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容易想太多的人怎樣獲得快樂

01

隨著心理學知識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有了強烈的自我懷疑傾向,總是擔憂自己是不是有什么心理問題,或是擔憂自己的某些表現是不是“不正常”。

然而,這種過度的自我關注或自我擔憂反而可能成了真正的問題,因為它會令一個人變得十分敏感。

而當一個人變得敏感了,他就很容易讓自己原本正常的身心狀態變得“失調”。

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容易想太多,有一個簡單粗暴的方法:假如你正處在戀愛中,另一半如果回復信息晚了或者沒有回,你會不會很快就焦躁不安,并自顧自地幻想對方是不是有事瞞著自己,或是喜歡上了別人?并且,在這種設想中體會到一種“被拋棄”的恐懼?

當然,這個評判標準中的關鍵在于——很快。

如果長時間得不到伴侶的回應,多數人都會感到焦慮;但是內心敏感的人一旦得不到伴侶的回應,很快就會陷入胡思亂想之中。

而這種在戀愛中得不到回應時的表現,只是“想太多”人群的主要表現之一。

“想太多”的本質,是一個人總不自覺地將自己過去成長中經歷過的負面事件的體驗重復且非理性地帶入當前的生活情境中。

“重復”,指的是不管現實中的事件多少次證明了自己的擔憂是無意義的,但他們還是會一次次地在相似的情境中產生焦慮和擔憂。

“非理性”,指的是一旦他遇到和過去的負性生活事件類似的情境時,便會喪失理性的判斷能力,產生出很多不符合現實的推測和夸大性的擔憂。

比如,伴侶可能只是在忙工作,他卻無由來地認定對方是在和別的異性聊天;對方出門辦事,卻擔憂對方會遇到各種天災人禍。

許多容易“想太多”的人,習慣于將自己的這種習慣歸結為“缺乏安全感”。

但如果細究起來,就會發現這種歸因是毫無意義的。

當然,也有很多的書籍和文章給出了“缺乏安全感”的原因。但是,其最關鍵的問題在于:如何克服缺乏安全感這個問題?

事實上,我沒見過誰能夠對這個問題給出“足夠落地的答案”。

很多人給出的答案總是缺乏一種“實在感”,或總是在“愛自己”以及“自我接納”這種“概念性詞匯”中不斷地繞來繞去。

所以,你會覺得他們說得都對,但你還是不知道該怎么做。

02

我們來看兩個概念:認知的“內向化”和“外向化”。

這個內向和外向指的不是人的性格,而是指我們思考的方向。

“內向化”指的是我們在思考問題時,傾向于向個體的內在、心理、人格等方向找原因;“外向化”指的是我們在思考問題時,傾向于在外在的、客觀的、現實的層面找原因。

最好的看待問題的方式,當然是我們將“內在”和“外在”這兩個方面統籌兼顧,更全面地看待問題。但問題在于,許多人的思維方式已經過度的“內向化”,許多人只會進行“內向化”的思考。

舉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曾有一個人來找我做咨詢,他說他對于現在的工作有許多恐懼,害怕領導,害怕和同事的關系處不好,對于工作也總是拖延、不想去做……他覺得格外痛苦,同時也充滿了焦慮。他問我怎樣才能不焦慮呢?

通過交談,我發現,這個人之所以在工作中存在這么多恐懼,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沒有掌握熟練的工作技能,所以工作做得不好,因此衍生出擔心被老板開除、擔心被同事嘲笑等問題。

這個案例很有代表性,我接觸過的很多案例都與之很相似——當事人常常會被自己的負面情緒困擾,并因此懷疑是不是自己的心理或情緒出了什么問題,卻很少有人能夠想到負面情緒產生的原因。

這個例子還反映出,當事人的思維已經完全“內向化”了,他在看待自身問題的時候,完全集中在了自己的心理層面,嚴重忽略了“現實”和“外在”這回事。

這類型的人在現實生活中非常多,而且隨著心理學知識的普及,會越來越多。

為什么這樣的人會越來越多呢?最根本的原因有二:

一是隨著社會整體價值觀的變化,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更傾向于“個人主義”。

“個人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和社會思潮帶來的一個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人們開始更加關注自身。

二是心理學知識的影響。

心理學這門學科研究的是人們的心理世界。隨著心理學研究的不斷發展,心理學的細分領域也越加精細化,這本身是科學發展的必然規律。但許多人卻忽略了一個這樣的前提——當心理學家們專注地探究某個領域時,會盡可能地將其他領域的問題或影響排除在外。

這就會涉及一個適用范圍的問題。

現實生活中,許多人都會有一種“單一理論萬能論”的傾向,說白了就是用一種理論強行解釋一切現實場景。比如,學經濟的習慣用經濟學的視角看待問題,學哲學的習慣用哲學解釋問題……

但是,我們要明白,用某一種理論解釋現實時,一個最根本的前提是——我們必須考慮到所使用的理論的適用范圍——只有確定這個問題處于理論的適用范圍之內,我們才可以使用這個理論來進行分析。

然而,這個基本前提常常被人們所忽略。比如,我經常碰到的一個問題:“心理咨詢師要如何協調不同咨詢理論和流派之間的差異?”

