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自罪引他,壅塞方術
- 太上感應篇匯編白話解(第三卷)
- (古)佚名原著 曾琦云編著
- 2216字
- 2021-01-18 11:13:14
自己犯罪卻牽引他人嫁禍于人,阻礙方術使其不能發展
自罪引他,壅塞方術(自己犯罪卻牽引他人嫁禍于人,阻礙方術使其不能發展)
罪由己犯,及事發,乃牽引他人。諺所謂“拖人下水”也。其意非圖飾漏,即系仇扳[1]。孰知己過終不可掩,他人終不可誣,徒孽中造孽耳。縱逃王法,難免天誅。
罪是自己所犯,事情敗露就把他人牽引進來,這就是俗話說的“拖人下水”。他的動機如果不是掩飾過失,就是想嫁禍仇人。他竟不知道,自己的過失終究無法掩飾,他人也終究不是可以被誣賴,他這樣做只是白白地在罪孽中又造新罪罷了。縱然逃過王法制裁,也難免遭到天誅。
趙業,嘗觀賈奕殺牛,奕死,引業分罪。逮業至冥,幾不能辨。俄見一鏡,徑可丈余,懸空中。明見奕鼓刀,業負門有不忍之意。奕始服,業乃得還。
按佛言:“一切世間,生死相續。臨命終時,未舍暖觸以前,一生善惡,俱時頓現。大抵臨終所現境界,即吾人平日心地境界。”地藏罪珠,即我之心珠;閻王業鏡,即吾之心鏡。且今作一不善,曷嘗不往來胸次?而可妄引他人乎?
趙業曾觀看賈奕(yì)殺牛,賈奕死后嫁禍趙業,讓他一起分擔罪過。于是趙業靈魂被拘來冥府,趙業卻幾乎不能辨認出賈奕。不久天空出現一面鏡子,直徑約有一丈多長。從鏡中可以清楚看到賈奕操刀殺牛的情景,趙業躲在門后觀看,臉上出現不忍的表情。這時賈奕才肯認罪,趙業則又回到陽間。
按照佛經的說法:“一切世間眾生都是生死相續的。在臨命終時暖觸(身體還有溫度——譯者注)尚未消失前,一生所做善惡一時之間都會浮現。大概臨終所現境界,就是我們平時的心地境界。”所以地藏菩薩的罪珠,就是我的心珠;閻王殿前的業鏡,就是我的心鏡。所以我們現在所做的壞事,怎么不會在心中留下印象呢?自己犯罪怎么可以妄想牽引他人嫁禍他人呢?
方術,如醫卜星相,及一技一藝皆是。淺者藉以養生,高者用以濟世。若壅塞[2]之,使不得行,亦是吾道之不廣,而四方多饑寒失業之人矣。至邪師、庸醫,傷教誤命。及燒煉方士等類,俱不得援此為例,所當禁制者也。而士庶人家,須要清嚴門戶,凡三姑六婆,俱宜戒絕;縱有往來,亦當視其人。誠端本杜微之道也。
所謂方術包括醫藥、占卜、星相及各種生活技藝。功夫淺的人可靠此生活,功夫高的人可用其濟世度人。如果有人故意阻撓,使其不能廣為流布,那就是心胸不夠廣闊,這樣做會使各地增加許多饑寒失業的人了。至于邪師、庸醫,既傷害正教,又誤人生命。還有燒煉丹藥的術士之類,都不能援引為例,而且應當禁止。而一般讀書人或百姓家中,也須嚴守門戶,凡是三姑六婆,都應戒絕往來;縱然有所往來,也要看她們人品是否端正。這才是真正的端正根本、防微杜漸的方法。
翟乾佑[3]在世時,以“考召”[4]著名。每念云安一邑,江險有一十五處,因召灘神平之。應召者一十四處,獨一灘,乃一女神,峨冠大袖,慨然進言曰:“觀君之意,不過意便舟楫,不知從事舟楫者,日嘗倍利,縱有少費,不足為損。沿江小民,三四百家,無田可耕,無桑可蠶,全賴挽負資生。今若盡平灘險,在舟楫固甚便,其如小民之衣食何?太上之意,必不如此。深恐異時獲罪,不免負累,宜更裁之!”天師嘆曰:“汝之所慮,非我所及。”于是復命十四灘神,各復其險。
觀此,非獨方術不可壅塞也,但凡服力糊口之類,尤當設法流通。勿盡其力,勿窮其技,處處留以余地,使之不至困于饑寒,斯仁人之心也。
唐朝翟乾佑在世時以“考召”法術出名。他每每念及在云安(今四川云陽縣,翟天師故鄉——譯者注)境內江邊有十五處險灘,就召請灘神來商量夷平險灘。應召前來的十四處灘神都已同意,惟獨有一灘是位女神,戴著高帽子身穿大袖衣袍,很感慨地向翟乾佑進言說:“我看您的用意不過是想便利行舟,卻不知行舟的人,每天收入都很豐厚,即使損失一些,對他們的生活也沒有大影響。但在江邊居住的窮人有三四百戶,他們沒有田地耕作,沒有種桑養蠶,全靠拉船維持生活。現在若把險灘夷平,行舟固然方便,但那些拉船的窮人要怎么生活?太上的意思,必定不是這樣。我深恐到時候您會獲罪于天,我們也會受牽累,請您慎重考慮重新決定。”翟天師感嘆地說:“你考慮的問題,不是我所能想到的。”于是又命其他十四位灘神仍舊維持險灘舊貌。
由此可見,方術非但不能阻撓流通,那些靠勞力賺錢糊口的小生意,我們更應當設法為他們疏通。不要埋沒他們的勞力,不要阻礙他們的技藝,要處處為他們留些生存余地,使他們不致被饑寒所困,這樣才是仁人應有的心地。
【注釋】
[1]仇扳(bān):意為引仇家入禍,嫁禍于仇人。扳:用手將物體反向移動,古文通“攀”,拉,引。仇扳,意為引仇家入禍。
[2]壅(yōnɡ)塞:阻塞。
[3]翟乾佑:云安人(今四川云陽縣)。他眉毛重額頭寬,眼睛大下巴方,身高六尺,手長超過一尺,每次向人作揖手都超過胸前。他曾經在黃鶴山拜來天師為師,學到了來天師全部道術。他會呼吸吐納之法,能書寫箓符,在陸地上能制伏虎豹;在水里邊能制伏蛟龍。他躺臥的時候,往往頭不靠在枕頭上。他常常談論將來的事情,說的沒有不應驗的。史料請參考《酉陽雜俎》《仙傳拾遺》。
[4]考召:道教考召指行法“拘捕”為害鬼神精邪并加刑詢拷問,逼其“招供”。《正一考召儀》說:“考召者,是考鬼召神也。”考是考校,有查驗和評定其功過的意思;召是召役遣發的意思。古人凡有患病、家遭災禍而情形不明,常歸委于鬼神妖精作怪,要請法師來禁治。而禁治的前提,是查清來歷,考召就是面對鬼神的一種刑詢法事。考召中要使用附體法:妖邪鬼神本無影蹤,何能招供?因之在實際行法中,須得先使鬼神附于人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