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同盟與協商之經濟

兩方交綏,勝負決之陸軍或海軍,是固然已;然自陸海軍而外,對于勝負之判決,其重要足以與陸海軍相埒者,厥惟經濟。戰事而能速了則已,若一延長,則兩方之勝負,尤當視其經濟以為判。經濟維何?簡言之:一曰食物之源源接濟;一曰軍需之層出不窮;一曰財力之足以維持。

今先就食物論之,英吉利孤懸海外,其食物之大宗,麥類百分之八十,肉類百分之四十,以及牛乳、牛油、糖、谷類,大抵皆為輸入品,間亦有由“同盟”國輸入者,不過少數,余則來自各地;使無海軍之力為之護送,則英吉利三島,不出三月,民有菜色矣。法蘭西富于農產,故足自給;其可慮者,即德軍之長驅直入,占其土地,使能耕之農夫,皆釋耒而從軍耳。俄羅斯土地肥沃,即以一千萬人置之前線,亦無乏食之患。至“同盟”方面,則瞠乎后矣。意大利食物自給有余,給人不足。奧匈聯邦足以自給。德意志之仰求輸入品,與英情形略同,惟所處之地勢較惡,一經戰事,即被封鎖。向之仰給于俄美兩國者,今俄以干戈相見,美則重洋遠隔。奧匈聯邦與羅馬尼亞,雖亦能供給,然不能代俄美兩國,故戰事設竟延長,則德必受食物缺乏之虞。然其戰前之預備,與夫科學方法培植之精良,斷不至于短促期間,即告饑荒,不過其士馬之不得飽騰,已顯然有必至之勢耳。

次論軍需。英吉利以執海上之霸權,故無原料缺乏之患;國內多產煤,故實業以盛;戰時丁壯未盡從戎,故軍需廠內,不乏人為之制造。法蘭西國內煤與鐵之產額均不多,雖亦有殖民地為之供給原料,然只能勉強敷衍而已。至俄羅斯,則實業極為幼稚,全仗英法為之接濟。意大利無煤,其煤均來自英吉利;鐵亦極少,故戰時必感軍需之困難。奧匈聯邦產煤鐵銅甚豐,因是實業繁盛,其“司各達”炮廠與德之“克虜伯”法之“克勒索”齊名。德意志情形最為特別,煤鐵極富,而銅與橡皮則時虞缺乏,故于軍需不無影響;然德人有鑒及此,乃于戰前竭力獎勵全國各商店,各私宅,各衙署,門前標示之牌匾,悉用銅制,以為戰時拆用之備,類乎是者,不勝枚舉,益以化學一端,素著高明,能以人力代天工,故戰事延長,當亦不致有軍需缺乏之患也。

最后論財力。戰事延長,交戰國之如何支持,亦當視其財力之充分與否;其源得之國民,得之締盟國,或竟借之中立國,然終不如得之國民與締盟國之為愈也。大戰既啟,現金之準備,極為重要;國之現金缺乏者,則惟有抵押品與征稅為之抵償。英吉利無戰爭現金,然其銀行制度,伸縮自如;人民之富,又視其余戰爭各國為倍蓰,故英吉利即受金融恐慌,當亦不若各國之烈也。法蘭西征稅甚重,所負國債亦甚巨,然現金充足,其數達三十六億二千五百萬法郎,貯于法蘭西銀行,而民間之藏現金者,又復不少。俄羅斯亦備有戰爭費,其現金儲諸國家銀行,故俄羅斯對于財力一端,無須抱悲觀也。意大利之財力。不甚充裕,良由支付國債利息之重,與其維持頭等國之名,而耗費于海陸軍也;然每年統計,尚能稍有剩余者,不過重抽其國民之稅耳。奧匈聯邦之歲入,大概得之關稅,故大戰一啟,奧匈聯邦即不得不受財力之牽制矣。德意志于其國內各銀行中,盈余甚多,重以戰爭現金,早已儲諸“司邦道”敵樓,以應不時之需;其貯存之款,一為一八七一年法之賠款,現金中提出一億二千萬馬克,一九一三年加至二億四千萬金馬克,同時又加以一億二千萬銀馬克,共計現金三億六千萬馬克,茍有戰爭,即于下動員令之第一日,全數交于帝國銀行,以增發三倍之鈔票,故德意志財力充盈,亦政府籌之有素也。至戰釁既啟,商務實業,因之停滯,德惟有用其儲蓄,籌之國民,此則“同盟”方面,又小異于“協商”者矣。今就一九一四年“同盟”“協商”之財力及國債,以華弊計算(每華幣一元,等于英幣二先令,德幣二馬克,法幣二法郎半,余類推),列表如下:

余若比利時土耳其及巴爾干諸國,均從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川县| 金塔县| 随州市| 偃师市| 驻马店市| 利川市| 林州市| 高平市| 高邑县| 阿合奇县| 铁岭市| 孟连| 寻乌县| 女性| 闽侯县| 万山特区| 三台县| 达州市| 峨眉山市| 南漳县| 雷波县| 沁水县| 棋牌| 扬州市| 宜良县| 长岛县| 中牟县| 白山市| 巍山| 大洼县| 远安县| 阿拉善右旗| 灯塔市| 仁布县| 汝南县| 辽阳县| 桑植县| 丽水市| 遵化市| 利川市| 武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