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收編
- 萬界包工頭
- 月半油月半
- 2044字
- 2021-02-13 22:08:58
第一百二十三章 收編
林秋這次沒有親自上前,他在后面的一臺吊機高高的駕駛艙里,清楚地觀察著眼前的一切。
劉秀的隊伍快速向后退去,已經在身后不遠處逐漸重新聚攏。
因為有了林秋車隊在斷后,他們方才被火牛沖陣后形成的恐慌,開始漸漸退去。
在戰場的前面,方才還大呼小叫向前追趕的銅馬軍,現在轉臉向后,只恨自己爹媽少給了兩條腿,沒命的狂奔。
車隊每個人對講機里面,不時傳來林秋的指揮:“往右,有一支弓箭隊,在左面,還有一支馬隊。”
工程車已經不用前面的鏟斗或者前臂了,只是往前一個沖鋒,碰到的人和馬立即變成了爛泥。
這個速度,連逃跑都不能啊。
有人實在跑不動了,索性扔掉武器,雙手高舉,跪在那邊乞求投降。
林秋在上面看得清楚,下令:“繳槍不殺,那些投降的,放過他們,讓劉秀派人前來收編。”
銅馬軍十幾萬人,一瞬間死傷了大約萬把人,余下的跑又跑不過,打又打不了,見有人投降反而保住性命,于是乎就像傳染一樣,大片大片的部隊,都向林秋投降。
劉秀的心情大悲大喜,本來以為自己能夠贏下銅馬軍的,沒想到戰事一開,對方竟然用火牛沖陣,大驚之下,眼看自己這里要抵擋不住了,神人林公子的車隊,又一下翻盤了。
現在不但贏了戰斗,而且十多萬的銅馬軍臨陣投降,這哪里是打勝仗,簡直就是收割,等于老天拱手將一個巨大的禮物贈送給了自己。
朱淮及一準他的手下武將,都被捆綁著押進劉秀大營中。
劉秀側頭看向林秋,林秋示意,這些都是他的戰俘,由劉秀自己處置。
劉秀走上前去,一個個給銅馬軍的這些武將松綁。
“咦?”朱淮發出疑問的聲音,“你不殺我們?”
劉秀呵呵笑道:“來人,拿酒來給這些將軍們壓驚。”
手下端過幾個酒盤子,上面放滿了酒碗,劉秀端起一碗遞到了朱淮面前,“朱淮將軍,你我本都是反抗王莽的英雄輩,何苦自相殘殺,來,飲了此碗酒,我們盡釋前嫌。”
朱淮狐疑地拿過酒碗,想了想,反正一死,于是便仰頭喝了,其余人皆學樣。
劉秀大笑,“好,好,朱將軍果然是英雄,你等今天投降的銅馬步卒,盡數可以領去,重歸你等指揮。”
這下朱淮愕然道:“文叔,你真不殺我們?還要放我們走?”
劉秀道:“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難道朱將軍還信不過我嗎?”
噗通一下,朱淮及他手下諸將統統跪拜在地,齊聲道:“我們銅馬諸君,愿意為文叔執鐙,唯文叔馬首是瞻。”
這意思很明顯了,就是愿意投靠劉秀,做劉秀的手下。
這些銅馬軍的頭領,都不是傻瓜,今天一戰,見劉秀擁有這么多的大殺器,整個中原大地,誰能是他的對手?
既然劉秀是必勝之人,自己何苦還要抗爭,直接歸順他,以后一定是享不盡的榮華富貴。
更何況劉秀表現得寬宏大量,一點不計前嫌,像極了一個明君。
劉秀要的就是這個效果,連忙一臉誠懇,“各位請起,承蒙各位抬愛,既然這么看得起我,愿意和我一起行反王莽的事業,我當然是歡迎的。”
接下來就是安排酒席桌椅,讓這些降將和劉秀手下的將領重新排位,隊伍編制重新安排,大營中頓時其樂融融。
林秋端坐上面,笑瞇瞇地看著劉秀的這一波操作。
看來,劉秀打仗不怎么樣,但籠絡人心頗有一套,幾句話幾個動作,就將十多萬投降的銅馬軍輕松收至麾下,果然有帝王之相。
劉秀輕松拿下冀地的銅馬軍,將自己部隊擴充到三十萬之巨,消息傳來,震驚南北。
更始帝劉玄大驚失色,急招大司馬王鳳商量對策。
“這下怎么辦?劉秀勢力不減反增,他又不聽我們這里的調動,擺明了要抗衡啊。”
王鳳眼睛急轉,少頃,悠悠說道:“劉文叔和他哥哥不同,行事講究個師出有名,目前雖然看來不聽征調,但對外還是宣稱為更始前將軍,看來并沒有馬上翻臉的意思。”
“現在他已經三十萬人馬,都快和我們差不多了。”
王鳳腦子轉得快,對劉玄道:“更始帝,這有好處也有壞處。”
“大司馬請講。”
王鳳輕輕咳一下,慢慢說道:“王莽原本將嚴尤的幾十萬人馬,派駐宛城一線,是要和我們決一死戰,現在可以讓他和文叔互相牽制。”
他頓了頓,大概是覺得自己的想法有道理,便確信地點點頭,繼續說:“對,就讓他們互相牽制,我們直接殺上常安城,直搗黃龍。”
“只要我們拿下常安,推翻王莽新室,那么更始政權就名正言順了,到那時,文叔想再不聽征調,他也沒有理由。”
不要說,王鳳這通分析,有一定的道理。
整個形勢,目前確實是都將焦點集中在黃河兩岸,劉秀太過厲害了,一戰覆滅銅馬軍,舉世皆驚。
原本在宛城一帶的嚴尤部,也有幾十萬人,是防止更始政權力量西進的,現在都被吸引了,開始向東面挺近。
嚴尤主力往東面移動,宛城一帶就剩下數萬兵力。
如果此時,更始政權的力量,從洛陽南出西進,宛城的兵力是照顧不過來的。
而西面,武關和大鳳關一帶,王莽雖然也有兵力布置,但數量不足幾萬人,很難抵擋得住。
不管世道如何混亂,目前的王莽新室還是最正統的政權,常安還是首都核心。
如果一舉攻破常安,那么誰先入,誰就政治正確,容易得到天下正式承認。
當年漢高祖和項羽,也是約法三章,看誰先入關而先封王,王鳳走的正是這一步棋。
你們劉氏兄弟不是打出“復漢高祖之業,定萬世之秋”的口號么?那么,就按漢高祖當年的行事風格來一遍,你們沒話說了吧?
與此同時,又一封前今天從劉秀這里發出的信函,到了某一人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