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邏輯表達的基本規律

第一節 同一律的應用

思維邏輯的基本規律,是人們在正確的思維過程中必須遵守的最基本的共同準則,無論是引用概念、做出判斷,還是推理活動都必須遵守。這些準則是從人們的邏輯思維中概括出來的,在實踐中得到證明的,又對人們的思維活動起到制約和指導的作用。當我們思考和表達思想時,要正確地運用這些邏輯思維規律,并使之符合邏輯思維的形式。

從根本上說,邏輯的基本規律有三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在邏輯思維的運用中,同一律是最為基本,也是最為常見的規律。

同一律是指在同一時間、同一關系中,對同一對象的思維保持同一。這里包含兩層含義:第一,論證的每個思想必須在同一條件下,不能轉換前置條件;第二,每一個論證的思想必須有確定的內容,并且不能偷換概念,也就是說,在同一律思維的過程中,每一個思想都要保持其自身的同一。

同一律用公式表示為:“A是A”或“p→p”。其中,A表示任一概念,p表示任一判斷。運用同一律不僅要明確概念,還要求判斷結果同一。

有一對戀愛中的青年男女,男生對女生說:“你老是要這個,要那個,不怕別人說你是‘向錢看’的‘高價姑娘’嗎?”

女生回復他說:“難道你沒聽過裴多菲的那句名言嗎?‘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愛情不是價高嗎?”

顯然,這位女生的回復就是故意偷換概念。男生所說的“高價姑娘”中的“價”是指價格的意思,是在指責女生過分看重愛情中的物質條件;而裴多菲的詩中所說的“愛情價更高”是指美好純粹的愛情比生命還要寶貴,這里所說的“價”是愛情的“價值”。因此,這里的兩個“價”有著不同的含義,并且在詞性的褒貶上也有所不同。然而,女生回答很明顯是將兩個“價”的含義混淆了,用一個替換了另一個,造成了嚴重的邏輯錯誤,違反了同一性的規律。

有邏輯學專家提出,同一律就是要保證在提及一個概念時,內涵和外延必須保持同一。那么,究竟什么是內涵和外延呢?其實這是指概念的兩個部分,內涵是定義,外延是指符合此定義的東西。比如說,“人”這個概念的內涵是“有語言、思維,會制造工具的高等動物”,它表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屬性。而每一個概念又都有它的類,比如“人”這個概念適用于古今中外一切的人,包括“古代人”“現代人”“南方人”或“中國人”,但它不適用于貓、狗等動物。“古代人”“現代人”“南方人”“中國人”等,就是概念的外延。

違反同一律的常見邏輯錯誤有:在同一思維中,沒有保持概念自身的同一性,經常出現混淆概念或偷換概念的錯誤。

古往今來,詭辯論在歷史上屢見不鮮,與白馬論一樣,著名的“濠梁之辯”也可稱得上是千古奇辯。

莊子和朋友惠施在濠水的一座橋梁上散步。

莊子看著水里的鰷魚說:“鰷魚在水里悠然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

惠施說:“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的快樂呢?”

莊子說:“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

惠施說:“我不是你,本來就不知道你的快樂;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也是完全可以斷定的。”

莊子說:“請回到我們開頭的話題。你說,我‘怎么知道魚的快樂’,就是已經知道了我知道魚的快樂而問我,我是在濠水河邊上知道的。”

惠施是戰國時期宋國人,名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他和莊子是至交好友,經常在一起進行辯論。《莊子》一書中就記載了他們之間的許多辯論,這段“濠梁之辯”就是其中之一。他們的辯論究竟誰是誰非,誰輸誰贏,歷來智者見智,仁者見仁。在辯論中,莊子主張“知魚之樂”,而惠施則認為“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在論證方式上,惠施的論證是對客觀知識的邏輯分析,他認為人和魚是不同的,不存在相知的可能性,怎么能知道魚的想法。而莊子則注重主觀感受的審美體驗,他把自己融于萬物之中,認為自己自然能感知魚的快樂。他駁斥惠施說的人和魚不可以相知時,引出了“你”和“我”的不可以相知的論題,這就屬于偷換話題,違反了在一個論辯過程中論題必須同一的同一律要求。因此,莊子的論辯在邏輯學上確有詭辯之嫌。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肃宁县| 惠安县| 西华县| 睢宁县| 陇西县| 大同市| 聊城市| 丁青县| 三原县| 宾阳县| 兴业县| 阳朔县| 桦川县| 林西县| 齐齐哈尔市| 安丘市| 苍山县| 朝阳市| 凤山市| 兴业县| 岢岚县| 白河县| 河池市| 萨嘎县| 定南县| 霍城县| 淅川县| 阳原县| 射洪县| 乡宁县| 衡阳县| 拜城县| 滨海县| 旬邑县| 吐鲁番市| 宝兴县| 阿图什市| 慈溪市| 唐海县| 黑龙江省| 兴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