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780年1月至1786年8月

1780年1月7日,魏瑪新建筑之劇院以一化裝跳舞會開幕。

4月,歌德與卡爾·奧古斯特赴萊比錫。

5月,克內貝爾離康士坦丁教師職。

6月,歌德口述《群鳥》,歌西浩生小姐記錄。(此劇系由阿里斯多芬之《群鳥》改編。歌德比群眾為群鳥,投入各個捕鳥人之羅網。)

6月15日,歌德加入阿瑪利亞會館。(自由圬人會,一秘密結社,本啟蒙精神,對于人類一視同仁,泯除國家及種族之界限。各地設有會館,最初之會館于1717年成立于倫敦。因其會中所用之標記儀式多取自圬業,故名自由圬人會。歌德之小說《維廉·麥斯特》及敘事詩《秘密》均受此協會之精神影響。)

招沃格特(Johann Karl Wilhelm Voigt,1752—1821,畢業于弗萊勒利之礦業學校。)從事礦物之研究。歌德特與彼討論礦物問題。

7月19日,歌德為卡爾·奧古斯特及哥達之奧古斯特王子誦讀《浮士德》。(《浮士德》初稿寫于1773年至1775年,今所傳者亦根據歌西浩生小姐之抄本。)

8月8日至14日,萊澤維茨來訪。(Johann Anton Leisewitz,1752—1806,法官,萊辛之友,著有劇本。)

8月18日,《群鳥》在埃特爾斯堡園中上演。

9月,至勒恩山旅行。

克勞埃爾為歌德塑像。

著作:

詩:《浪游人的夜歌》第二首(《一切的頂峰》,9月6日,伊爾梅瑙基克漢山上獵憩所題壁),《我的女神》,《小精靈》。

《塔索》開始。(3月30日日記:“我有個有所得獲的日子。”)

1781年(清乾隆四十六年)2月15日,萊辛逝世。(Gotthold Ephraim Lessing,1729—1781,戲劇家、文學理論家,思想銳利,文字清澈,廓清18世紀中葉德國文學陳腐之空氣。其著作譯成中文者有《軍人之福》,楊丙辰譯,1927年北平樸社版;《寓言》,鄭振鐸由英文轉譯,1925年商務版。)——歌德于2月20日得此消息后,即函史太因夫人云:“……我從先不曾有過一刻鐘計劃拜訪他。可是隨著他的死亡,我們損失很多,比我們想象的還多。”

3月7日至15日,歌德與卡爾·奧古斯特至諾伊根海爾林根訪封·魏爾特恩伯爵,伯爵夫人路意斯(1752—1811)甚為公爵所敬重。

5月1日以后,瑞士神學者托布勒(Georg Christoph Tobler,1757—1812,歌德第二次瑞士旅行時與之結識)來魏瑪,托布勒系著名之斷篇《自由之原》作者;因此篇由于與歌德之談話而產生,故歌德視同己作。

歌德著文《答腓特烈第二之德國文學論》,但歌德之文已失。(腓特烈王之《德國文學論》用法文所著,著者不能理解德國新興之文學運動,對于《葛慈》持否定之批評。)

7月,安娜·阿瑪里亞公爵夫人選梯府(Tiefurt)為避暑之地。

8月15日,《梯府雜志》發行,此雜志每期只手抄十一份贈與同人,繼續至1784年夏季。

起始寫《埃爾普努爾》。(只寫成兩幕,取材希臘傳說安提奧佩母子之離合,并受中國戲曲《趙氏孤兒》法文譯本之影響。歌德標此劇為戲劇,后里默爾錯題為悲劇。)

8月23日,對照讀萊辛名劇《納旦》與《塔索》。

8月25日,歌德為路意斯公爵夫人讀《塔索》首幕。

9月22日,經萊比錫赴德騷。

10月2日至11日,歌德在哥達,識格里姆(Friedrich Melchior Grim,1723—1807,法國著作家,祖籍德國,與盧騷、狄德羅為友。為德國寫文學通訊,后留哥達宮中)。

租婦女廣場旁之住宅。

在耶那聽羅德爾(Justus Christian Loder,1753—1832)之解剖學講演。

12月,為公爵過分浪費而憂慮。

著作:

詩:《夜思》《酒盞》《給麗達》(均為史太因夫人作)——《漁娘》,《埃爾普努爾》,《廢物村的最新事件》(本1773年《廢物村年集》之作風,嘲諷當時文學界之種種現象)。

1782年(清乾隆四十七年)1月27日,同人劇院之舞臺指導米丁逝世。(米丁為魏瑪宮廷之木匠,歌德有長詩哀悼。)

