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走出舒適區,遇見更好的人生

欣然突破極限,這是測試自己的最佳途徑。

——理查德·布蘭森

毫不夸張地說,我曾經有好幾次直面死亡的經歷,我不得不面對一些我為之恐懼的、意料之外的事情。值得慶幸的是,那些經歷都已成為過去。

比如有一次,我被醫生告知將會失明。還有一次,我乘飛機在戰區上空飛行時突發疾病,而第二天我又在異國他鄉有重要的工作要做。其他工作上、生活中的各種意外和突發事件,更是數不勝數,它們一直將我推向舒適區之外。

從我記事起,媽媽就一直鼓勵我和妹妹做我們最恐懼的事情。從本質上來講,媽媽就是在將我們推出舒適區。媽媽讓我們做的那些“恐怖”的事包括:除掉浴室里的蜘蛛、坐最刺激的過山車、撫摸動物園里令人毛骨悚然的動物、直面校園惡霸、和我們畏懼的人講話,甚至和陰著臉的銀行經理對話,請求他幫我們開兒童儲蓄賬戶……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我們沒做過的!

盡管有幾次我們試圖威脅她,如果再讓我們做那些可怕的事,我們就撥打兒童熱線控訴她,但我媽媽絕不是那種“討厭的媽媽”。實際上,她是非常出色且頗有智慧的媽媽。通過積極鼓勵我們走出舒適區、打破界限、激發潛能,她培養了兩個適應能力極強的女孩。而我現在很清楚,成功走出舒適區的核心原則之一就是通過將自己置于別無選擇的境地之中,逼自己去做那些原本害怕的事情。用英國億萬富翁理查德·布蘭森的話說,就是“管它呢,去做就是了!”

同時我也明白,人生路上充滿各種撲面而來的、能給你的精神帶來創傷的突發事件,能在經歷之后而不受其影響并非易事。這些經歷可能會在你的頭腦中烙上深深的印記,給你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盡管我的適應能力很強,但面對恐懼時,我也難免會犯錯。無論是在我的工作領域還是生活領域,我都會受到自身兩種慢性病的影響,我幾乎每天都懷有某種程度的恐懼……我也同樣需要不斷走出舒適區,盡全力打破界限、超越自我。因為我的研究包括找到1型糖尿病的根治方法,之前從未有過同種形式的研究,因此,這項研究經常遭受誤解,我不得不花更多的工夫去解釋、論證。而且,我就是自己實驗室主要的“小白鼠”,我認真地實踐著自己研究得出的理論,將自己置身于實驗之中。

感謝我的媽媽讓我擁有一種特殊的能力,無論恐懼與否,都能將事情進行到底。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不同的恐懼,處理方式也各有千秋。因此,本書采用一種多管齊下的方法,幫助大家走出舒適區。

在我的個人經歷中,有兩種不同類型的恐懼讓我印象很深。

自小時候起,我一直就不喜歡高的地方,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不喜歡演變成了一種嚴重的、非理性的恐懼(恐高癥)。這種恐懼后來已經完全失控,以至于我錯過了和朋友登上埃菲爾鐵塔的機會。

此外,我錯過了大學期間多場研討會。因為研討會是在高層建筑頂樓舉辦的,雖然我盡了最大努力想嘗試一下,但最終還是僵在樓梯上動彈不得。結果就是我有很多筆記要補。

我的生日驚喜也因為恐高變成了“驚嚇”。那是一場音樂會,我自始至終僵坐在二層看臺,聽不進任何美妙的音樂,頭腦中一直計劃著如何從那高至天花板的樓梯下去——謝天謝地,我前面的一個高個子男人擋住了我的視野。

還有,在假期訓練營最后的叢林伏擊課程中,我拖了大家的后腿。因為我之前并不知道,要完成這項課程必須通過一座高懸的繩索橋。當時有個憤怒的德國小孩一直在我身后催促,甚至對我“爆粗”,可我還是退卻了。我最終選擇了逃離……

盡管我非常明白我需要改變這一切(除了確保沒人再給我訂音樂會門票),但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僅僅做到了盡量提前安排好事情——基本上采取的是一種逃避的策略。這一策略還挺有效的。

