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代十國全史Ⅱ:萬馬逐鹿
- 麥老師
- 3267字
- 2021-01-26 17:51:41
墻倒眾人推
光啟二年(886)正月初八,田令孜探聽到朱玫、李昌符二位有出賣自己的企圖,決策無比果斷。他不顧當時已是深夜,立即闖進鳳翔行宮,從床上把皇帝李儇叫起來:“我們不住鳳翔了,請?zhí)熳铀偎僖岂{興元!”
沒想到,十多年來一直對他言聽計從的“乖兒子”李儇竟然不干了,他對“阿父”長久以來飛揚跋扈的忍耐,終于在這一刻超越了極限。他第一次對田公公說出了:“不!”
禍是你闖出來的,而且李克用、王重榮可以占領京城而不占,已經證明了他們并不想造反,他們是來殺你的,又不殺我,我為什么要跑?
田令孜一愣,終于認識到面前的皇帝已經二十三歲,已經不是那個可以任自己哄騙擺弄的小孩子了。但生死關頭,豈容遲疑?田公公的話是命令,并不是請求,他一揮手,數十名武士沖進內室,將李儇架了出去。
沒人可以要我的命,你也不行!再說沒你當護身符,我怎么可能跑得掉?皇帝李儇被迫和田令孜再次一起上路了,但他和“阿父”之間的感情已經徹底破裂。
田公公的逃跑決策出臺太倉促,朝廷的文武百官沒有接到通知,都被落在了鳳翔。只有翰林學士承旨杜讓能,因為那天晚上正好在行宮值夜班,見皇帝突然離開,連忙追上來。田令孜不管他,這位大唐開國功臣杜如晦的十四世孫毫不氣餒,連夜徒步追了十多里地,氣喘吁吁之際,碰巧遇上一匹無主、無韁、無鞍的馬匹,忙解下腰帶套在馬脖子上,一路奔到寶雞,才追上李儇和田公公一行人。
第二天,太子少??拙暤壬贁祹讉€官員也追到寶雞??拙?,字化文,曲阜人,儒學祖師孔子的第四十世孫,大中十三年(859)進士科狀元,也算個有來頭的人物。
其他絕大部分朝廷官員,包括三個宰相蕭遘(gòu)、裴澈和韋昭度在內,就沒這么好運了。他們在半路上遇到了土匪,隨身攜帶的行李、衣服,甚至連大唐歷代先皇的祖宗牌位(真不知土匪要這種東西何用)都被搶了個精光。好在這些土匪只是劫財,并不劫命,失魂落魄的高官才得以躲過一刀。他們不敢再往前走,又逃回鳳翔。
從此,大唐中央政府被一分為二,一半有皇帝沒百官,一半有百官沒皇帝。沒有工作人員的中央機關是無法做事的,雖然別人可以不把這個中央當回事,但李儇不能,他是皇帝啊。所以,他在寶雞停了下來,升孔緯為御史大夫,讓他回鳳翔去召喚文武百官來寶雞。
不承想,留在鳳翔的朝廷官員,由于屢屢被甩,已經產生新的想法了。宰相蕭遘、裴澈認為,現在到寶雞也沒有用,只要田令孜還留在皇帝身邊,百官在朝就只能打打醬油,不如趁這個機會,借朱玫、李昌符之手除掉田令孜,撥亂反正,重振朝綱。
于是,由在鳳翔群臣中聲望最高的蕭遘出面,派人送信給朱玫,請他出兵把皇帝追回來。
正月十三日,從邠州來的朱玫和他的五千騎兵,以及從寶雞來的孔緯,同時到達鳳翔。來到機關衙門,孔緯掏出圣旨,向百官傳達了李儇讓他們搬家去寶雞的命令,以蕭遘、裴澈為首的朝廷百官還等著朱玫去把田令孜干掉,哪里肯去?有的人說自己病重難行,有的人說自己遭遇搶劫后,沒行李、沒盤纏,總之是困難多多,所以集體抗旨,竟沒有一個人上路。孔緯被氣得發(fā)抖,好在李昌符覺得他忠義可敬,派人送他回寶雞。
孔緯前腳剛離開鳳翔,朱玫、李昌符的聯合部隊也集合完畢,從鳳翔出發(fā),直取寶雞。田公公命神策軍大將楊晟(shèng)率禁軍阻擊,戰(zhàn)于寶雞東北郊的潘氏。激烈的戰(zhàn)鼓與吶喊之聲,在寶雞行宮都可以聽得見。
片刻,傳來了楊晟被朱玫、李昌符聯軍打敗,正向寶雞退來的消息,田令孜大驚,立即挾持皇帝李儇棄寶雞南下。他一邊逃,一邊傳下幾道急令:一、派一隊禁軍把守寶雞之東的石鼻,為他逃命爭取時間;二、臨時從山南西道劃出興(今陜西略陽)、鳳(今陜西鳳縣)二州成立感義鎮(zhèn),以楊晟為感義節(jié)度使,控制咽喉要地大散關。
此時,從寶雞到興元之間本來就狹窄崎嶇的山路、棧道上,塞滿了逃亡的難民和士兵,擠得水泄不通。天哪,這樣下去,被追上可如何是好?田公公急得心一橫,做出了一個決定:殺人!
