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2章 凡人有過,大則奪紀,小則奪算

凡是人犯了罪過,過大就除去壽命十二年,過小就除去壽命一百天

“凡人有過,大則奪紀,小則奪算”(凡是人犯了罪過,過大就除去壽命十二年,過小就除去壽命一百天)

此一節,總結上文之意。言人之一生一身、一心一家,處處皆有鬼神,森羅周布。故大小之過,無時可逃鑒察。而奪紀奪算,確乎不爽也。凡人受生,紀算皆記在諸天。太上敕[1]諸神考校,三日一言,十日一奏,百日一結。若修善立功,便可延年;萬一造罪,立見減奪。過有大小,而奪紀算亦殊焉。太上不憚苦口繁言,發明莫見莫顯之義,無非教人慎獨而已。

這一節是總結上文的大意。說明人的一生一身,一心一家,時時處處都有鬼神在周圍看著。所以無論大小過失,無時無刻可以逃脫鑒察。因此奪紀或奪算,確實絲毫都不會有差錯。凡是人投胎受生,壽命的增減,天上都有記錄。太上命令諸神考察善惡,三天一小報,十天一大奏,百日作一次結算。如果修善立功,便可延長壽命;萬一造了罪業,立刻被削減。所犯的罪過有大有小,因而奪紀奪算也會有所差別。太上不怕辛勞,苦口婆心地一再說明細微難察的道理(《中庸》說:“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無非教人在獨處時要謹慎罷了。

明天臺[2]王璧如大師,諱立轂[3],領萬歷丙午鄉薦[4],授新淦[5]令。幼受殺盜淫妄四戒,后以居官而廢。戊午入覲[6],舟泊蕪湖,被攝至冥。見殿坐一王,二官側坐。

王呼名叱曰:“汝命該盡于丙辰八月,所以延至今者,齋戒力也,汝奈何棄之?”

語畢,命取簿以示。見名下年月皆有注,至丙辰八月輒空之。

王覽畢,叩首謝曰:“居官,勢不得不爾。”

王曰:“是固然,奈陽算盡何。”

命驅入獄,即有猙獰鬼來,若捽[7]縛之狀。

左官請曰:“試取破戒后事稽[8]之。”

須臾抬兩大箱至,皆令新淦卷案也。凡一柬一揭,及平日戲書方寸之紙俱在。皆有氣騰上,青黑赤白不一。命各檢一處,先檢黑與青成聚,次檢白聚,次檢赤聚。聚成青者隱,黑者縮小如箸,而赤聚赫然獨盛。王傍睨聚中,見所刻《金剛經》《好生篇》俱在。

聚畢,主者聲少和,顧左官曰:“是知植德,尚有生理,損其五官,全其軀命可乎。”

命獄卒抉去其目,置殿柱上,光炯炯四照。王念目已被抉,安得能視?轉念間,忽然昏暗,宮殿吏卒皆無所睹。第覺有人拍其背曰:“速去!速去!”少頃一跌而寤,次日雙目遂瞽。

乃棄家修道。后以禪悟,兩目復明。歷游云棲博山之門,真參實證,兼行大悲懺法[9],再生者十二年。

夫人自圣賢而外,無日不在過中。所恃以挽回造化[10]者,惟在能改耳。否則,前因既劣,后業復增,即多福多男,到那一息不來時,惟有業隨身。止見閻王查算之苦,家產可能帶去否?兒女可能替得否?思之思之!

明朝天臺縣的王璧如大師,名叫立轂,考取明神宗萬歷三十四年鄉試,被派任為新淦縣令。他從小就受持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這四條戒,后因當官而廢除不持。萬歷四十六年,他進京覲見皇上,船停泊在蕪湖時,他的魂魄被鬼卒引到冥府。見到一位冥王坐在大殿上,兩位判官坐在冥王兩側。

冥王呼叫他名字,并斥責他說:“你的壽命原本只能活到丙辰年八月,之所以能延續到今天,都因你過去齋戒功德所致,你為何要放棄齋戒呢?”

冥王說完,就命人拿簿冊過來給王立轂看。在他名下,何年何月的狀況都記錄得很清楚,但到丙辰年的八月就空白了。

王立轂看完之后向冥王叩頭說:“身在官場,環境使我實在不得不如此。”

冥王說:“你說得固然有理,奈何你陽壽已盡。”

說完就下令手下將他驅入地獄,這時就有面目猙獰的鬼過來,做出揪頭發要將他捆綁的樣子。

此時坐在左側的判官向冥王請示說:“不妨先拿他破戒后所做的事情來考核一下。”

沒多久,獄卒就抬來了兩大箱資料,都是他淦縣時的案卷。他寫過的每一封信、每一份公文以及平日隨手寫著玩的一小片紙條都在里面。上面都有氣在蒸騰上升,青黑赤白不一。冥王就命令獄卒把它們分類,先挑出黑色和青色的聚成一堆,其次把白的聚在一處,再把赤的聚在一起。這時候聚成青的這一堆就隱沒不見了,黑的一堆則縮小成筷子一樣,而惟獨赤色這一堆,氣色引人注目的明顯。王立轂站在旁邊斜視,見赤色那堆資料,原來是他從前所刻的《金剛經》《好生篇》等書。