當然也不完全如此。有一天,我突然遇到了棘手的情況,直到那時,我才發自內心地做出了改變。

由于工作的關系,我經常到國外進行演講和培訓,地點一般在酒店的會議室或者大學,通常都是在一樓。然而有一次,沒有人提前告訴我培訓的確切地點,等我到了以后才發現,參會人員都已落座,而培訓室(也許你已經猜到)竟然在一家高檔酒店的頂層。這份工作我已經簽約了,所以沒辦法請我的合作伙伴代我來做,如果我臨時取消這次培訓,將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當時我緊張得腎上腺素飆升,我別無選擇,必須要直面恐懼、迎難而上。盡管電梯直達頂樓,我還是有幾節臺階要走,那簡直恐怖得要命。

最終我成功地登上了頂樓,徑直走進了培訓室(盡管內心害怕至極,整個人氣喘吁吁)。到那天的培訓結束時,我已經習慣了頂樓的高度,甚至我都敢走到陽臺上向外看看風景了。那是我曾經錯過的風景,真美啊!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我與別人沒有什么不同,也是可以登上頂樓的。

通過這次經歷,我明白了當一個人內心有壓倒一切的愿望,這個愿望的強烈程度比恐懼感還要高時,人是可以戰勝內心的恐懼的。

我的妹妹弗朗西斯卡十分害怕醫院、救護車和任何與醫療相關的事物。她甚至不愿意開車路過醫院或者跟在救護車后面。

這種癥狀的學名叫醫院恐懼癥,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恐懼癥——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就是患者之一,他曾說“如果我去醫院,我非常確信我不會活著出來”,這可能會引起許多人的共鳴。

大約在2008年,醫院恐懼癥就在我妹妹身上得到了印證。那時,我住在醫院里,正處在嚴重昏迷中。我的家人被告知我可能再也不會醒來,或者可能有嚴重的腦損傷后遺癥。我妹妹糾結了很久,才下定決心來醫院看我,但也只是一次短暫的看望而已,那時我在一間單獨病房中開始有恢復的跡象。這次事件使我妹妹意識到,她需要并且渴望改變醫院恐懼癥。

于是,我們開始研究其根源,回顧所有關于醫院的重大記憶。這與她四歲時目睹了一次家庭創傷有關,那時她還處在“印記時期”(這一時期的記憶會在我們的大腦中留下印記,并塑造我們的深層信仰、核心價值觀和個性),結果這個創傷記憶發展成了后來的醫院恐懼癥。

克服醫院恐懼癥是一次深刻而難忘的經歷,她不得不使用一些強烈卻又效果驚人的方法。我妹妹展現了她一如既往的韌性。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她最終完全戰勝了醫院恐懼癥。在10年后的2018年3月,她在醫院迎接第一個孩子的到來,生孩子過程中所涉及的醫療場面,對于過去患有醫院恐懼癥的她來說簡直難以想象。

到現在為止,你應該了解到,要應對和克服無數類型的恐懼及恐懼癥,我們有很多種有效的方法可以采用。重要的是你要認識到,無論你恐懼的是什么,它們是大是小,最終都會阻礙你突破個人極限,限制你發揮潛能,限制你成為最好的自己。

好消息是,正如你從我和我妹妹的經歷中所了解到的,對于各種恐懼和自身局限,我們都有很多辦法來改變它們。

寫本書的目的,就是告訴你如何打破界限、發現未知的領域、直面恐懼、緩解焦慮,以及打磨堅不可摧的韌性來擁抱嶄新的、精彩的、不設限的人生。書中提到很多精妙的技巧、心理學知識和非傳統方法,都是我在幫助別人的實踐中所用到的。無論是恐懼癥、內心創傷還是強烈的焦慮,這些都會阻礙他們取得本可取得的成就。本書是一本全面的指南,如有需要,你隨時可以進行參考。

希望你能夠享受閱讀過程并樂在其中,盡你所能去爭取實現更多的突破。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静安区| 香港 | 高雄市| 竹山县| 荆门市| 卢氏县| 新干县| 都江堰市| 双城市| 化隆| 玉屏| 富平县| 微山县| 淳安县| 化州市| 奉贤区| 贡嘎县| 禹城市| 平安县| 南昌市| 桃园市| 肥东县| 肥城市| 康定县| 宜川县| 石家庄市| 扬中市| 南丰县| 夹江县| 洞头县| 随州市| 玉树县| 乌鲁木齐市| 康保县| 泰来县| 安溪县| 澄迈县| 都匀市| 华坪县| 扶风县| 沙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