2月,《哀格蒙特》寫成。(與《葛慈》同為歷史劇。最后定稿成于1788年。歌德在未至魏瑪以前,在法蘭克福已寫成數場。后于1778年及1779年,均時有增補。本年2月,大部完成,并剪削其過分之處。此劇脫稿雖晚,但就其內容與形式觀之,仍須列入歌德之青年作品中。有中文譯本,譯者胡仁源,1929年商務版。)

研究魏瑪公爵伯恩哈德之歷史,欲為作傳,隨即放棄此工作。(Bernhard,1604—1639,三十年戰爭時代之英主,屬于新教,縱橫聯合,征服多地。)

5月27日,歌德父逝世。

6月4日,歌德被皇帝封為貴族(歌德對之甚為淡薄)。

6月7日,財政局長封·卡爾布卸任,歌德繼任。

7月22日,在梯府公園中演《漁娘》。

與赫爾德疏遠。(歌德因赫爾德夫婦對公爵要求過奢,與赫氏屢生誤會。)

8月,為耶那大學接收比特內爾藏書。(Büttner,1716—1801,哥亭根哲學教授,后來耶那,允于死后將其豐富之藏書贈與耶那圖書館。)

8月9日,致函拉瓦特論《圣經》及基督教。[信中有句云:“你以為福音書是神的真理……我卻以為這些(福音書里不近人情的事)是冒瀆神和神的啟示。你覺得沒有比福音書更美的了,我覺得許多得天獨厚的人所寫的書籍都是同樣的美。”]

11月,增改《少年維特之煩惱》。(書中已不無史太因夫人之成分,如1772年9月12日之維特通信。)

12月,在萊比錫。

著作:

詩:《魔王》(最初插入歌劇《漁娘》中。與《漁夫》詩同為歌詠自然界不能抵抗之魔力),《維廉·麥斯特》中之詩,《園中銘語》。

1783年(清乾隆四十八年)2月,墨西拿地震,愛克曼根據歌德當時仆人蘇托爾之談話,記載于歌德對話錄中。(見1823年11月13日記錄。歌德于1783年2月之某夜,觀天空現象,預測某處必有地震。數星期后,西西里島上墨西拿城一部分毀于地震之消息果至。)

4月7日,致函拉瓦特,介紹倫格菲爾德夫人(Louise von Lengefeld,1743—1832)及其二女卡羅琳娜·封·博伊維茨夫人(Caroline von Beulwitz,1763—1847,女著作家,后離婚,與封·沃爾措根結婚)與其婿博伊維茨(F. W. L. v. Beulwitz,1755—1829,魏瑪侍從官),并夏綠蒂小姐(1766—1826,后為席勒之妻)。

馬蒂遜(Friedrich von Matthisson,1761—1831,感傷派詩人,甚見重于席勒。在德騷任教師。)來訪,時逢歌德主持尋找復活節蛋之游戲。

哥亭根醫學教授布魯門巴赫來訪。

5月,史太因夫人之子弗利茨·封·史太因(1772—1844)遷入歌德家中,受教于歌德。

8月,歌德促成福格特(1743—1819)入礦務委員會,從此與彼保持事務上與友情上之親切關系。福格特后任部長,并與歌德同為學術藝術機關檢察會之會員。

9月3日,成《伊爾梅瑙》長詩。(為卡爾·奧古斯特生日作,含諫勸之意。)

9月14日,至哈爾伯施塔特訪格萊姆(Johann Wilhelm Ludwig Gleim,1719—1803,啟蒙時代之詩人)。

9月21日至24日,與特雷布拉男爵游哈爾茨山,登布羅肯山峰。

10月,至卡塞爾,初遇自然學者澤默爾林(Samuel Thomas S?mmerring,1755—1830),歌德與彼保持長久學術上之交往。——至哥亭根。

11月19日,成《神性》名詩。

與赫爾德釋除誤會。

12月,與赫爾德共讀赫氏之《歷史哲學》。與魏瑪醫生兼藥劑師布赫霍爾茨(W. H. S. Buchholz,1734—1798)做航空術之試驗。

著作:

《維廉·麥斯特》中之詩。《維廉·麥斯特之戲劇使命》被友人促成。

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1月,貝羅莫劇團起始在魏瑪演劇,至1790年。

1月18日,著《花崗石》論文。

2月24日,伊爾梅瑙之新礦業開始,歌德致辭。

3月27日,歌德發現顎間骨(Os intermaxillare)。(是日致函赫爾德云:“我尋到了——不是金,也不是銀,卻是一個給我無上快樂的事:人頭上的顎間骨!我和羅德爾比較人的頭顱與獸的頭顱,得到蹤跡,看見了它。”又同日函史太因夫人:“我有一個這樣的快樂,我一切的內臟都在動。”)