聚成堆檢查后,冥王的聲調稍微緩和,看著左邊的判官說:“他還知道積德,還有活命理由,那就損壞他五官,保全他的身軀之命吧。”

說罷就命獄卒挖掉他的雙眼,放置在大殿柱上,眼睛還炯炯發光照著四方。此時王立轂想:“我的眼睛已被挖掉,怎能再看東西呢?”就在這轉念的剎那,忽然一片昏暗,再看不到宮殿中的官吏和獄卒了。只覺得有人拍他背說:“快出去!快出去!”過了一會,他摔了一跤醒過來,第二天雙眼便瞎了。

于是他就離家修道。后來因修禪定而悟道,雙眼復明。于是他遍游云棲博山諸佛寺,真修實證,兼行“大悲懺法”,再活了十二年。

可知除圣賢之外,一般人沒有哪天不會犯過錯的。我們挽回命運所能依靠的,惟在能改過罷了。否則,前因已不好,后來所造的惡業不斷增加,縱然是多子多福的人,到了一息不來之時,也是萬般都帶不去,惟有業力隨身。到時只見到閻王查算而痛苦,而家產能帶得去嗎?兒女能替我們受果報嗎?要好好仔細地思考啊!

宋符仲信,富而好施,年三十五,病忽危頓。

自言至冥,遇故舊數人,呼曰:“恩公何為至此?”

相與拜求一吏,吏曰:“此人本合饑寒,以心好施濟,故能白手起家。壽本五十九,以不燒香,睡起遲,今皆削盡。”

數人曰:“二事小過,何至如是?”

吏曰:“不燒香,即無敬天地之心;睡起晚,即有多淫之意。何謂小過?”

眾驚顧曰:“厚德如符公,尚以此減削,人可自恣哉?”

未幾卒。

夫人生最難得者在壽,而冥中所奪者亦在壽,故太上諄諄言此,所以惕人慎一念之錯,享五福[11]之先也。此太上之慈悲莫大焉!

宋朝的符仲信,家中富裕又樂善好施,在三十五歲那年,忽然病得很危急。

他說自己到了陰間,遇到幾位老友喊他說:“恩公!你怎么到這里來了呢?”

老友們陪他去拜問一位冥官,冥官說:“此人本應遭受饑寒,因為喜歡布施救濟別人,所以能白手起家。壽命本可活到五十九歲,但因平生不燒香,又睡覺起得晚,現在壽命已被削盡。”

這幾個人說:“這兩件事都是小過,為何會受如此嚴厲的處罰呢?”

冥官說:“不燒香,就沒有恭敬天地神明的心;起床晚,就容易產生淫亂的意念。怎可說是小過失呢?”

大家驚訝地回頭看著符仲信說:“像符公這樣厚德的人,尚且因此而被削減壽命,人怎能隨便放縱自己呢?”

沒多久,符仲信就死了。

人生最難得的就是壽命,而冥府中對造惡者所要削除的也是壽命,所以太上才諄諄告誡這些道理,用來警醒世人必須謹慎一念之錯,這樣才能享受五福中第一福——長壽。太上對世人真是太慈悲了!

【注釋】

[1]敕(chì):帝王的詔書、命令。

[2]天臺(tāi):位于浙江省東部,以境內天臺山得名。現屬天臺縣,歸臺州市轄。

[3]轂(ɡǔ):車輪中心,有洞可以插軸的部分,借指車輪或車。

[4]鄉薦:唐宋時應試進士由州縣薦舉,稱“鄉薦”,后世稱鄉試中式為領鄉薦。鄉試是明、清時在各省省城和京城舉行的科舉考試。照例每三年舉行一次,逢子午卯酉年為正科,遇皇家有喜慶之事加科稱為恩科,由皇帝欽命正副主考官主持,凡獲秀才身份的府、州、縣學生員、監生、貢生均可參加。考試通常安排在八月舉行,因此叫“秋試”。

[5]新淦(ɡàn):就是現在的江西省新干縣,也叫新贛(淦通贛),古稱上淦。

[6]覲(jìn):朝見君主或朝拜圣地。

[7]捽(zuó):方言,揪;抓。如:捽頭發,捽著不放。

[8]稽(jī):考核。如:稽核,稽查。

[9]大悲懺法:佛教法會儀式之一,又稱大悲懺。系以觀世音菩薩為主尊,以持誦大悲咒為主要內容的懺法。

[10]造化:福分;命運。

[11]五福:五福的第一福是“長壽”,第二福是“富貴”,第三福是“康寧”,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終”。出自《書經·洪范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虹口区| 阿瓦提县| 博爱县| 昌平区| 丁青县| 盐源县| 文水县| 泗阳县| 临武县| 常德市| 西贡区| 延庆县| 剑川县| 曲水县| 金平| 融水| 呼图壁县| 黄骅市| 曲周县| 开江县| 永安市| 英德市| 涟水县| 尉犁县| 炉霍县| 政和县| 昆山市| 祁门县| 西盟| 鲜城| 合川市| 长泰县| 武川县| 莱西市| 定兴县| 峡江县| 高雄县| 云南省| 财经| 汶上县| 息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