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易(修訂版)(上下)
- 郭彧
- 3013字
- 2021-01-08 19:39:50
易經上
一 乾
乾下 乾上
注釋:
譯文:
乾卦。大始,亨通,順利,正定。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①。大明終始②,六位時成③,時乘六龍以御天④。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⑤,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注釋:
①品物:萬物。流形:傳播。
②大明終始:太陽為“大明”。
③六位:六十四卦,每卦都有六個爻位。最下位稱“初”,最上位稱“上”,余四位,分別稱二、三、四、五。如果是陽的符號(—)就稱“九”,是陰的符號(--)就稱“六”。乾六位都是陽,所以都稱“九”。時成:乾卦的六個爻,自初往上,都分別代表一個時間單位,或是一月的五天,或是一旬的一日。
④時乘六龍:震卦象征龍,陽爻為震主爻,乾卦象征天空。龍從初爻開始上行。初九當復卦(下震上坤)的位置,九二當臨卦(下兌上坤)的位置,九三當泰卦(下乾上坤)的位置,九四當大壯卦(下乾上震)的位置,九五當夬卦(下乾上兌)的位置,上九當乾卦(下乾上乾)的位置,象征龍從一陽到六陽“與時偕行”。
⑤大:同“太”,極大。
譯文:
《彖傳》說:大啊,乾元!萬物由此開始大生并統屬于天。云行雨落,萬物普遍傳播。太陽升起又落下,從初爻到上爻代表了時間的跨度。乾乘六陽時統御著天道。乾卦剛健變化的道理,時刻規范著萬物的本性和命運。天道保持著偉大中和正義,是普利萬物的首要因素,所有邦國都會因此得到穩定和安寧。
《象》曰:天行,健①。君子以自強不息。
注釋:
①天行,就是健卦之象。帛書《周易》作“鍵”。陸德明《經典釋文》音義:“乾,竭然反(音‘健’)。《說卦》云‘乾,健也’。”
譯文:
《象傳》說:天道的運行,為健(乾)卦。君子觀看這一卦象,要樹立“自強不息”的志向。
初九:潛龍勿用①。
注釋:
①“初九”句:《易經》的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初與二象征大地,稱作“地道”;三與四象征人類活動的空間,稱作“人道”;五與上象征上面的天空,稱作“天道”。這就是《易傳》中所謂的“三才之道”。初爻居“地道”下位,是“龍”潛伏在淵底之象。
這一卦,從初爻開始看卦,有一個“見初陽而不見其余之陽”的原則,那就是看初九爻辭,以上五個爻都要當作陰爻來看,就是要當作一陽五陰的復卦來看。余類推。震為龍。潛龍,是龍潛伏在深淵之下(用上面的陰爻象征“淵”)。
譯文:
初九:龍潛藏在淵底,不能有所作為。
《象》曰:“潛龍勿用”,陽在下也①。
注釋:
①陽在下:提示作復卦來看。
譯文:
《象傳》說:“潛龍勿用”,是陽處在下位。
注釋:
①見(xiàn)龍在田:這句爻辭,要當作臨卦來理解。二爻居“地道”上位,地上有田。龍上行至第二爻位,二至四互震為龍,三至五互坤為田,震入坤,因而說“見龍在田”。陸德明《經典釋文》音義:“見龍,賢遍反,示也”。同“現”,出現,顯露。
②利見大人:臨上卦坤伏乾,為隱藏的“大人”,九二爻比應六五爻,兩爻互變,下震為利,初至五互厚中畫離為目能見,是君子經過跋涉之后方能見到大人,因而說“利見大人”。
彧按:古人把除上下八經卦(八經卦指乾、坤、坎、離、震、艮、兌、巽八個三畫卦)之外,把二至四、三至五形成的三畫卦,稱作“互卦”。六十四卦的每一卦的六個爻畫,二至五,相鄰的三個爻畫能互成兩個“八經卦”中的卦。古人還用“大互”卦,就是把相鄰的四個爻畫或五個爻畫看成一個或兩個八經卦,還用“夾畫”卦象,如大壯卦是夾畫兌。所謂“夾畫”,就是把相同相鄰的兩個爻,當作加“厚”的一爻來看。清代的黃宗羲在《易學象數論》中把“互體之象”稱作“原象”。
