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市簡史:A股五次大牛市的運行邏輯
- 王德倫 王亦奕 張日升 李家俊等
- 1830字
- 2021-01-07 11:20:08
第三節 牛市上漲第二波:滬市上漲291%,深市上漲110%
一、鄧小平南方視察,開放紅利推動牛市第二春
據中國共產黨黨史記載,1992年10月12~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本次會議對未來中國政治、社會、經濟存在三點深遠意義[1]:一是確立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鄧小平理論自此被寫入黨章,成為指導今后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的壓艙石。二是明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第一次有體系地出現在社會公眾面前,奠定了社會經濟發展方向。三是要求全黨抓住機遇,加快發展,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大會將20世紀90年代我國經濟的發展速度目標,從原定的平均每年增長6%,調整為8%~9%。
1992年改革暖風頻吹,起初還縈繞在人們心頭上的、關于未來如何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一系列疑問,隨著“十四大”報告一錘定音。從后續發展來看,一方面,經濟活力隨著改革紅利進一步釋放;另一方面,人們對于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逐漸散去,資本市場上也因此吹起了風險偏好提升的暖風。
回顧本次牛市的第二波上漲,上證綜指于1992年11月17日~1993年2月15日上漲了291%;深證成指于1992年11月23日~1993年2月22日上漲了110%。本次牛市第一波上漲終結于“8·10”事件以及1992年下半年頻繁出臺的宏觀調控政策,但是監管層對證券市場的重視程度并未因此衰減,1992年10月12日證監會成立,成為專業且專門的資本市場監管機構,以防止“8·10”等類似事件重演。經歷3個月左右回調后,11月前后滬深兩市也已經幾乎回到了第一波上漲的起點,市場情緒暫時達到了一個底部。接下來,政策暖風、經濟向好、市場回調充分,三者共振,促成了第二波上漲。
第二波上漲再次終結于新股發行加速與政策收緊。1992年11月和12月滬市每月各發行3只股票,1993年前3個月分別發行5、4、7只股票,合計上市了22只股票,而此前市場上一共只有23只股票。市場的快速擴容極大地稀釋了個股交易量,市場情緒因此也逐步回歸常態。
政策收緊成為彼時牛市終結的另一重要因素。正如宏觀部分所述,1992~1993年牛市兩次上漲的背后,是從復蘇走向過熱的中國經濟,1993年2月則是此次經濟過熱的最頂點,在中央政府連續的有力調控下,A股估值、交易熱度雙雙向平穩狀態回落,為中國資本市場的長遠平穩發展打下了基礎,同時開始孕育1996年后的第二次牛市。
二、交易特征:市盈率與市場頂底同步,換手率領先市場拐點
市盈率比較:上證綜指市盈率達到近年最低點后反彈
因為深證成指于1995年編制,因此我們采用有市盈率數據的上證綜指作為市場行情的衡量。[2]1992年5月1日~5月20日,上證綜指平均市盈率達到257倍,5月25日達到峰值502.7倍,隨后逐級回落。11月17日上證綜指市盈率僅為54.77倍,接近頂點的1/10,同時也是幾年來的最低點。1993年2月上證綜指估值觸底反彈至200倍以上,最終6月左右維持在80倍上下。
換手率比較:底部換手率先萎縮,后先于行情放量
1992年5月前后因為市場上可交易股票較少,市場換手率較高,上證綜指日均換手率大約為26%。5月21日滬市放開漲跌幅限制,實行T+0交易制度,市場頂峰期5月25日換手率達到50.8%。之后每逢新股上市,上證綜指的換手率都上升至短期的高峰。隨著市場于10月底市盈率跌至80倍以內,情緒達到低谷,上證綜指在11月第一周的日均換手率降至11.1%,為峰值時的1/5。11月13日氯堿化工、11月16日冰箱壓縮、11月17日聯農股份上市,促使市場換手率重新回到50%以上,同時因為新股的首日漲幅效應,帶動市場情緒躁動,市場從而全面反彈。1993年隨著新股快速擴容,市場情緒穩定,上證綜指的日換手率降至5%左右(見圖2-8)。

圖2-8 上證綜指與市場換手率的關系
資料來源:Wind,興業證券經濟與金融研究院。
三、零售行業的豫園商城、第一食品領跑全市場
牛市第二波上漲中,零售行業的豫園商城和第一食品漲幅最大,分別為430.9%和376.0%。滬深兩市初期上市的企業以輕工業制造、紡織等行業為主,20世紀90年代中國對外開放逐步擴大,在經濟向好、出口高增長、居民生活水平提高、通脹上行消費行業受益的背景下,滬深兩市的企業業績大多實現高速增長。居民出于對通脹的預期,投資股票的熱情也頗高,出現了第一批“股民”。因為初次接觸資本市場,大多數投資者對于估值、盈利等知識還知之甚少,因此市場和個股波動較大,估值和換手率也偏高,隨著時間推進,當第一批“股民”逐步成熟后,資本市場也迎來了后續更為健康和高速的發展。
[1]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簡史[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1.
[2] 深證成指1995年以前價格數據為編制人回推,估值數據從1995年起開始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