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從中國到世界文化叢書:世界歷史經典故事(下)作者名: 于薇 徐牧心編著本章字數: 1100字更新時間: 2021-02-07 18:29:47
3 亞速海戰
17世紀末期,俄國還是一個十分落后的農奴制國家,同西歐相比,俄國幾乎還處在中世紀時期。1689年,老沙皇阿列克謝一世的兒子彼得·阿列克謝耶維奇·羅曼諾夫在少年軍和嫡系部隊的支持下,推翻了擔任攝政王的同父異母的姐姐索菲亞,成為新一代沙皇,史稱“彼得一世”。

彼得一世畫像
彼得一世曾經帶著百余名隨從來到阿爾漢格爾斯克港。俄國土地遼闊,卻是內陸國家,沒有自己的海軍,沒有出海口,當時只有一個阿爾漢格爾斯克港可以讓人聞到大海的氣息。當他看到洶涌澎湃的海浪時,不禁心曠神怡,忘情地大聲喊道:“快給我拿水手服,我要上船出海!”隨從急忙為他換好衣服,他興奮地登上“圣彼得號”游艇,向深海駛去。漸漸地,他激動的心情平靜下來,想到俄國連一艘鐵甲戰船都沒有,這艘游艇也不是俄國人的,就連他穿的水手服也是荷蘭的。他幻想著能有這么一天,飄揚著俄國國旗的戰艦在一望無際的海洋上游弋。
從阿爾漢格爾斯克港回來后,彼得一世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在普列謝耶沃湖畔建造了一所造船廠,他本人則開始學習航海知識。不久,這家造船廠的工人就模仿外國船只,成功地造出了一艘小型戰船。彼得一世十分高興,又從荷蘭訂購了2艘三桅戰船,上邊裝有40門大炮。到了1696年,俄國人已經造出了1300艘平底戰船。彼得一世親自乘船出海,為俄國終于有了屬于自己國家的戰船而興奮不已。
1696年,彼得一世第二次集結艦隊向南進發,攻打土耳其人占領的亞速港。如果能攻克這個港口,俄國人就可以進一步打通黑海的出海口。彼得一世知道這要冒很大的風險,但他更知道俄國需要的是水域,沒有出海口就不能生存,所以付出一定的代價是值得的。俄國軍隊占領了亞速城墻下的塹壕后,開始攻城。但是亞速要塞非常堅固,一時很難攻下來,這時候雙方勝敗的關鍵就在海軍身上。為了打這場海戰,俄國和土耳其都投入了大批戰艦,由于這些戰艦大多是木制的,一旦中彈就很容易起火沉沒,所以土耳其人偵察到彼得一世乘坐的指揮艦時,立刻集中所有的炮火進行攻擊。土耳其人看到雨點般的炮彈都傾瀉到那艘指揮艦上,以為它必定會帶著濃煙和烈焰沉進大海。但讓他們大驚失色的是,那些落到俄軍指揮艦上的炮彈并沒有爆炸,而是反彈了回來,有的甚至彈到土耳其人的艦船上。他們以為俄軍有神相助,不敢貿然進攻,就在這時候,俄國艦隊從四面包圍過來,將土耳其艦隊擊垮。
取得了海戰的勝利后,彼得一世又親自指揮俄國艦隊猛烈炮擊亞速要塞。在戰斗過程中,他經常出現在前沿陣地上,毫不畏懼地出現在敵人面前。彼得一世的妹妹聽說后,非常替皇兄擔心,彼得一世在給妹妹的回信中開玩笑地說:“我并非迎著子彈走去,而是子彈向我飛了過來。”亞速海戰后,俄國海軍一舉成名,贏得了全歐洲的贊賞和尊敬。