這就是一個很典型的沒有意識到理論適用范圍的例子。

對于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是:不需要協調,也協調不了。

因為,不同的理論本來就是為了應對不同類型的來訪者和不同類型的咨詢訴求。所以,不同理論假設之間要么存在不可調和的沖突,要么問題根本就不在同一邏輯層面上。

我們要做的是,針對不同的類型使用不同類型的理論。例如,對于有早年創傷的人使用精神動力學,對有認知偏差的人使用認知療法,對于有邊緣型人格障礙的人使用辯證行為療法……

打一個不怎么恰當的比喻,如果你是個水果販子,有人想來你這兒買蘋果,有人想買菠蘿,還有人想來你這兒買大炮。

你要做的當然是給想要蘋果的人蘋果,給想要菠蘿的人菠蘿,把想要買大炮的人直接扭送至派出所。

“心理咨詢”實際上是一個很寬泛的統稱,正如醫院有內科、外科、眼科、牙科、耳鼻喉科,試問,你要如何協調牙科和骨科的理論差異呢?

回歸到我們的主題,我想表達的核心是——心理學也有其適用范圍。

你喜歡探究自身的心理、人格、情緒等,當然沒問題。但問題在于,你不能只用一套理論就試圖解釋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所有問題。

此外,心理學和其他學科一樣,是需要專業門檻的,但很多人根本沒有意識到這個“門檻”,因此,“民科心理學”大行其道,再加上“巴納姆效應”的影響,人們特別熱衷于對照各種心理測試和文章進行自我心理測試,然后驚嘆道:“對!對!對!我就是這樣的!”

為了迎合人們的這種需求,各類心理學相關媒體便會廣泛地發那些能夠迎合大眾心理的理論和文章。

這一切都會在不知不覺中加劇很多人“內向化”的思維模式。

在這里,我想再強調一遍,我不是說關注和學習心理學不好,也不是說這種“內向化”的思維模式有什么弊端。

我想要說的是,如果一個人的思維只會內向化,而不考慮外在因素的話,會出現“想太多”的問題。

03

這種完全“內向化”的思維方式,恰恰是由于“過度自我關注”造成的。

所謂“過度自我關注”,就是一個人過度地關注自身,過度地關注自己會得到什么、失去什么、成為什么。這種關注持續的時間長了,個體會被自身的種種欲望所裹挾,然后變得格外敏感。

這種敏感主要表現為:情緒波動幅度過大,一點兒小事就會引起當事人強烈的情緒波動,比如過度的悲傷、恐懼、憤怒、焦慮等等。而為了平復這些情緒,他也只能通過“想太多”的方式來試圖找到解決方法。但光想不做壓根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所以,用“雜亂無章地思考”來應對負面情緒并尋找解決辦法的行為,無異于火上澆油,只會令其混亂加劇。

還有一個導致人容易“想太多”的原因——雖然這個原因不一定是所有人都有的——就是太閑了。

沒錯,人如果太清閑了,往往也容易胡思亂想。

這里的“閑”,不只是說一個人無所事事,還包括固化的、重復性的生活。

如果你的生活是不斷重復的,那用不了多長時間,你就會習慣這樣的生活方式。換句話說就是,你無須為現在的生活分散太多的精力。

人的大腦會自發地進行思考,如果你的生活沒有新鮮的刺激源,那么你的大腦會在不知不覺中被各種負面想法和情緒占據。正常情況下,我們的大腦在“解決問題”方面是優先于“享受幸福”的。如此,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我們的大腦會熱衷于過度關注問題,而不是更關注自我感受的滿足了。

“想太多”這種“毛病”,到底該怎么應對呢?

我的建議是,不要讓自己的生活過于重復化,也不要讓自己過于清閑。

培養一些興趣愛好,讓自己已經陷入常規化的生活能夠多一些新鮮的元素和刺激。

然后,在分析問題的時候,要注意歸因的“多元化”,不要片面地考慮自身“內在”的問題,而應先從“外在”的實際情況出發去解決問題。

譬如前面所舉的那個對自己的工作存有諸多恐懼的案例,他要做的就是先集中精力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通常情況下,外在的現實問題解決了,我們的心理問題就會隨之消失。如果沒有消失,你的心理狀態還是很糟糕,這個時候就再從“內在”的角度開始思考。

此外,還要有意識地停止“無意義”的思考。如果你發現自己又陷入了對未來的過度擔憂中,或對某些小事無休止的糾結中,要主動地強制停止這些思考,轉而去關注些別的事情。

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我們理解“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句話的內涵。

這個概念我們不從佛學的角度理解,而僅從現實的角度來理解——我們總是試圖控制很多東西,事實上,有些東西是我們根本無法控制的。

任何事物——包括我們自身,都有其必然的發展規律,而“造作”的心態會給現實的事物加上很多期望和控制,這種總是想控制和影響外界的心態會令我們的心境跌宕起伏,對現實事物的具體發展毫無助益。

說得直白些——對于能改變的事物盡力去改變,改變不了就直接放棄;現在達成不了的就慢慢來,不要給自己加那么多“內心戲”,也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

換句話說,客觀事物的發展和你的設想以及你的情緒波動往往并沒有太多直接聯系。如果你想達成某種目標,它只取決于你付諸了怎樣的行動;而不在于你想了多少,產生了多少混亂的情緒。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栾城县| 曲麻莱县| 高平市| 四子王旗| 苏州市| 芒康县| 营口市| 疏附县| 开阳县| 诏安县| 福安市| 凤翔县| 唐海县| 临江市| 黎城县| 蕲春县| 开原市| 松溪县| 浦江县| 英超| 锡林郭勒盟| 微山县| 萨迦县| 佛山市| 绥棱县| 武威市| 广汉市| 会同县| 福建省| 富锦市| 宜川县| 扶沟县| 彝良县| 兴和县| 崇文区| 蒲城县| 且末县| 讷河市| 阿图什市| 象州县| 库尔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