4月,第一信致礦物學者耶那教授棱茨(Johann Georg Lenz,1748—1832),從此與之交往,通信甚勤。

5月27日至6月2日,史托爾貝格兄弟攜夫人來魏瑪。

7月至9月,歌德與克勞斯、弗利茨·封·史太因游哈爾茨山,至不倫瑞克、德騷。

9月,弗里德里希·雅闊比與克勞第烏斯來魏瑪。

12月19日,歌德寄論顎間骨之拉丁論文與梅爾克,梅爾克轉寄澤默爾林。

12月末,雷克男爵夫人(Elisa von der Recke,1754—1833,女著作家,歌德與彼相識后,晚年時相逢于卡爾浴場)來魏瑪。

著作:

詩:《維廉·麥斯特》中之詩《迷娘之歌》,《獻詞》(詩集總序)。——戲曲:《戲謔狡計與仇恨》。——敘事詩:《秘密》。

1785年(清乾隆五十年)1月2日致書雅闊比論斯賓諾薩。

3月10日,梅爾克寄歌德論文與荷蘭醫學家卡姆佩爾。

6月至8月,歌德在卡爾浴場。(任務繁重,第一次為健康故需要休養。)

過從之友人:赫爾德,史太因夫人,伯恩斯托爾夫夫人,封·布呂爾伯爵夫婦等。

9月9日,福斯特爾及其夫人來魏瑪。

9月11日,歌德收到雅闊比論斯賓諾薩之書。書內引歌德詩《神性》及《普羅米修士》。

9月16日,卡姆佩爾始收到歌德之顎間骨論文。此文有半年不知下落。卡姆佩爾否定之批評。論文留卡姆佩爾處未付印。

9月20日,加利青侯爵夫人(Amalig Gallitzin,1748—1806,明斯特一教會團體之中心人物)與菲爾斯滕貝利(F. F.W. v. Fürstenbery,1729—1810)、荷蘭哲學家黑姆斯特爾尼斯(Frans Hemsterhuis,1722—1790)來魏瑪。

莫扎特在本年譜《紫羅蘭》。(歌德詩被莫扎特所譜者只此一首。)

著作:

詩:《維廉·麥斯特》中之詩《第一次的損失》,《永恒》。

1786年(清乾隆五十一年)6月,與貝爾圖赫(Friedrich Justin Bertuch,1747—1822,出版商及藝術贊助人)及歌森(Georg Joachim Goeschen,1752—1828,著名出版家)商討印行歌德文集。

7月,起始與拉瓦特疏遠。(歌德與迪特馬爾談及拉瓦特云:“他不是我的偉大的朋友。他關于我所想的,很可笑。人們說,他讓人在一塊銅雕上用我的面貌雕那曠野里基督的試探人。”見迪特馬爾之記錄。)赫爾德受漢堡之聘。歌德以為:“他不能長久在此停留。”(但歌德于赴意大利之前,致赫氏夫婦信,仍勸彼留此。)

7月18日至20日,拉瓦特來魏瑪。(歌德21日致史太因夫人信云:“他住在我這里,我們中間沒有談親切的話,我永久解脫了愛和憎。”)

7月24日,起程赴卡爾浴場。

過從之人:卡爾·奧古斯特,史太因夫人,赫爾德夫婦。

8月中,伴史太因夫人至雪山,并參觀彼處礦物。

8月17日,普王腓特烈第二逝世。

卡爾·奧古斯特至普魯士軍中服務。

8月28日,浴場旅客為歌德祝壽。

著作:

詩:《守衛與死的對話》。

(總觀自1775年至1786年之十年內為歌德自青年進入壯年,自狂飆時代轉入古典時代之過渡時期。從政之余,對于自然科學已漸發生興趣,因宮廷中之聚會,其詩人之創造力犧牲于臨時即興之詼諧短劇者不少。至于其重要之作品如《浮士德》上部,《維廉·麥斯特的學習時代》《伊菲格尼》《塔索》等,或中間停頓,或僅成初稿,均于意大利旅行歸來后始次第完成。)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兴县| 旅游| 镇安县| 黑龙江省| 遂平县| 长顺县| 柳河县| 外汇| 江源县| 商南县| 南阳市| 平湖市| 河源市| 南陵县| 浦城县| 万宁市| 洛宁县| 吉木乃县| 满洲里市| 讷河市| 普兰店市| 大冶市| 建瓯市| 阆中市| 陈巴尔虎旗| 湘西| 东平县| 荃湾区| 苍溪县| 宣恩县| 富锦市| 襄垣县| 赫章县| 平山县| 东丰县| 什邡市| 兰考县| 镇安县| 洱源县| 英吉沙县| 高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