他叫來自己的兩個干兒子。這兩人說出來大家應該已經記得了,一個是已經出場好幾次,但一直在“跑龍?zhí)住钡摹百\王八”王建,另一個是王建當鹽幫幫主時的副幫主晉暉。
田公公臨時發(fā)明了一個殺氣騰騰的官職“清道斬砍使”,授予這兩個干兒子:“你們兩個馬上用最強硬的手段,給我開出一條道來!”到底是黑老大出身,王建一點兒也沒有辜負田干爹的黑心,他立即和晉暉帶上五百精兵,手提長劍,沖上大道,二話不說,見人就砍。在呼冤喊痛的慘叫聲中,王建沒費太大勁兒,就從擁擠的難民群中砍出了一條血路。田公公與皇帝終于可以通行了。
誰知這時,更糟糕的情況發(fā)生了。原來李昌符對于田令孜帶著李儇再從寶雞南逃的可能性已有所準備,他在正式出兵寶雞之前,已經派人秘密混入逃難人群(在下猜想,會不會就是護送孔緯回寶雞的那些人),任務是伺機破壞棧道。
剎那間,前方棧道冒出了滾滾濃煙,王建將傳國玉璽背在背上,扶著李儇抄近道攀登大散嶺,遇到塌落被毀的路段,就抱起皇帝一躍而過,冒著火焰和濃煙,硬是搶在棧道被燒垮之前闖了過去。暫時安全了,這大概是李儇一生受過的最大的罪了,即使是上次為躲黃巢從長安出逃,也不曾如此狼狽。他早哭成了淚人,又累得走不動道,便以天當屋,地當床,王建的大腿當枕頭,枕著小睡了一會兒。
畢竟是皇帝,王建不敢怠慢,就讓他枕著。李儇睡醒,非常感激身邊這條威武大漢的救命之恩,他解下身上的御袍,賜給王建說:“上面有朕的眼淚,就留給你做個紀念吧,不忘今日之情!”
隨后,李儇和田公公進入大散關。與此同時,朱玫與李昌符聯軍攻克寶雞,駐守石鼻的禁軍全潰。
當時,有個肅宗皇帝的第五代孫子,名叫李煴(yūn),承爵襄王,因為有病住在石鼻遵塗驛,沒能同皇帝一道逃走,因此被朱玫的軍隊俘虜了。朱玫最初沒太在意這件事,他的目標還在前方。打下石鼻后,朱玫為了趕時間,幾乎沒讓他的軍隊休整,就一鼓作氣,沖向大散關。
也許是因為邠寧軍連續(xù)作戰(zhàn)過于疲憊,也許是因為朱玫終于遇上了禁軍中戰(zhàn)斗力最強的部隊——王建、韓建等人的隨駕五都,反正朱玫的軍隊在大散關下被禁軍打敗了。他只好退回鳳翔休整,順便把李煴也帶了去,田公公暫時又逃過一劫。
雖然沒能抓住田令孜,但朱玫和李昌符也算是用實際行動向李克用、王重榮遞交了投名狀,李克用見大局基本已定,便收兵回河東去了。二月,王重榮、朱玫、李昌符聯名上疏大散關的皇帝:請斬田令孜。
看吧,朱玫、李昌符這兩位真小人,終于通過一系列手段,把自己原先“田黨”的身份洗得干干凈凈,搖身一變,儼然成了李克用、王重榮的盟友。
不僅如此,朱玫、李昌符再次出兵進攻大散關,同時致信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石君涉,讓他堵住通往巴蜀的道路,別讓田令孜和皇帝再逃到成都。石君涉雖然是靠田公公的提拔才當上的節(jié)度使,但誰都看得出,田公公得罪了強大的李克用集團,已經不可能恢復當年的權勢,當然也就沒必要繼續(xù)效忠于他了。于是,石君涉制作柵欄路障,堵塞各交通要道,燒毀沿途的驛站,阻擋皇帝到來。
面對昔日同黨的圍追堵截,在求生本能支配下的田公公百折不撓,挾持著李儇,拿出鄧艾偷渡陰平的勇氣,繞行在巍巍秦嶺的高山峽谷之間。他避開大道,專揀偏僻小路,硬是躲開了追兵,越過了封鎖,于三月初翻越秦嶺,進入漢中盆地。
石君涉得到山南西道的時間還太短,在軍中也沒有威信,見舊主子和天子逼近,他無力抵抗,只得棄職北逃,投奔朱玫。
朱玫、李昌符沒能截住皇帝,失望之余,發(fā)動鳳翔的文武百官上疏,請求皇帝立斬田令孜。這個要求,就像警察要求“肉票”:“馬上把綁架你的綁匪干掉!”傻瓜也知道不可能達成,只是表個態(tài)罷了。
三月十七日,李儇與田令孜在山南西道監(jiān)軍宦官嚴遵美的迎接下進入興元,大唐的流亡政府終于找到了一個暫時的安身之地。李儇隨后下旨,提拔在他逃跑途中一路跟隨的杜讓能、孔緯兩位大臣為相,重建官僚體系,同時再次向王重榮揮了揮橄欖枝:加授王重榮為應接糧料使,乞求護國鎮(zhèn)(河中鎮(zhèn))向興元供糧十五萬斛,以解小朝廷的燃眉之急。
但如今的王重榮還有可能這么好說話嗎?他接到圣旨后上疏:除非朝廷殺掉田令孜,否則一粒米也不給。
田公公大概快后悔死了,都怪當初那一紙對王重榮的討伐令,暗地里把事挑大的朱玫沒事了,自己反倒變成了過街老鼠,好慘的命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