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至譯文全集(卷四):歌德年譜 哈爾茨山游記 集外譯文
- (德)俾德曼等
- 855字
- 2020-12-30 18:24:57
1775年8月至10月
1775年10月3日,魏瑪之卡爾·奧古斯特公爵與黑森達姆施塔特之路意斯郡主結婚,二人經法蘭克福赴魏瑪,約歌德同往。(歌德與麗麗解除婚約之次日,9月21日,曾與卡爾·奧古斯特相晤,卡爾·奧古斯特隨即赴卡爾斯魯厄結婚。當時德國各公侯較開明者,多競相延攬平民中知名之士,如施羅塞應巴登伯爵之召,維蘭德受魏瑪宮中之聘,皆顯明之例也。)約定侍從官封·卡爾布往迎,歌德久候不至,遂決定赴意大利旅行。
10月30日,封·卡爾布來遲,踵至海德貝格,始晤歌德,二人于11月初首途赴魏瑪。
(《詩與真》凡二十篇,所記者止于此。)
著作:
參與拉瓦特《人相學》斷片之工作(此后數年內,亦未稍懈)。——《盟歌》(為埃瓦爾德結婚作)。
1775年至1776年,比爾城海爾曼書局印行第1版(不合法之)《歌德文集》。——第一次希姆堡之翻印版。(1775年出版兩冊,1776年、1779年又繼出兩冊。事先未得歌德同意,出版后,希姆堡致函歌德,欲以瓷器為酬,歌德未加理睬。事見《詩與真》第十六篇篇首。此翻版本不無錯誤,歌德卻以之為1789年印行之《歌德文集》之底本。)
(歌德在《紀年》中總論1769年至1775年之著作云:“事變、熱情、享受、痛苦。感到一種自由形式的必要,趨向于英國的方面。這樣產生《維特》《葛慈》《哀格蒙特》,寫簡單一些的對象又傾向較有限制的方式。如《克拉維歌》《史推拉》《埃德溫與埃爾米》《克勞迪奈》……還有給麗麗的詩歌,其中一部分,以及各樣的臨時即興、寄贈之作,和其他社交的笑劇都已失卻了。這中間也有對于深一步的人生的更大膽的探求,于是對于引入歧途的、迂曲的理論起一種熱烈的反感,反抗夸揚虛偽的模范。這一切以及從中發生的結果,都深切而真實地感到,但是常常偏激而不正確……《浮士德》、傀儡戲、《序幕》,都可以在這意義中批判;人人都能讀到。反而《永不安息的猶太人》斷稿和《丑角的婚宴》都沒有發表……《法蘭克福學報》中的評論,關于我們的團體和人格,給一個完整的概念。一種無條件的、沖破一切束縛的努力甚為顯然……”按:《哀格蒙特》及《浮士德》,當時已著手,尚未完成,故未列入此時期之譜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