日上三竿,二人收拾形容,整理衣裝,子逸起身發現身旁二人昨日吃剩下的果子,拿起一個仔細端詳,又聯想起昨夜荒唐,方知原來是這果子在作祟。
一旁以沫見他呆呆看那果子,猜到其中約有蹊蹺:“公子你愣作什么?莫非那果子有什么毛病?”
子逸道:“姑娘這果子從何而來?”
以沫道:“我隨手在洞口撿的。”
子逸道:“姑娘可知這果子的來歷?”
以沫道:“不過山中野果,有何來歷?”
子逸道:“這果子名喚作真如果,先父所著《秘錄》中記載:這華山之東,有一斜谷,谷內有林,林間所生之樹,樹干枝葉與桑樹一般模樣,唯獨樹上所結之果大有不同,那果分作青紅兩色,大小形狀好似朱柰這般。”
說著指了指手中那果子繼續道:“青果有毒,吃一口便足以致命,紅果味美,食之令人迷幻。若將兩種果子碾碎,將其汁液混合,便可制作成一種奇藥,人服了之后,迷亂之間,可令其有問必答。因這果最初乃是山上一位老頭陀發現的,佛家講:識心之變,不離真如。”
說到此子逸停頓了一下,側臉看了一下身旁的以沫,又低聲道:“昨夜荒唐之事,我……”
他似乎想要解釋一下,可以沫聽了大為不悅,輕聲嘆道:“如此說來,公子必不是真心喜愛奴家的啊!”
子逸道:“姑娘你何出此言?”
以沫道:“公子一再提那果子如何如何,我聞聽,只有彼此真心相愛的人,才會一起……行那……床笫之歡,可現下想來公子必是因為吃了那什么真如果子,才勉為其難,一切都并非出自公子的真心!”
子逸悲聲道:“姑娘你哪里話來?這許多日子來,難道你不知我對你的心意。”
以沫道:“公子心意如何?”
子逸道:“我……,你我初識我便對姑娘你心生愛慕,只求此去能尋到伯父,我好像他提親。”
以沫不語,心中卻道:“識心之變,不離真如”,也許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吧。
片刻破涕為笑道:“那你還沒問問人家愿不愿意嫁給你呢?”
子逸道:“哦,那姑娘倒是說說你到底愿不愿意嫁給小生?”
以沫羞笑道:“哪有公子這么直白的。”
子逸又湊上前去追問:“那姑娘到底愿不愿意?”
以沫不語,只是默默點頭,不覺臉上又飄過一片緋紅。
子逸高興地上前一把將她抱起,在山洞里不停地旋轉、旋轉,花香、月色、星光、蟬鳴和她銀鈴般的笑聲都一起旋轉,在他們生命中的這個夜晚彼此的世界都在旋轉——天旋地轉。
此正是:
蓬壺仙島定前緣,
歡喜佛尊配瑞蓮。
有果真如識本意,
紅塵一夢醉流連。
一對佳偶正在你儂我儂之時,聽崖頭有人高聲呼喚:“公子何在?”“程兄何在?”“徐姑娘何在?”仿佛是呂端眾人的聲音。
程徐二人回過神來,忙高聲應答:“我們就在下面……”
不多時自崖頭順下一根繩鎖,二人先后借助繩鎖爬上了地面,最終逃出生天!
眾人上前將他們圍住,又是一番問慰。
二人自然不好說那風流之事,只是大略說了墜崖后的經歷,不過明眼人不難看出,自此二人舉止格外親昵,時而眉目傳情。
欲知最后他們的感情能否修成正果,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