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文學家楊雄
- 萬界包工頭
- 月半油月半
- 2079字
- 2021-01-22 21:56:44
第九十二章 文學家楊雄
劉秀聽此言,頗感訝異,他有意無意看了眼林秋。
然后嘆道:“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普天之下莫非王臣,這太學城乃我朝未來棟梁聚集之地,理應有今上擔任校長。”
林秋判斷初次見面,劉秀可能心中有疑慮,于是也不再往這路上引,便一笑了之。
當天晚上,林秋腦海里不斷思索,通過白天和劉秀的接觸,這個劉秀似乎城府頗深,但言談間膽魄偏小,往往林秋才開一個話頭,他就有意無意地岔開話題,很難深入。
不著急,這要顛覆王莽的事情,他一個外人只能在火柴堆上漸次添火,又不能簡單粗暴直接搞掉王莽,如果真那樣干的話,他不又成了一個破壞歷史正常進程的穿越者了,難道還要系統再派個人過來糾正嗎?
轉眼間,林秋負責的北面建筑成均最早落成,部分已經對外開放,等到第一批太學生入學后,常安城內下起了第一場雪。
雪下得很大,連續幾天幾夜,等到雪過天晴后,這一腳踩下去,雪都可以沒到了膝蓋。
林秋帶著田峰等人,開始圍繞成均的所有建筑,開始檢查質量,這是第一次下雪,如果有什么地方出現問題,可以及時的修整。
林秋比較關心的就是地面情況,因為地坪下建火道,他也是第一次,不知道最終呈現的效果到底怎樣。
他來到室內,看見那些太學生們席地而坐,在聽老師上課,林秋悄悄脫了鞋,在里面走了走。
地面呈現的溫度舒服而不燙腳,確實達到了設計的要求,讓林秋有些緊張的心落了地。
一行人檢查無誤,為了不影響學生學習,又悄悄退了出來。
走出成均,田峰提議大家去馬上就要竣工的中部建筑辟雍走一走,看看水系的基礎是不是在冬天會有些損壞。
幾人走到還沒放水的水渠前,幾天的落雪已經將水渠都蓋滿了。
田峰順手抓了根鋼筋,在雪堆中東戳戳西戳戳。
“啊呀,可戳死我了。”一個人從雪地里忽然長身而起,把林秋一行人嚇一大跳。
一個貌似四五十歲的小老頭,滿身的酒氣,蓬頭垢面,身上衣服都是補丁,剛剛竟然倒臥在雪地里,要不是田峰正巧戳中了他,這里躺上一天就說不定凍死了。
“你們,何人?”老頭一邊指著林秋等人,一邊打著酒嗝,也不知道喝了多少酒,噴出來的滿滿酸臭氣。
“老伯?你又是何人?你怎會在此?”林秋問。
此時方才他們一行去的成均課間休息,就有些學生走了出來活動身體,遠遠看見這里的情況,便有人前來告知。
“公子,此人乃是揚雄,揚夫子啊。”
楊雄?林秋腦海中快速檢索此人,莫不是西漢的文學家,被稱為能和當年司馬相如比肩的,世人稱“楊馬”的楊雄?
“可是曾作《甘泉賦》《羽獵賦》的楊雄楊大人?”林秋問身邊一個太學生。
“正是,正是此人。”
林秋點點頭,轉向楊雄:“如此寒冷天氣,老夫子不在暖室作賦,怎會醉臥在此?”
楊雄一愣,眼前此人竟然識得自己,不由酒醒幾分,再一看自己這副落魄的模樣,不由心生羞愧,趕緊雙手捂住自己臉,嘴里叫道:“羞也,羞也。”突然撒足狂奔,不久就消失在遠處。
“一個大家,怎么會這樣?”
太學生里有好事者,見林秋不解,連忙上來解釋。
原來這楊雄本來文名頗盛,幾首歌賦竭盡歌功頌德之能,與當朝國師劉秀也是多年好友。
可是幾年前,家道突然遇到變故,妻兒相繼病逝,這楊雄,又堅持要將妻兒棺槨運回老家四川,這一路來回奔波,便耗去許多錢財。
不知這運送棺槨的一路上,楊雄想了些什么,等再回常安,人已經像換了個似的,他羞于提起當年他做的這些詞賦,而改作埋頭研究論語和易經,并仿作兩部,一部名為“太玄”,一部為“法言”。
劉秀叫人去請他,想他再作幾首歌頌的詞賦,不想楊雄竟然嚴詞拒絕,并說以當年所作的詞賦為恥。
今上也派人去勸,也被他擋在門外,今上一怒之下,便奪了他的官職和俸祿。
那楊雄沒了生活來源,又染上了酒癮,便變賣家產,家中但凡還能換酒的,全給他換了酒去。
每次有酒,就將自己喝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久而久之,常安城內不見了當初的“楊馬”之楊,多了一個隨處可見醉臥在地的邋遢老酒鬼。
林秋聽罷,心中不免唏噓。
這么一個重要的文學家和思想家,在王莽這個新朝里,卻成為一個無所事事的酒鬼。
“知道他落腳在何處嗎?”
“聽說南城門外,一個流民搭建的民區內。”
林秋心里閃過一個念頭,這樣優秀的人才,為啥不人盡其用,如果王莽的政府里沒有他的位置,請他到太學城來當老師,給一眾太學生上課,不也是一件好事嗎?
心念至此,林秋便有些等不及了,叫上林秋等幾人,開出兩輛卡車,幾人坐上,呼啦啦直向南門而去。
林秋的卡車在常安招搖過市,路人無不駐足觀望,很多人已經去過太學城工地,遠遠地望見過神人林公子的神器,今天見這些大家伙,在雪地里依舊行步如飛,無不嘖嘖稱奇。
車出了南城,果然見一片白茫茫的草棚,之間有些糊著泥土當墻,更多的是掛著一些草簾子擋風。
這里密密麻麻全是這種草棚,跟本就沒有路可走,林秋等也不得不下車,田峰幾個在周邊保護著林秋,一行人一頭就鉆進了草棚之中。
這草棚雖說有草簾擋風,但嚴寒中依舊冷凍徹骨,好在這一片實在是大,草棚互相連接,走到中間,寒冷比外圍要好上許多。
林秋一個個草棚詢問過來,只道尋找一個酒鬼老頭,有些人說依稀知道,大概指了個方向。
過來的當中,林秋打聽了一些流民情況,絕大多數都是從東南西北各處,因為饑荒或者戰亂逃難而來。
常安城內無處安置這些難民,便讓他們在這里臨時搭建草棚,暫時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