六畫卦由上下兩個三畫八經卦構成。初與四、二與五、三與上形成了相互對應的關系。如果是異性相對,就稱作“比應”(或稱作“正應”),如果是同性相對,就稱作“敵應”,其中以二與五的對應狀態最為重要。一卦的初、三、五是陽爻應當占有的位置,二、四、上是陰爻應當占有的位置。所以,如果陰爻居在陰位、陽爻在陽位,就說“當位”;陰爻在陽位,陽爻在陰位,就說“不當位”。如果陰爻在第二位,或陽爻在第五位,就說“得中得位”。
譯文:
九二:龍出現在田野,對君子將要見到大人有利。
《象》曰:“見龍在田”,德施普也①。
注釋:
①德施普:陽有天德,陰有地德。臨卦四陰二陽,是“陰陽合德”。
譯文:
《象傳》說:“見龍在田”,是天地之德有所普度了。
注釋:
①“君子”句:這句爻辭,要當作泰卦來理解。泰卦下乾為晝、上坤為夜,二至四互兌為西方之卦,是君子處于夕陽西下的時候。下乾為健,三至五互震為健卦。《呂氏春秋》“乾乾乎取舍不悅而心甚素樸”,高誘注:“乾乾,進不倦也。”健而又健,這二字帛書《周易》作“鍵鍵”。
②惕若:警惕的樣子。厲:危險。
譯文:
九三:君子白天健而又健而不知疲倦,到了夕陽西下的時候還能警惕自勵,就沒有悔恨。
《象》曰:“終日乾乾”,反復道也①。
注釋:
①“《象》曰”句:天氣本在上,地氣本在下,二氣不交,不能化生萬物。泰卦是二氣已交之象,因而說“反復道也”。
譯文:
《象傳》說:“終日乾乾”,君子反復從道而行,不舍晝夜。
九四:或躍在淵①,無咎。
注釋:
①“九四”句:這句要當作大壯卦來理解。大壯卦,上震為作足,足趾有力能“躍”。九三上坤為淵,震“龍”主爻居坤初,坤成震,是龍“躍在淵”。
譯文:
九四:龍從深淵中上躍,沒有過失。
《象》曰:“或躍在淵”,進無咎也。
譯文:
《象傳》說:“或躍在淵”,上進沒有過錯啊。
九五:飛龍在天①,利見大人。
注釋:
①飛龍在天:這句爻辭,要當作夬卦來理解。震龍時行至第五爻位,處于“天道”正位。
譯文:
九五:龍飛騰在天上,見過大人有利。
《象》曰:“飛龍在天”,大人造也。
譯文:
《象傳》說:“飛龍在天”,是大人造就的。
上九:亢龍有悔①。
注釋:
①亢龍有悔:“龍”向上飛行,震主爻居六陽爻乾卦的上位,物極必反,將反身從姤卦繼續與時偕行。有,通“又”。
彧按:唐代的孔潁達針對《易經》六十四卦的對偶性說:二二相偶,非覆即變。所謂“覆”,就是把原來的六畫卦整體反轉過來,又形成一個新的卦象,而各爻的陰陽性質不作變動。變:也稱“伏”,所得稱“伏卦”,專用于乾、坤、坎、離、大過、頤、小過、中孚這八個卦。這八個卦,反轉之后還是原來的卦象,于是就改變六個爻的陰陽屬性。如,乾變成坤,坤變成乾等。對其余的五十六卦來說,用“覆”的方法就可以得到相對應的卦。成對的兩卦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表示時間和空間上的接續。因而初爻、上爻的爻辭,大多與其相對的卦象有關系。
譯文:
上九:飛龍到了天空的極處,又有了悔恨。
《象》曰:“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①。
注釋:
①盈不可久:指乾卦變為姤卦而言。
譯文:
《象傳》說:“亢龍有悔”,不可能長久處于滿盈狀態啊。
注釋:
①用九:“用”字,帛書《周易》作“迵(dònɡ)”,通達的意思。震主爻“君子”居初位,是“潛龍勿用”,居其余之位是“用”。
②見群龍無首,吉:孔穎達《周易正義》曰:“用九見群龍者,此一句說乾元能用天德也。九,天德也。若體乾元,圣人能用天德,則見群龍之義。群龍之義以無首為吉。故曰用九見群龍無首吉也。”
譯文:
用九:出現一群沒有首領的龍,吉祥。
《象》曰:“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①。
注釋:
①為:擔任。
譯文:
《象傳》說:“用九”,上天之美德在于不擔任首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